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的生活。”这里反映出古代东西方思想家的共同追求是
              A.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B.创建优美的社会环境
              C.建立良好的国际关系
              D.追求高尚的人格修养
            • 2. 君与民的关系成为中外政治发展中德重要内容,也使许多思想家为之不断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材料二 洛克(1632——1704)认为,“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因此人们缔结契约,组建国家,将政治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对外权。人民推选代表团组成拥有最高权力的立法机关,并选定国家的形式;其他两种权力由君主掌握、法律一经制定,任何人也不能凭借自己的权威逃避法律的制裁。
              材料三 康有为在一份代拟奏折中说: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强?盖千百万之胜于数人者,自然之数矣。他在《日本变政记》按语中又说:吾今于此,尚非其时也。
              (1)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观点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材料二中洛克的思想(不得照抄原文)说明洛克的基本思想在英国成为近代民主国家过程中是如何体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奏折的主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尚非其时”的社会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春秋时代社会动荡,名分紊乱。孔子认为纠正这一社会时弊的途径是(   )
              A.“兼爱”“非攻”
              B.“无为而治”
              C.“克己复礼”
              D.“法不阿贵”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