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中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认为“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请围绕材料中关于宋代的任意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2. 【历史一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利玛窦(1552-1610),出生于意大利马切拉塔城,在罗马学习法律,并加入耶稣会。万历10年(1582年)来到广东肇庆传教。1583,建立第一所天主教堂。他修改教规,默认中国人对祖先的崇拜,以圣经附会四书五经。他在广东端州、韶州先后滞留15年,埋首钻研儒家经典,乃至过目不忘,令士子们大为惊讶,称他为“西儒利氏”。在士大夫怂恿下,利玛窦从广东经江西到南京,万历二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1601年1月24日)到达北京,通过太监把圣经、圣像、十字架、自鸣钟(时钟)、《坤舆万国全图》送给明神宗……其教徒队伍迅速扩大,1603年500人,1608年2000人,其中包括了当时有名的开明人士徐光启、李之藻、杨
              廷钧、翟太素。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利玛窦到中国传教并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利玛窦传教的历史贡献。
            •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郭守敬于1231年生于顺德府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县).祖父郭荣是金元之际一位颇有名望的学者。邦守敬幼承祖父郭荣家学,精通五经,熟知天文、算学,擅长水利技术。曾师从刘秉忠。刘秉忠精通经学和天文学,郭守敬在他那儿得到了很大的教益。至元十六年(1279年),在郭守敬的领导下开展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后世称之为“四海测验”。在奎国各地设立了2 7个观测站,东起朝鲜半岛,西至川滇扣河西走廊,北到西伯利亚,其测量内容之多,地域之广,精度之高,参加人员之众,在我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天文史土都是空前的,比西方进行同样的大地测量早了620年。至元十七年(1280年),《授时历》告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部精良的历法。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郭守敬领导并开凿了由通州到大都积水潭大运河最北的一段一一通惠河的修建工程。在运河中设闸坝、斗门,解决了河水的水量和水位。--摘自陈美东《郭守敬评传》
              (1)根据材料,指出郭守敬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四海测验”的意义。
            •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徐光启……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爽、水利诸书。授简讨。分礼闱,与同官魏南乐不协,移病归,田于津门,盖欲身试屯田法,因就间疆理数万亩。后草《农政全书》十二卷以闻,本此。光启宽仁果毅,淡泊逢好,生平务有用之学,尽绝诸嗜好。博方、坐论,无问寝食。尝日:“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因权之诸大政,无不以此。遂于治历、明农、盐屯、火政、漕河等,威所究治。先是,二年五月日蚀,钦天监推算刻数不合。光启受命监修历事,与西洋龙华民、汤若望等精心测验,上《历书》前后共三十一卷。大约按地南北,差其后先,以交食不误为准。所为农书,计十二目,而终以荒政。其议屯田,以垦荒为第一义,立虚、实二法招徕之。“盖棺之日,囊无余赀”
                  材料二:(徐光启)杰出的近代科学先驱者。--竺可桢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徐光启处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他的科学研究最突出的是哪两方面?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竺可桢观点的认识。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约瑟认为: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费正清认为:“朱熹殁后,他的理学思想逐渐成为一种僵化的正统思想……宋代以后中国文化发展滞缓,使得中国在19世纪时积弱不振。”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二   近代中国不同时期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时期代表人物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鸦片战争时期魏源学习西方制造战舰、火械等先进技术,改进军队武器装备。
              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中国技不如人,学西洋“为民生日用,军器制作之源”的“格致、测算、舆图、火轮、机器、兵法、炮法、化学、电学等”。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科学之功用,非仅在富国强兵及物质上幸福之增进而已”,应求真致用并重,要用科学的态度、精神、思想和方法去对待一切传统观念和社会问题,以至于人生。
              材料三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在航天科学领域,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成功探月之旅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在信息技术领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在生物科学领域,解决了亿万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1)根据材料一提炼关于理学和古代科学技术关系的两种看法,结合知识,就其中一种看法加以论证。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科学技术的看法较前两个时期有何显著不同?分析产生上述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时期“我国科技实力大为增强”的原因。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宋元时期、近代前期和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色。
            • 6.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产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科技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西方同时期科技成果对比
              时间欧洲时间中国
              10-15世纪远洋航海技术宋、元
              明前期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
              药;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明中期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伽利略天文望远镜、
              波义耳近代化学、
              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期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18至19世纪
              中叶
              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进化论
              材料二  读图  

