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明嘉靖年间,户部主事海瑞向深居西苑、潜心修道的皇帝上疏,直言其“竭民脂膏,滥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弛矣”。此举

              [     ]


              A.意在规劝嘉靖皇帝遵守法律
              B.履行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责
              C.体现了理学倡导的社会责任感
              D.反映了君臣间的权力之争
            • 2. 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朱熹又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下面各句,对朱熹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有
              ①天理就是仁义礼智信,②天理就是三纲,
              ③存天理,灭人欲,④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求科学之真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3. 他的思想在生前曾被官方诬为“伪学”而在死后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他主张

              [     ]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C.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D.致良知,知行合一
            • 4. 宋代“程朱理学”又称“新儒学”,意思是传统儒学又有新发展。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 
              [     ]

              A.吸收了道家和法家的精华
              B.融入了佛教和道教的精粹
              C.继承了西周礼乐制度传统
              D.兼容了西方民主法制观念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白鹿洞书院教条》,又名《朱子教条》,由朱熹制订。淳熙七年(1180),白鹿洞书院重建“喜初成”,朱子以南康军长官,率僚属及院中师生行开学礼,升堂讲说《中庸》首章,并取圣贤教人为学之大端,揭示于门楣之间,作为院中诸君共同遵守的学规,这就是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教条》。其目的用以规范和约束书院师生的言行举止,劝善规过,提升品位,是书院制度确立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南宋理学家们对书院建设所作的重大贡献。
              《白鹿洞书院教条》既是书院精神的象征,后来也成为天下书院共同遵守的准则。淳祐元年(1241),宋理宗皇帝视察太学,手书《白鹿洞书院教条》赐示诸生。其后,或摹写、或刻石、或模仿,遍及全国书院及地方官学。于是,一院之“教条”,遂成天下共遵之学规。而随着中国书院制度之推广,它又东传朝鲜、日本,不仅当年奉为学规,至今尚有高校而作为校训者,可见其影响既深且远。
              《朱子白鹿洞教条》原文:右五教之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右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右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右处事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右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朱子教条》与朱熹理学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归纳《朱子教条》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历史学家许倬云说:“佛教进入中国其引发昀影响,……既带来了另一种思维,也迫使中国固有的思想体系不断与佛教互动,终于融合为中国型的思想体系。”符合这一表述的思想家是
              [     ]

              A.董仲舒
              B.朱熹
              C.李贽
              D.王夫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