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8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摘自《论语》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讨论普遍的“善”时说:“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论到底在哪里。尽管这种讨论有点使人为难,因为‘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不过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

              亚里士多德(AriSlotle,前384—前322)在他的哲学名著《形而上学》认为柏拉图理念论最大的弱点,在于不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他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的存在,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认识。他在《政治学》一书中又批评理想国家的设想,认为这种设想不符合社会实际。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2分)

              (2)亚里士多德对其“尊敬的人”是什么态度?体现了什么精神?(2分)

              (3) 根据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孔子和亚里士多德两人在思想和文化方面的相同之处。(4分)

            • 2. 2013年11月习近平同志考察山东时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

              材料二 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的《日知录》

              材料四 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断道德之标准。

              ——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关于道德规范的核心思想。

              (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道德行为的准则是什么 ?根本目的又是什么?

              (3)材料三中顾炎武认为民众也要有担当,梁启超把这段话概括为什么?

              (4)据材料四,新文化运动者提出了怎样主张?他们对传统文化态度如何?综合上述材料,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义就是占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各做各的事。 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那些我们现在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去研究哲学,使政治权力与哲学理智结合起来,而把那些现在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学或只研究哲学而不搞政治的碌碌无为之辈排斥出去,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得到安宁,全人类也不能免于灾难。      

               ——《柏拉图全集》第二卷

              材料二  孔子主张“仁”,在政治上要求施行仁政,而施行仁政的关键在于“举贤人”。“内圣外王”就是他提出的一个理想贤人的标准。“内圣”,就是要具有高度的道德修养的人。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概括指出柏拉图所设计的理想国有哪些特点?该如何评价他的理想国思想?





              (2)材料一中柏拉图的思想与材料二中儒家的“内圣外王”理论有何异同?

            • 4. 孔子和柏拉图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分别称为“仁—礼”社会和“理想国”;关于理想社会的秩序及其个体品德,他们的观点惊人相似。

              材料一  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 ……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 ……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

                                                                                                                                                                             ———(美)肯• 沃尔夫《大历史视野》

              材料二  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1)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仁”在构建“仁—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

              (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