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题文】人类思想文明的发展具有多样性,中国的诸子百家学说和西方的人文主义精神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措)手足。
              (1)材料中反映出这位思想家的哪些主张?(6分)
              (2)儒家学说创立后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填写下列表格。(4分)
              时代
              人物
              主要思想
              战国

              仁政学说,“民贵君轻”
              荀子


              董仲舒
              “天人感应”学说
              南宋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 ④__________
              与老子、孔子同时代,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印度释迦牟尼等许多伟大的精神导师诞生。他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世界,面对人。
              (3)古代希腊的哲学家是如何关注人自身的发展的,举两例加以说明。(4分)
              (4)有人说,从14到18世纪是人文主义复兴和进一步发展的两个阶段。分别阐述这两个阶段的思想主张。(8分)
            • 2.

               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阐述,有误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我国的早期儒学
              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
              C.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
              D.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环绕)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孔子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三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时期,吴虞以言词激烈而名噪一时。他在文章中公然称呼孔子为“盗丘”,提出了 “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中国近代史》请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张。这一主张对儒学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指出宋代儒学的新发展及产生的消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否同意吴虞的观点?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举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2)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3)依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试指出两者所属的哲学流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第三册《周易程氏传》

              材料三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李贽《焚书》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藏书》

              (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主张,指出这一主张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宣扬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这些观点的目的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材料反映的儒家思想发展变化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朱熹在《朱子大全》中说:“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为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朱熹说的“理”是指
              [     ]

              A.为人处事的道理
              B.儒家伦理道德规范
              C.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
              D.上天的旨意
            • 7. 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等一大箱书籍上京赶考,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     ]


              A、西汉
              B、隋唐
              C、北宋
              D、南宋
            • 8.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     ]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
              C.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D.朱熹的学说更科学
            • 9.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是指
              [     ]

              A、自然天体运行规律   
              B、封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
              C、社会发展规律    
              D、“天人感应”的理论
            • 10.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②治者的大力提倡③宗教思想始终没有得到广泛传播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