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这一时期希腊人的思想、创造、艺术都进入了一个高潮,……这种精神活动的领导及中心是雅典。因为30余年(公元前466年—公元前428年)中,雅典由一位朝气蓬勃思想自由的伯利克里统治着。他立志把被波斯人所蹂躏的城市在废墟中重建起来。雅典现存的名胜古迹中多数是这一次伟大重建的遗物。伯利克里不仅在物质上重建了雅典城,而且复兴了雅典的精神。他不仅召集建筑师和雕刻家,更与诗人、戏剧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是好朋友。

              ——(美)H·G·威尔士《文明的溪流》

              材料二  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

              ——(美)A·M·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第二卷

              材料三  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国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 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在“精神”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原因。(3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文艺复兴“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的是指什么?(1分)你如何看待文艺复兴时的“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与欧洲启蒙思想家在思想主张方面有何相同点?(1分)如何理解“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4分)

               

            • 2.

              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   雅典伯利克里时期选民在城邦总人口中的比重

              材料二   美国选举权的改革年表

              时间

              情况或改革措施

              1787年

              宪法规定:各州(有选举权的)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指黑人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自由人总数……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第安人。

              1920年

              国会批准第19条修正案,赋予妇女选举权

              1970年

              国会批准1869年提出的第15条修正案,赋予各种种族肤色公民平等的选举权

              1971年

              通过第26条修正案,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获得选举权

              材料三   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        ——据(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材料四   至1949年9月21~30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北平群众聚集在中南海新华门前,热烈庆祝会议的召开。毛泽东指出:“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

              材料五  当前,我国正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占90%是哪些人? (3分)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以来美国选举资格的规定有怎样的变化?(4分)并据材料二、三回答这种变化反映了近代民主政治演变有怎样的趋势。(2分)

              (3)据材料四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国实行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20世纪50年代,我国有哪三项民主政治制度?(5分)

              (4)据材料五并根据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在新时期政治文明建设方面作出的正确探索。(4分)

               

            • 3.

               在东西方不同制度下,各国的决策机构不尽相同,反映了东西方政治决策系统的差异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决定对外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①中国隋朝时对高丽用兵,决策者(或决策机构)是         (1分)

              理由是                       (1分)

               ②公元前420年的雅典:决策者(或决策机构)是          (1分)

              理由是                        (1分)

               ③1840年英国发动对清朝的鸦片战争,决策者(或决策机构)是          (1分)

              理由是                        (1分)

               ④1879年德国对法国宣战,决策者(或决策机构)是           (1分)

              理由是                         (1分)

              (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要如何通过国会批准而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要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丘吉尔的话反映了美国政体的哪些特征?(2分)并指出英国政体有别于美国政体的主要表现。(4分)

               

            • 4.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法国王廷对戏剧进行了自上而下的美学规范。18 世纪,狄德罗等知识分子又把资产阶级伦理道德拉入戏剧,同时清整了剧场观剧形式,一套高雅的戏剧美学和戏剧生活方式逐渐建立,……剧场不再是一个各阶层混杂, 民众自由表达情绪的集体狂欢场所, 而逐渐成为地位、财富与知识占有者们的专利。……戏剧与大众的距离逐步拉开。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大批文化界及戏剧界人士……面对戏剧脱离大众,被资产阶级垄断的状况,纷纷表示强烈不满。

              ——罗湉《民众戏剧之争——二十世纪上半叶法国戏剧普及运动》

              材料二  近代戏曲改良运动既是近代戏曲自身发展的需求,包含先进知识分子启蒙新民思潮的因素,更是西方戏剧文学观念冲击的结果。……1900年代,梁启超等知识分子尽管对中国戏曲多有批判,但他们至少认为旧剧加以改良是可以作为启蒙新民之利器的。到新文化运动时期则论调陡转,出现了废除戏曲的新青年派,并在舆论上占据了压倒性优势。

              ——马跃敏《近代戏曲改良运动研究》

              (1)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戏剧的发展达到了顶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出现戏剧顶峰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一,指出17—20世纪初法国戏剧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趋势的形成原因。(10分)

              (3)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青年派出现并在舆论上占据了压倒性优势的原因。并简要评价这一戏剧观。(10分)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在文艺领域需要贯彻哪一方针?(2分)

               

            • 5.

              (13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西方某些政治学和历史学的著作中,总是津津乐道地称颂伯利克里时代的所谓民主政治,并以它的“优越性”来贬抑所谓的东方君主专制。在此,我们很有必要剖析一下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并非十全十美,而是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

              ——刘自成《伯利克里时代新解》

              材料二 据哈蒙德的《希腊史》估计,公元前431年,雅典的全部人口约40万人,其中奴隶约20万人,自由民16.8万人,其余为外邦人。

              ——潘桂仙《试析伯利克里时代民主政治局限性》

              材料三  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不可替代的。

              (1)据材料一,以古代中国为例,证明某些西方学者贬抑“东方君主专制”是片面的。(3分)据材料二,概括说明材料一中“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并非十全十美”的观点。(2分)

              (2)根据材料三,分析社会主义中国有哪些政治制度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6分)并谈谈你对政治民主建设的认识。(2分)

               

            • 6.

