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宋代是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1所示

              材料二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 如图2所示

              材料四  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何变化?
              (2)宋代使理学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集大成者是谁?根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中“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是指什么?“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 2. 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科技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几项重大发明火药、罗盘针和印刷术等对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15世纪到今天,欧洲(美)科技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到卡尔•本茨、爱迪生再到爱因斯坦,比尔•盖茨,世界科技文化发展中心地点最终来到了美国,……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先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手中。
              --《面向21世纪的科技》(1)概述材料一中提到的中国的三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从14世纪到2l世纪,世界科技中心经过哪些变化最终到达美国的? 
              材料二   16一18 世纪初期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增设教授席位的情况
              时间大学增设的教授席位
              1546年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神学、希伯来语、希腊语、民法、医学
              1619年牛津大学萨维里几何学
              1621年牛津大学色德来自然哲学、萨维里天文学
              1663年剑桥大学卢卡西数学
              1669年牛津大学植物学
              1702年剑桥大学化学
              1704年剑桥大学天文学
              (2)根据材料二中的表格,概括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从16世纪中期至18世纪初期新增课程的变化趋势,(2分)并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 3.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
              材料二   世界制造业产量份额,1750-1900年
              175018001830186018801900
              欧洲23.128.034.153.662.063.0
              中国32.833.329.819.712.56.2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三   在20世纪的20年代和30年代,欧洲和美国遭受的经济灾难似乎表明西方已经是千疮百孔。……那是一个寻找西方文明缺陷的时代。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1)根据材料一,写出1500年前后引领世界的地区,并以中国宋代经济和科技为例,各列举1项引领世界的成就。
              (2)根据材料二,指出1750-1900年欧洲和中国的世界制造业产量份额的发展趋势。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的20年代和30年代是“西方文明缺陷的时代”。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约瑟认为: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费正清认为:“朱熹殁后,他的理学思想逐渐成为一种僵化的正统思想……宋代以后中国文化发展滞缓,使得中国在19世纪时积弱不振。”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列举宋代获得发展完善并对西方社会转型产生影响的科技成就。根据材料一提炼关于理学和古代科学技术关系的两种不同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加以论证。
                  材料二  近代中国不同时期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时期代表人物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鸦片战争时期魏源学习西方制造战舰、火械等先进技术,改进军队武器装备。
              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中国技不如人,学西洋“为民生日用,军器制作之源”的“格致、测算、舆图、火轮、机器、兵法、炮法、化学、电学等”。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科学之功用,非仅在富国强兵及物质上幸福之增进而已”,应求真致用并重,要用科学的态度、精神、思想和方法去对待一切传统观念和社会问题,以至于人生。
              --据马尚斌《中国近代史教程》等编制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科学技术的看法较19世纪中期有何显著不同?分析产生上述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在航天科学领域,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成功探月之旅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在信息技术领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在生物科学领域,解决了亿万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整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时期“我国科技实力大为增强”的原因。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宋元时期、近代前期和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色。
            • 5. 图书的历史折射了文明的演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多数学者认为雕版印刷创始于隋唐之际。唐代印刷活动主要用于印刷佛经、教材等书籍。《金刚经》由7张麻纸连成,印有楷体经文,图文精美。造纸中心成都、江浙一带成为印刷业较为发达地区。唐代后期,雕版印刷术已相当普及,印刷的书籍作为商品开始普及。据日本九世纪末史书记载,当时日本所存汉文图书多达一万六千余卷。
              --摘编自白寿彝 主编《中国通史》等(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析推动唐代印刷业发展的因素,概述唐代图书传播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  
              1773年,乾隆帝下诏设馆纂修《四库全书》,历时17年,主要囊括了我国清代乾隆以前的历史、政治、宗教、哲学、天象、文艺等内容。乾隆帝趁编书之际,查禁焚毁书籍、石刻等,其数量几与《四库全书》中保存的相当。
              --摘编自 王家范等 编著《大学中国史》等1751-1772年狄德罗主持出版了《百科全书》二十八卷,无论在自然科学方面,还是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它都代表了18世纪的最高学术水平。有学者统计,1789年以前,欧洲的出版商一共印刷了大约24000部《百科全书》,至少11500部到了法国读者手中。
              --摘编自罗芃等 著《法国文化史》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四库全书》和《百科全书》在社会影响方面的不同点。
              材料三                    
               1850-1904年中国译著概况简表
               
