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 仲舒复对日:“……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卷》


              材料五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六 “抛弃传统文化是逆潮流的,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这是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教授在全国“两会”发言的重要内容。李汉秋建议教育部门将“仁义礼智信”纳入学校教学内容,逐步实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并落实到精神文明建设中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二、三、四,概括指出三位思想家是如何对待儒家思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五中黄宗羲的政治观点有什么影响?材料二和材料五的观点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材料六,首先提出“仁义礼智信”的为人处世道德标准的是谁?李汉秋教授建议将“仁义礼智信”纳入学校教学内容,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上述材料反映的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宣视天为父,事天以孝道……
              ——《春秋繁露》

              材料二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朝杜牧有感于南朝佛教兴盛所作的一首诗。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人们开始了对宗教的渴求。那个时候,从王公贵族到黎民百姓,崇信佛教,纷纷皈依佛门,甚至连皇帝也“舍身”佛寺。
              材料三 曾经有一个关于王阳明的传说,说是王到一座寺庙游玩,见一房门紧闭,好奇之下不顾知客僧苦劝,执意开门,结果大惊,原来房中有位圆寂的老和尚与王之面容极其相似,身后墙上还有一首诗,写道:“五十年后王阳明,开门犹是闭门人;精灵闭后还归复,始信禅门不身。”王黯然,知其乃自己前世,留下诗句:“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阳水底天;闲依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中华读书网”

              材料四 陆九渊曾记述:“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指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指陆九渊及兄陆九韶)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
              ——《宋明理学》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作者分别对百姓和天子提出什么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说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思想界的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是否具有历史研究价值?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四概括朱熹和陆九渊的主要分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据材料一、二、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演变过程的特点及主流思想演变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第三册《周易程氏传》


              材料三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李贽《焚书》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藏书》


              材料四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主张,作者为什么会提出这一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二宣扬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这些观点的目的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材料四,概括明末清初儒家思想有何新的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材料反映的儒家思想发展变化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做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做“大一统”。
              材料二

              图一 五经书影

              图二 成都西汉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图一中的“五经”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分析材料二中两幅图片所反映出的汉代教育的历史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一和材料二是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儒学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新儒家”、“儒学复兴”、“孔子学院”等现当代文化现象的出现,又反映了儒学的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材料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二:“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讲明义理之归,闭塞私邪之路,然后乃可得而正。”

              ——朱熹


              材料三:“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李贽


              材料四:图片


              材料五:“打倒孔家店”。“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宗教……”

              ——陈独秀


              材料六: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1)依据材料一、二、三,归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变化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四、五分别是哪个派别的观点?根据材料四、五说明他们是怎样对待儒家文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材料四到材料五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六,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

              材料2:《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3: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三位思想家各处于什么时代?
                                                                                                                                                                               
              (2)三则材料反映的政治观点有何不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1、2和材料3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王者承天意以从事。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夫天道,自然也,无为。如谴告人,是有为,非自然也。
              ——王充《论衡·谴告篇》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董仲舒怎样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体现了王充怎样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两种观点你赞同哪种观点?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某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组织了一次研究性学习,其中主题为“与孔子同行——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以下是本次学习中所整理的图表结构,请根据提示填写、完成①②③④中的具体内容。

            • 9.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仲舒复对曰:“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患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北宋儒学大家张载

              材料三 2009年10月28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一项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的决议案。决议最后一段写道:“众议院向诞生2560周年的孔夫子致敬并认可他哲学、社会和政治思想方面做出的无价贡献”。
              ——环球侨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的理由是什么?董仲舒对孔子的学说有哪些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史实说明宋明理学家是如何“为往圣继绝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儒家思想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日:“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好?”孔子对日:“子为政,焉用杀?子欲
              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 仲舒复对日:“……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张子语录》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官便殿奏礼》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主要思想是什么?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有何发展?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中张载的言论指出宋代理学在塑造人格和德操方面有何建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朱熹和李贽对孔子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指出汉代以来儒学长期被奉为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