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     ]

              A.重视道德的意义
              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
              D.推崇君主的权威
            • 2. “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 3. “中国古代历代王朝的统治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还证明了儒家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里说的“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所反映的思想与下列思想主张相吻合的是
              [     ]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应当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 4. “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下列各家思想最能体现这种意识的是
              [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 5. 你认为下面这部书中,可以查到哪些书的部分内容
              ①《诗经》 ②《尚书》 ③《春秋繁露》 ④《春秋》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6. 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他批评的是
              [     ]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官便殿奏礼》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2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指出二者的不同结局并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3、4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以上材料,谈一下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关于君主与百姓的关系,中国古代史上的思想家们多有论述。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孟子认为君权来自于神和百姓的授予
              B.董仲舒的主张将君主权力进行神化
              C.黄宗羲的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
              D.他们都对君主拥有权力的正当性提出质疑
            • 9.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都体现了朴素的民本思想
              B.荀子的“仁政”思想是对孔子核心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C.战国后期,儒学逐渐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D.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 10. 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 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 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