                 时期
              译著类别译著来源 
              总计
              应用
              科学
              自然
              科学
              历史
              地理
              社会
              科学
              哲学
              艺术
              英美日本
              1850-189940%30%10%8%3.5%85%15%567种
              1902-190410.5%21%24%25.5%11.3%16.8%62.2%573种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3)根据材料三,概括1850-1904年中国译著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这一变化的认识。
            • 6.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
              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市民文化的崛起是南宋杭州文化发展的最重要的内容特点。”
              --林正秋(宋史研究专家)
              材料三: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1)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表现。
              (2)市民群体在宋代有较大发展,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史实,简述市民群体的发展对宋代文学艺术的影响。(3分)
              (3)据材料三,指出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
            • 7. 科技创新引领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二 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详细地阐明这万有引力原理和这些运动定律如何应用于地球物质的最小微粒和最大天体、明显有规律的现象以及海水的潮汐运动和彗星的急疾行进等似乎没有规律的事件,委实是个了不起的成就。……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于他们都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楷模。
              --(英)沃尔夫《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三 比起过去的六百年,在过去的六十年里,蒸汽机和电力已经在更大程度上征服了时间和空间。
              --1897年《伦敦新闻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三大发明传入欧洲的影响。材料中“……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中的“精神发展”所指内容是什么?
              (2)材料二中评论的是哪部科技著作?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这一著作的价值?
              (3)依据材料三,指出蒸汽机和电力分别推动人类社会进入怎样的时代?各举一例证明蒸汽机、电力“更大程度上征服了时间和空间”。
            • 8.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每个时代都有着不同的发展特点。
              一位历史学家曾这样评价宋朝:高度集权的王朝,高度发展的文化盛世。
              (1)运用史实,说明材料中的观点。
              重大历史事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19世纪60-90年代的中国和日本都发生了重大历史变革。
              领  域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洋务运动的内容

              政治方面
              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1889年颁布《日本帝国宪法》.

              经济方面
              推行“殖产兴业”,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设备和人才;建立一批“样板”企业,政府大力扶植与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办军事工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民用工业,以解决军事工业的资金等问题。

              教育方面
              发展近代义务教育,在全国设立8所公立大学,245所中学,53760所小学。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设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和科技人才。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军事方面
              改革军队编制,陆军参考德国编制,海军参考英国海军编制;发展国营军火工业。创办北洋、南洋、福建三支 海军。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所采取的措施及结果的不同之处。
              材料一  1887年,一位法国鞋匠曾说出这样的话:“我父亲曾一无所有,我现在有了些钱财,我的孩子如果像我一样努力,他们的财产将两倍三倍于我,我的孙子将成为绅士,人在世界上就是这样升迁的。”
              材料二  在19世纪末的法国,新的经济链条把人与人连接起来,原来上下层之间那种“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解除,人人都成为自由的人。这种情况有利于培养和提高社会成员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具有独立意志能充分表达自己意愿的人民面前,万能的行政权力和专制的庇护性的政治制度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许平《19世纪法国社会结构的演变》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晚期法国社会结构发生的变化及其影响。
              1948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有如下内容: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材料中提出的主张在新中国成立后是如何实现的?
            • 9. 中学西传
              材料一:
              “公元8世纪中国发明了印刷术,11世纪发明了活版印刷,但直到15世纪这一技术才传到欧洲。造纸术公元2世纪出现于中国,7世纪传到日本,8世纪向西传播到中亚,10世纪到北非,12世纪到西班牙,13世纪到北欧。中国的另一项发明--火药,产生于9世纪,几百年后它才传到阿拉伯国家,14世纪才到达欧洲。”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二:
              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传入流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重要的作用。
              --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材料三:
              18世纪时,欧洲对中国的崇拜达到异乎寻常的高度,那些以耶稣会士的报告作为自己观点基础的启蒙思想家们在这方面堪称独步。伏尔泰曾把中国的政治制度誉为“人类精神所能设想出的最良好的政府”。
              这种崇拜在英国也引起了回应和共鸣,但是其热烈程度却要低得多,而且还夹杂着一些敌视的言论。1719年,英国出版了长篇小说《鲁宾逊漂流记》,作者笛福就把中国人描写成是一个“可恶的民族”。
              --摘编自英•罗伯茨编著《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到欧洲,为什么历时几个世纪之久?
              (2)请以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
              (3)从材料三来看,同时代的英、法对中国文化的看法有何差异?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
            • 10. 上一个“中国世纪”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乔纳森•斯彭斯曾这样评价中国的某一个朝代(2000年1月1日《新闻周刊》):
              “上一个中国世纪是11世纪。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成功的国家。它的领导地位源于一系列的因素,从技术上的发明到工业企业的兴起和管理良好的农业,从普遍的教育和行政管理试验的传统到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上一个1000年的中国,是世界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问题:
              (1)请以史实论证美国教授的这一说法,并完成下列表格。
              观点证据
              ①技术发明世界领先
              ②农业管理良好
              ③行政管理的试验
              ④实行普遍的教育
              ⑤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
              (2)11世纪的中国也饱受后世学者诟病,你认为后世学者会提出哪些不满?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