              (28分)民主政治的建立,充满了斗争和妥协,体现出政治家的睿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4分)近代欧美国家政治生活中继承妥协传统,请以17世纪晚期的英国和18世纪晚期的美国史实为例加以说明。(4分)。

              材料二  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法国在1870年以前要用暴力方式而非妥协方式的原因。(4分)材料二中“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民主政治”的经济因素。(2分)

              材料三  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但近年已有人对这场“大妥协”做出不同的评价。如学者喻大华即指出,《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料料四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

              一一卢伟《懂得妥协很重要》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南方提出妥协的积极意义。(6分)概括材料四的观点。(2分)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说明。(4分)

               

            • 7.

              (34分)人类文明在演进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和道路。

              古希腊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发展模式差异很大。西周时期出现的“国”是在分封制度下,由周人驻防各地,凝聚而成。诸侯之下,又有卿大夫,每一层级均从上级授民授土取得权力,而每一级的主权都不完整。完整的主权只有周天子拥有,尊王是诸侯国政权合法性的依据。而希腊的城邦则是在一个地区内,若干村落聚合而为政治与经济的共同体。城邦是自卫的单位,在经济上自给自足,城邦居民侍奉同一保护神,以建立同群的认同。共同体的领袖大抵是雄杰之士,以个人的勇略、智谋、品德取得众人的信服。他们尽管被称为君王,但仍须耕作渔猎。

              (1)结合所学,比较古代希腊城邦和西周诸侯国两种发展模式的不同。(10分)

               

              希腊城邦

              西周诸侯国

              形成途径

               

               

              主权状态

               

              不完整

              首领产生标准

              才干、品德

               

              文化认同

              侍奉同一保护神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种种严重的问题,出现了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维新派号召全国人民“合一群,同道德,同法律,同风俗,同文学美术,而组织一完全无缺之国家”,断言“世界由是而文明,欧美由是而进者也”。

              而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认为个人的人权和科学才是欧洲“优越于他族”的原因。胡适更是大声疾呼:“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2)分别概括材料中所体现出来的两种救国主张;(4分)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导致这两种主张的原因。(8分)

              巴黎公社

              《共产党宣言》发表

              中国五四运动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第一国际成立

              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3)以“19世纪后              运动的发展”为主题,从上述表格中选出三个历史事件,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历史事件,以这4个事件为材料,写一篇小短文。(12分)

              要求:主题明确;事件选择完整、准确;材料运用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 8.

              “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 在地中海世界各领风骚、交相辉映的两大古代文明,为西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留下了宝贵遗产。你认为下列关于古希腊、罗马文明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贵族出身的梭伦将雅典引向民主轨道
              B.雅典五百人议事会是当时最高的权力机构
              C.从《十二铜表法》到《民法大全》,罗马法日渐完备
              D.古希腊、罗马文明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民主运作方式及法律遗产
            •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其意思是“充分运用心灵思考的人,是知道人的本性的人。知道人的本性,就知道天命”。

              董仲舒曾告诉汉武帝:“天人相与(相互感应和影响)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材料二 “因为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此外,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自然的产物)。”

              ——安提丰(古雅典演说家)

              材料三

              卢梭在乐园里受到哲学家的欢迎(法国明信片)

              图片表明卢梭在乐园里受到苏格拉底、柏拉图、蒙田、普罗

              泰格拉等哲学家们的欢迎。该图由莫尔塞于1782年镌版。

              以绞杀或废除暴君为结局的起义行动,与暴君前一日任意处理臣民生命财产的行为是同样合法的。暴力支持他,暴力也推翻他。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材料四 “我们的政论家们不能从原则上区分主权,于是便从对象上区分主权。他们把主权分为强力与意志,分为立法权与行政权,分为税收权、司法权与战争权,分为内政权与外交权。他们时而把这些部分混为一谈,时而又把它们拆开。他们把主权者弄成是一个拼凑起来的怪物。这一错误是因为没有能形成主权权威的正确概念,因为把仅仅是主权权威所派生的东西误认为是主权权威的构成部分。”

              ——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

              “法国大革命所采纳的正是人民主权不可分割的信念,这使得孟德斯鸠的政制理论,除了以最刻板的权力分立形式外,无法被接受。”

              ——摘编自M.J.C.维尔《宪政与分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古代中国对天人关系和古希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明信片的创作意图。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卢梭关于“权力分立”的观点,并阐明你的看法及理由。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国家的一切公职向全体公民开放,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任资格也不再是门第和财富……雅典宪法对公职人员的津贴作如下规定:公民出席民众会,或领取6个俄波尔;一次最高会议可领取9个俄波尔;陪审员领3个俄波尔;议事会议员领5个俄波尔;凡担任主席者另加膳食费1个俄波尔;九执政官每人领4个俄波尔。

              ——尹明明、鲁运庚《雅典民主政治中的公职津贴制》

              材料二  主权在实质上属于法兰西人民;所有公职人员都是受人民委任的人员,人民选举他们,也能罢免他们……为了不使财产的不平等挤掉权利的平等,宪法要求靠自己劳动生活的公民响应法律号召而在人民集会中担任公共职务时,对其所花费的时间应给予报酬。

              ——【法】罗伯斯庇尔《论代议制政府》(1793年)

              (1)椐材料一归纳伯里克利执政时期扩大民主政治的举措。材料中雅典宪法这一规定体现的理念与材料二中的哪一观点相似?(6分)

              (2)罗伯斯庇尔自称是卢梭的忠实信徒,材料二体现了卢梭的哪些主要思想?分析罗伯斯庇尔的上述主张对法国大革命的积极影响。(10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