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汉代谶纬迷信盛行。谶是用诡秘的隐语、预言作为神的启示向人们昭告吉凶祸福、治乱兴衰;纬是用宗教迷信的观点来解释儒家经典。这种现象的出现(  )
              A.反映统治的没落
              B.与新儒学紧密相关
              C.遭到统治者的禁止
              D.导致西汉的覆亡
            • 2. 一组同学来到岳麓书院,看到书院大门两旁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他们感到很好奇:岳麓书院历史上活跃过哪些名人?因而搜集整理了如下材料:
              976年,岳麓书院建立。张栻主教期间,提出了“传道济民”的教育宗旨和“学贵力行”的主张。1167年,朱熹和张栻进行学术辩论,听者众多,以致“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朱张二人相互影响,彼此的学术观点都有所变化。明中叶以后,王阳明及其弟子纷纷来书院讲学,有的人也兼收朱学。王夫之在书院读书期间创办了“行社”。近代许多著名人物,如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陈天华、蔡锷等均曾求学于此。
              围绕一个角度,以材料中两个人物的主要活动为例,概述岳麓书院的历史作用。
            • 3. 如图是根据汪盼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该图呈现的发展趋势,深刻表明(  )
              A.清代统治者最重视妇女的贞节教育
              B.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逐渐趋于保守
              C.两汉以前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较小
              D.宋明理学对中华民族性格的积极塑造
            • 4.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而,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这表明,在儒家思想的发展进程中(  )
              A.孔子的思想本意遭到肆意歪曲和篡改
              B.儒学思想的演变具有主观性和时代性
              C.儒学思想适应了不同时代社会的需要
              D.儒学体系在不断批判中得到发展完善
            • 5. 欧阳修注意到地方政府中的腐败风气、“枉直乖错”;张载在本乡“以礼化俗”;吕大钧兄弟在蓝田建立“乡约”;范仲淹创立“义庄”等等。这些举措体现了儒家传统思想所追求的(  )
              A.通过道德自觉建立和谐的人间秩序
              B.通过克服私欲、回复良知成为圣贤
              C.进行内心反省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
              D.注重气节以理统情凸显人性的庄严
            • 6. 如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a处:秦朝结束了分裂,实现了思想统一
              B.b处:西汉改造了儒学,糅合了法家、道家和墨家等思想
              C.c处:魏晋南北朝隋唐“三教合一”
              D.d处:明朝思想批判的推动
            • 7. 某古代学者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万物生生不息的根源,也就体悟“天地生物之心”,并借此明白仁的道理。这种把自然与人心结合加以论述的学问应是(  )
              A.汉代经学
              B.魏晋玄学
              C.隋唐佛学
              D.宋代理学
            • 8. 孝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充分挖掘孝的传承价值对今天社会仍有现实意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孝经•开宗明义章》
              【材料二】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义者,故曰《孝经》。
              --《汉书•艺文志》
              【材料三】故有孝亲之心,既有孝亲之理,无孝亲之心,既无孝亲之理矣。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之理矣。理定外于吾心邪。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四】或曰:臣不与子并称乎?曰:非也。父子一气,子分父之身而为身。故孝子虽异身,而能日近其气,久之无不通矣;不孝之子,分身而後,日远日疏,久之而气不相似矣。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仕於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夫然,谓之臣,其名累变。夫父子固不可变者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孝经》在社会教化方面的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有利于儒家忠孝观发展的条件。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阳明对忠孝观念的新认识。
              (4)据材料四,概括黄宗羲对忠孝观念又有怎样的认识?指出产生这种认识的社会因素。
            • 9. 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上海某中学以“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为主题,开展历史研究性活动。下面是参加活动的一位学生准备的报告提纲,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项目发展过程对世界的影响
              印刷术唐代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代随着文化的普及,对印刷效率提出更高要求,毕昇创制活字印刷史实:    

              结论:对中外文化交流产生巨大影响
              儒家思想
                  
              史实:自公元前1世纪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越南、日本、朝鲜各国的官方哲学;16世纪以后,传教士们通过翻译儒家典籍或个人著述,向西方传播儒家文化。
              结论:    

                  

                  
              史实:越南、朝鲜都仿照中国这一制度选拔官吏
              结论:推动周边东亚国家的制度发展
            • 10.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以德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