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继承“二程”的思想并成为集大成者的是(   )

              A.陆九渊
              B.王守仁
              C.李贽
              D.朱熹
            • 2.

              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这体现了

              A.三纲五常
              B.发明本心
              C.格物致知
              D.经世致用
            • 3.

              宋朝的陆九渊和二程、朱熹都是我国的儒学大师。陆九渊和其他三个人的学说的共同之处不包括

              A.仁是与万物俱生的
              B.“天理”是万物的本源
              C.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相联系
              D.宇宙便是吾心
            • 4.

              朱熹在其编纂的《大学》中指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朱熹此话的意图是

              A.强调知识分子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B.鼓励知识分子加强科学研究
              C.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D.强调知识分子应该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5.

              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发展了儒学思想,形成新的儒学。对朱熹新儒学的表述,错误的是

              A.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
              B.发展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理是万物本原
              C.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以维护等级秩序
              D.求“理”就是进行内心反省
            • 6.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 7.

              斯塔夫里阿诺斯评价朱熹的思想时说:“理学〈新儒学〉……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 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的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循规守旧。”斯塔夫里阿诺斯的意思是(    )

              A.理学成为僵化社会的理论基础
              B.理学阻碍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C.理学阻止了中国独特文明的延续
              D.理学缺乏创新性的新观
            • 8.

              赵本山.宋丹丹和崔永元在中央电视台主演的小品《说事儿》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做人难!做女人难……”请问这个“难”的深刻含义是(    )

              A.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艰辛
              B.赶上经济危机,股票折损过重
              C.儿女情长,剪不断、理还乱
              D.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和传统道德的约束
            • 9.

               

              材料一: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 

              ——《中国历史众生相》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三:“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讲明义理之归,闭塞私邪之路,然后乃可得而正。”

              ——朱熹

              材料四:“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李贽

              (1)材料中提到的“不要人民读书”、“只读一种书”分别是指何事?(4分)

              (2)不同的手段分别带来哪两种不同的后果?对此你有何看法?(6分)

              (3)据材料二、三、四,概括指出三位思想家是如何对待儒家思想的?(9分)

               

            • 10.

              (12分)儒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着中国文明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

              材料二  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门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

              ——李贽《道古录》

              材料三  清朝前期戴震等一些儒学思想家关于“礼”的设想,隐含了一些瓦解文化专制和真理独占的政治集权体制,将社会秩序建立在常识与规则之上的设想也隐含了作为个体的“人”在社会生活中独立存在的空间被承认的可能性。

              ——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二程”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儒学面临的危机。(4分)

              (2)据材料二,李贽对人性有着怎样的认识?结合李贽所处时代,指出影响这些认识产生的因素。(5分)

              (3)戴震等人的思想继承发展了前人的理论成果。据材料三,说明作者对戴震等人主要观点的理解。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儒学思想发展的认识。(3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