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一个智者应当在所有正常和生活遭遇中追求道德,尽可能的了解并遵守古代礼仪.无论何时,只要可能,他都应是仁慈、明智、勇敢的.他应当尊重比自己等级高的人,并期望与等级低下的人区别开来.”持此观点的古代思想家是(  )
              A.普罗泰戈拉
              B.老子
              C.孔子
              D.苏格拉底
            • 2. 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同时还提出“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至董仲舒时,将孔子的这一人伦秩序改造成“三纲五常”.这一变化反映出(  )
              A.强化了伦理关系
              B.束缚人性加强君权
              C.强化了父权社会
              D.有利于思想大一统
            • 3. 历史上中西文化交相辉映,下列人物组合同属一个世纪的是(  )
              A.孟子      亚里士多德
              B.郭守敬       牛顿
              C.徐光启    达尔文
              D.曹雪芹       但丁
            • 4. 孔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曰:“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当时的儒者(  )
              A.适应社会转型之努力
              B.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
              C.重构礼乐纲常的愿望
              D.不受重用的愤懑之情
            • 5. 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中存在着君臣、君民两个基本关系。(孟子)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这反映出(  )
              A.孟子立论的基础是儒家的道德体系
              B.在君臣关系上孟子与孔子的观点截然不同
              C.在君民关系上孟子秉承了孔子“礼”的学说
              D.孟子用“民本主义”思想阐释君臣关系
            • 6.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放纵)辟邪侈,无不为己”。这则材料体现作者的政治理念是(  )
              A.无为而治
              B.施行仁政
              C.严刑峻法
              D.节俭爱民
            • 7. 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部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以上信息的解读,正确 的是(  )
              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外传播文化
              B.儒家思想在欧洲各国得到推崇
              C.当时启蒙思想已经在欧洲传播
              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 8. “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以上言论应出自(  )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老子
            • 9. 孙中山曾说:“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孙中山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孟子主张(  )
              A.人性本善
              B.舍生取义
              C.得道者多助
              D.民贵君轻
            • 10. 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当时(  )
              A.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
              B.儒学低下的社会地位
              C.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
              D.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