              材料三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性成就
              时间国家新科学技术时间国家新科学技术
              1945美国原子弹爆炸1969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
              1946美国电子计算机诞生1972美国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
              1957苏联人造卫星上天1997英国培养克隆羊“多利”成功
              材料四中国探月器--“嫦娥一号”升入太空(2007)

              (1)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与欧洲相比发生了怎样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有何不同特点?
              (2)简要说明材料二所反映的科技及传播对人类文明产生的重大影响?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世界科技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从科技中心的转移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4)2007年,中国成功启动探月工程,中国几千年登月的梦想变成了美丽的现实。分析中国从事这项战略活动的历史条件。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提福“多闻阔疑,镇言其余”;荀于认为“天行有常”。老子素尚自然,主张“无为”,主张超越功利去这求精神自由。这些诸予百家的言论对中国古代科技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1)指出材料一中组含的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思想的特点。
              材料二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肪织、来矿、冶金等工业革命之初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组成郊分。工业研究的实脸宜装备看仪器、配备若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电力时代,也鱿是第二次技术苹命,共引发力全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
              一一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70年以后工业革命的特征,并任举一例加以说明。
              材料三  表  历史上伟大人物对科技的看法
              姓名看法
              卢梭知识的进步有害于人类的幸福
              爱因斯坦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任选材料三中的一位历史人物,结合其所处时代背景,解读其对科技的看法。
            • 8.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结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欧洲时间中国
              10-15世纪远洋航海技术宋、元
              明前期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
              药的划时代发展;
              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明中期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伽利略天文望远镜、
              波义耳近代化学、
              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期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18至19世纪
              中叶
              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分子-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
              材料二  读图

              材料三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性成就
              时间国家新科学技术时间国家新科学技术
              1945美国原子弹爆炸1969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
              1946美国电子计算机诞生1972美国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
              1957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1997英国利用体细胞培养克隆羊“多利”成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与欧洲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
              (2)材料二所反映的科技及传播对人类文明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世界科技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从科技中心的转移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 9. 珠算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2013年12月5日,中国珠算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珠算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灿烂辉煌,曾长期领先于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
              数量2225259257788
              材料二  英国著名的科技史学者李约瑟称赞道:中国“在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然而,无论是相对于欧洲还是相对于以往,16世纪以后,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滞后。许多学者认为,没落的专制制度直接导致了中国科学技术的落后。
                  材料三  17世纪中期,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后,力学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说明“16世纪以后,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滞后”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经典力学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 10. 幸福是什么?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不同。根据下列表格回答关于幸福观的问题。
              中         国西       方
              古代不断提升美德的过程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一箪食,一瓢饮”能够修得高尚品德,这样的苦行值得赞颂。
              “多子多福”是幸福的显著标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家族“香火”的旺盛是个人幸福的体现。
              苏格拉底把由理性指导的精神满足当做最高幸福,他提出“知识即美德”。
              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认为,人类的幸福来自上帝的恩赐,而物质享受只是世俗的、虚幻的幸福。
              近代近代的中国人,对幸福的理解似乎更多样。不少人把国家的富强独立和自身的自由平等当做终身幸福的奋斗目标。19世纪的西方,享乐幸福论流行,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
              当代改革开放前,人们普遍接受幸福与物质追求相分离,“越穷越光荣”。改革开放后,很多人把财富的多寡看做幸福与否的标准;同时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比如,“房子小小的、钱少少的、人好好的”就是一位普通老大娘对幸福的体会。经济发达的西方社会,人们依然相信为自身谋取各种物质利益是幸福的保证,同时有些人把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实现个人社会价值当做个人幸福的体现。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西方幸福观的共同之处?
              (2)与同时期的西方相比,中国古代幸福观有何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这种幸福观有何积极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西方幸福观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导致近代中西方幸福观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比较当代中西方社会幸福观的异同点。
                      材料三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成就中所占的比例表
              时  间公元前6-
              公元前1世纪
              公元1-400年401-1000年1001-1500年
              在世界科技中所占比例50%62%71%58%
              --李约瑟《自然科学大事年表》(4)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什么特点?呈现这种特点的原因有哪些?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