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格是江苏第一师范学校在1913年和1919年分别对三百中学生所做的题为“现在你最崇拜的人物是谁?”的问卷调查结果。

              阅读上面表格,从中提取变化的两项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2. (10分)孔子和亚里士多德是东西方先哲,他们在历史的太空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阅读材料:

              材料一  孔子以与弟子之间展开对话的形式来追寻人之为人的美。孔子认为完美的人是有仁爱之心的能“爱人”的人。他倡导群体意识,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向往天人合一的、和平的、艺术的人生。

              一一《苏格拉底与孔子的成人艺术比较》

              材料二  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齐景公问政於孔子。孔子对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予,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一一引自《论语》

              材料三  当人达到他最高的发展程度时,他是一切动物中最好的;同样,当人违背法律与正义时,他就是最坏的动物。……人是有理性的动物。每种社会团体的建立,都是为了完成某种善业。人生最大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是在于生存。

              一一[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2分)

              (2)结合材料分析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对人的定义有何不同?(4分)

              (3)两者对人的定义的差别在治国思想上有何表现?(2分)他们的治国思想对当今中国的社会发展有何借鉴意义?(2分)

            • 3.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是什么?(4分)

              (2)结合所学知识问答,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都尊崇孔子?(2分)

              材料二:“不知自己过失是病痛”;

              “求知识是人类的本性”;“

              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

              “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             

               ----亚里士多德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亚里士多德的人格品质。(4分)

              (4)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亚里士多德两人在思想和文化两个方面的相同之处。(4分)

              材料三:西方国家有这么长的发展时间乃是他们的幸事。对此作出贡献的肯定还有诸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亚当•斯密和康德等哲学家,他们对个人主义发展和理性的完善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影响,而受儒家影响的亚洲国家则更倾向于集体的制度。现代化的市场经济没有哲学和政治的自由是不可想象的。 ──(德)乌利希•道姆《欧洲人眼中的孔子和苏格拉底》

              (5)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西方主流文化对各自政治的影响。(2分)

            • 4. (15分)孔子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对中国文明影响深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既定孔教为国教,则尊之宜若何?今共和之国民,以神明圣王之孔子配上帝,不犹愈乎!故宜复崇天坛,改祈年殿或太殿为明堂,于冬至祭天坛,上辛祭明堂,以孔子配上帝。……凡入庙而礼天圣者,必行跪拜礼以致其极恭尽敬。

              ——康有为《以孔教为国教配天议》(1913年)

              材料二:故灭国不足计,若灭教乎,则举其国数千年之圣哲豪杰、遗训往行尽来灭之,所祖述者,皆谓他人父也,是与灭种同其惨祸焉。何其今之人,不自爱国,乃并数千年之文明教化,与其无量圣哲之心肝,豪杰之骨血,而先灭之欤?彼以孔教为可弃,岂知中国一切文明,皆与孔教相系相因,若孔教可弃也,则一切文明随之而尽也,即一切种族随之而灭也。

              ——康有为《孔教会序二》(1913年)

              材料三:孔子生长在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于焉。何以明之?如家儒家之言,社会道德与生活,莫大于礼;古代政治,莫重于刑。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材料四:“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康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pou,反对)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盖以孔子之道治国家,非立君不足以言治。”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康有为的思想主张。与其早年思想相比,康有为这一思想变化说明了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三、四,说明陈独秀是从哪些方面来评判孔教的?(3分)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述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6分)

              (4)结合孔子的思想主张,联系实际,谈谈儒家文化对社会发展有何积极作用。(2分)

            • 5. (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  孔子在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材料三  “不知自己过失是病痛”;“求知识是人类的本性”;“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                           ——亚里士多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是什么?(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尊崇孔子并不断抬高孔子地位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亚里士多德的人格品质。他在伦理学方面与孔子有何相似的观点?(4分)

            • 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生理学之公例,凡两异性相合者,其所得结果必加良,此例殆推诸各种文物而皆同者也。……盖大地今日只有两大文明:一泰西文明,欧美是也;二泰东文明,中华是也。20世纪,则两文明结婚之时代也。……彼西美人,必能为我家育宁馨儿以亢我宗也。”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材料二  胡适在其博士论文中自我设问道:“我们在哪里能找到可以有机的联系现代欧美思想体系的合适的基础,使我们能在新旧文化内在调和的新的基础上建立我们自己的科学和哲学?”答案当然不可能是儒学,这不仅是因为儒学已“死亡很久”,更因为儒学的方法论和价值取向与西学格格不入。

              ——摘自董德福《梁启超与胡适两代知识分子学思历程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比较梁启超与胡适观点的异同。

              (2)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国思想文化近代化的认识。

            • 7.

               

              (14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发展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孔子

              材料二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都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

              材料三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挥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绝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怎样的财富观?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3分)

              (2)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结合材料二概括指出其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新的表现。(6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用19世纪末以前的史实说明近代中国的哪些思想体现出西方现代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媾通”?(5分)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符合正义的国家,其制礼作乐兴兵攻伐都决定于天子,而不符合正义的国家则决定于诸侯。可以看出,孔子所谓的“正义”是基于秩序之上的,符合“礼”的要求才具有合法性。……他提出的关于正义的观点都源自于对礼崩乐坏时代的不满,认为欲达到正义就要克己复礼,回归尧舜禹和周公之治。

              ——王菁菁《柏拉图与孔子的正义观:比较与启示》

              材料二  “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柏拉图以思想家的敏锐眼光,看到了雅典近乎无序的状态,分析其原因之所在,表现出对社会纷乱的担忧。同时,在对现实社会进行批判的基础上,积极呼吁、倡导一种和谐与稳定的理想社会观。    

                                                      ——侯典芹《孔子与柏拉图的理想社会观比较》

              (1) 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孔子和柏拉图关于国家“正义”的核心思想。他们关注“正义”的原因有哪些相似之处?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孔子和柏拉图对理想社会统治者的要求。与柏拉图相比,孔子对于理想社会的设计有何特点?

            • 9.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其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顺德,集小以高达。

              ——《周易大传》

                  材料二  朱熹《玉山讲义》栽:盖闻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故圣贤教人为学,非是使人缀缉言语,造作文辞,但为科名爵禄之计,须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

                  张载在《西铭》中提到: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1)根据材料一,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体现的时代精神。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朱熹、张载思想的主要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传统文化发展的认识。

            • 10.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克己复礼为仁。……马仁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为政以道,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

              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不知自己过失是病痛”;“求知识是人类的本性”;“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谦虚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

              ——亚里士多德

              (1)依据材料指出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

              (2)依据材料分析亚里士多德的人格品质。他在伦理学方面与孔子有何相似的观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