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B.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C.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D.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学说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躯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也,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扶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故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4分)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5分)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3分)

              (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4分)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4分)

               

            • 3.

              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哪些重大发展?

              ①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②倡导“经世致用”学说  

              ③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
            • 4.

              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只有一个理
              B.有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 5.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 6.

              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      

              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③王阳明创立“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④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哲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7.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其言论反映出朱熹

              ①主张“格物致知”                 ②提倡研究具体事物,包括研究自然界事物 

              ③具有怀疑、创新的科学精神         ④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③
            • 8.

              理学即是三教合一的新儒学,三教指(  )

              ①儒学 ②道教③佛教④基督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9.

              黄斡(1152—1221) 曾说:自周以来,任传道之意,得统之正者不过数人。而能使斯道章章较著者,一二人而止耳。由孔子而后,曾子、子思日继其微,至孟子而始著。由孟子而后,周、程、张子继其绝,至先生而始著。材料中“先生”可能是(  )

              A.董仲舒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 10.

              王阳明《传习录》载,“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这一主张

              A.否定“存天理,去人欲”
              B.科学指明了心与物的关系
              C.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D.注重人的意识的重要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