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的封建统治思想中,法家思想占着主导的地位。汉初,由于秦朝的速亡,给封建统治者以极其深刻的教训。他们在“反秦之弊,与民休息”的口号下,以黄老思想作为政策的指导思想,从而使这一思想居于统治地4.汉武帝统治时期,由于国内形势有了变化,又出现了新的矛盾和问题。当时的汉王朝为了长治久安,亟需建立一种适应于封建大一统政治的思想体系。于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置五经博士,设弟子员,并以董仲舒的新的儒家思想体系作为专制统治的理论。根据,从此儒家学说定于一尊。--摘编自赵吉惠主编《中国儒学史》
              材料二
                  经学形成于西汉。汉武帝即住后,实行学术统一,独尊儒术,儒家经典完全超出了一般典籍的地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神圣的法定经典,经学的本质在于,它是(汉代)儒家学者在当代文化背景下研究先贤圣哲们的修齐治平体系以及他们对这一体系的主观认识和评价,力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哲学和历史的依据。--摘编自吴雁南主编《中国经学史》
              材料三
                  据凤凰网报道,2015年10月31日,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院院长朱汉民教授在“中国经学与中华民族精神”国际高层论坛上说,当代中国正在兴起一个经学热。在当代中国,不仅仅是学术界、教育界,应该说是整个思想文化界,开始出现了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重视中国经典学习的思想潮流,中国传统经典是中华民族的人文理性、人文价值、人文信仰最集中体现。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秦汉时期封建统治思想的变化及其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学与先秦儒学的主要区别。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中国传统经典的当代意义。
            • 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诸葛亮之为相车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摘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材料二 古往今来,人们却津津乐道于诸葛亮未出草庐已三分天下的史话,殊不知,“三分天下”的实质就是分裂。诸葛亮“联吴抗曹”,亲自导演的赤壁大战最终烧出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但蜀汉在与曹魏长期的对抗中,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综合国力都显得力不从心。诸葛亮为执行以分裂为宗旨的三国鼎立,在蜀汉实行的是?全民皆兵?的战争经济政策,对蜀汉百姓进行了残酷的压榨,特别是对少数民族的剥削更是空前残酷,这一切最终使得蜀汉经济崩溃,人口锐减不足原来的十分之一,并导致了蜀汉仅有42年的短命历史。
              --摘自范文琼《重评诸葛亮的历史功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诸葛亮为什么能够赢得普遍赞誉?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诸葛亮的过失。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初期传入的中国文化的研究很热心。伏尔泰赞扬中国的历史记载说:“绝无埃及人和希腊人那种自称受到神的启示的上帝的代言人,中国人的历史从一开始便写得合乎理性。”狄德罗称赞儒家政治:“只需以理性或真理,便可以治国平天下”。
              材料二    陈独秀等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与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与旧文学。
              材料三    那时的许多领导人,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即形式主义的方法……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材料四  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到2010年,全球已建成500多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                                     
               ------摘自新浪网请回答:
              (1)材料一中启蒙思想界高度肯定中国文化的目的是什么?这些评价有何特点?
              (2)请列举材料二中陈独秀对西方文化看法产生的背景。
              (3)吸取材料三中毛泽东指出“那时”“他们使用的方法”的不足之处,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是如何运用西方先进思想的?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思想观点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你认为孔子学院能在全球迅速开设的原因有哪些?
            • 4. 先秦时期和宋代是儒学形成、发展的两个重要时期,对中国古今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民族心理素质的养成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仁”和“礼”的主张。后来孟子和荀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在人性论方面,二者的观点是一致的。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学说,他的学说和孔子的学说被后人称为“孔孟之道”。荀子主张“性恶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主张。
              材料二  朱熹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就是在于强调……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因为只有君心得正,才能正纲常、正百官,而后国治、天下平。
              材料三  先秦时期到宋代儒家学说中有不少名言警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民为邦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博施济众”“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统谊也”“养浩然之气”“舍生取义”“和为贵”。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有几处说法不符合事实?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错在哪里。
              (2)材料二中朱熹是怎样发展孔子的仁学的?应如何理解他所说的“正君心”?
              (3)根据材料三,从政治方面、道德修养方面加以说明说明儒家思想在当代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4)从先秦时期到宋代儒学不断发展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 5. 民本主义不仅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重要的治国之道,在当下更有很强的现实窓义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盂子•尽心下》
              材料二早期的孙中山对“民”的认识,更多的是同情,是重民、爱民与救民。他想通过重民来谋求国家富强之道,因为民富,国则富,民贫,国则弱^到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对“民”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同盟会成立,他把以“民”为主体的三民主义,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在政治理念上也实现了由传统的民本思想向近代民主主义的飞跃。中华民国建立后,他主张团结全国人民,“建设一世界上最富强最快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者
              --王培智《论孙中山民本思想的现实意义》
              材料三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增加民生投入,保基本、兜底线、建机制,尽管财政收入增速放緩、支出压力加大,但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达到70%以上。……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28个省份实现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连续两年增长10%以上。……全民医保夜盖面超过9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康化,县乡村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市达到1300多个。
              --李克强2015政府工作报告
              (1)归纳材料一中盂子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根本目的。
              (2)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民本思想的变化与发展。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新时期民本思想的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今民本思想变迁的认识。
            • 6. 王淑臣在《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中指出:“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国家的现代化成为主要目标时,全体国民能够形成集团协力组织,大规模地发展经济建设。……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作者认为儒家思想对韩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A.形成了协作意识和自强精神
              B.塑造了韩国的民族文化
              C.推动了韩国的现代化建设
              D.渡过了亚洲金融危机
            • 7. 在西方可以看到晚辈对长辈直呼其名的情况,这在中国人的交际中是不允许的,对亲属中的长辈,交谈时都必须使用称谓。而且亲属称谓还作为一种尊称,大量用于非亲属的交谈者身上,如称叔叔、伯伯、奶奶、阿姨……,对以上材料中所涉及的观念理解准确的是(  )
              A.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强调人际关系和谐,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B.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不利于社会进步
              C.为了家人,他人,不得不牺牲自己的个性,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
              D.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应当清除掉
            • 8. 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在经历了18世纪的辉煌后,到19世纪时暴露出阴暗的一面,进入20世纪更是呈现出衰颓的面貌。东方文明能否为西方文明带来福音,正日益成为全人类关注的焦点。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思想文化领域而言,18世纪的欧洲堪称法国之欧洲。当时的欧洲人……为法国启蒙思想家那些顺应时代潮流的新思想所折服。一时间,一股前所未有的“法语热”风靡除了英国之外的几乎整个欧洲。
              --吕一民《法国通史》
              (1)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新思想”有哪些?分析这些思想当时在欧洲广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著名西方作家群体,长期生活和工作在资本主义国家里,有切肤感知和体验,他们已经反反复复亲尝过资本主义这个梨子,他们所说梨子的滋味应该是比较准确的,真实可信的。巴尔扎克曾说:“法国社会将要作历史家,我只能当书记员。”
              (2)巴尔扎克的作品属于哪种文学流派?在巴尔扎克看来,“梨子的滋味”是什么?
              材料三  西方现代主义作品是“疯狂的时代鞭打出来”,“世界是一场恶梦”,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和精神世界比作万物枯死的“荒原”,荒原里也有人,但是死去的幽灵,是“快要死了的活死人”。
              (3)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是什么?该流派出现的背景可能与20世纪哪些重大事件相关?有人认为,20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正在走向崩溃,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材料四  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聚会,发表了宣言,宣言中说道:“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2500年前的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
              (4)材料四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 9. 现代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
              材料二 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儒术)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
                                                                             --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
              (2)根据材料二,归纳陈独秀的反孔理由。
              材料三  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本因素。新加坡结合自己的国情,赋予“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以新的内涵,把他们理解的重整体、重义务、重责任的儒家伦理进行现代转化,而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
                                                                                         --摘编自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加坡是如何利用儒学进行道德教育的。
              材料四  “倡导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报告
              (4)有人说材料四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提法,但有根可循。你怎么理解“有根可循”?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议。
            • 10. 儒家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强调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
              --摘编自雅斯贝斯《大哲学家》
              材料二  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
              --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
              材料三  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本因素。新加坡结合自己的国情赋予“忠孝仁爱礼仪廉耻”以新的内涵,把他们理解的重整体、重义务、重责任的儒家伦理道德进行现代化,而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
              --摘编自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和“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的内涵。
              (2)在材料二中陈独秀如何评价孔学?中国近代以降,为何说儒学不利于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今新加坡是如何体现儒学的社会价值?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