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历史上的山东行政图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据文献记载

              ①鲁、齐等诸侯在其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收赋役的独立性。

              ②秦代官吏必须经过国家委任才能就职;官吏调任时,不得带随员;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违者要依法治罪。

              (1)材料1中图一反映的山东大地出现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什么?

              (2)材料1中图二反映的山东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始于何时?

              (3)通过材料2可以看出,以上所述两种政治制度在地方权限上有何不同?

               

            •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后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历史》

              请思考: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4分)

              (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4分)

              (3)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12分)

               

            •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共20分)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一一《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一一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材料四    若元(元朝),则起逆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一一《元史•地理志》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2分)此制度的定义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4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2分)元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2分)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我国古代所学的地方制度,并举两例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制度(4分)

               

            •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

              封诸侯,……武王追思先圣王,乃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摘自《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师服曰:“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左传》桓公二年

              材料三   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诗·大雅·板》  

              (1)请分析,上述西周分封的诸侯共有哪几类?(6分)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4分)

              (2)依材料二、三分析宗法制的作用。(6分)

              (3)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结合当今社会现实分析一下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4分)

               

            •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按照周礼的规定,男性贵族可以娶妾多人,但正妻只能有一个。如果元配妻子亡故,理论上男子不能再娶妻,再婚的配偶只能称作继室,而必须保留亡故妻子的元配正妻地位。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日:“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材料三  964年,宋太祖接受宰相赵普的建议:“令诸州自今每岁民租及筦榷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运京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周礼对原配妻子的规定源于什么制度?(1分)主要目的是什么?(1分)

              (2)为解决材料二所述问题,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2分)并据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3)据材料三,分析北宋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发展呈现出什么特点?(2分)

               

            • 6.

              (26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  大黄金时代中的平民却可重新获得知识技能,爬到贵族地位,担任政府官员和累积财富,世袭贵族统治瓦解后各种新的哲学、政治、道德观念纷纷涌现……春秋战国的吞并战争在公元前三世纪结束时,大黄金时代达到巅峰。

              ——据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  1901—1928年天津工业发展进入了黄金时代。(清政府)在“实业救国”的社会舆论压力下发布“新政”上谕,颁布了一些促进发展工商业的措施,如设立专门管理工商业和教育事务的机构,制定各种政策性鼓励兴办工商业的章程。附近农村剩余人口流向城市,成为新建企业的廉价劳动力,附近农村称为企业商品的销售市场。大规模收回“利权运动”使外货输入量急剧下降。新政时期华北局势稳定,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乱。后来,一战爆发、俄国十月革命大量牵制了列强力量,各界人士的反帝斗争和抵制洋货运动,都给它们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据陈迪新《天津近代工业的黄金时期工业概况及原因浅析》

              材料三  维多利亚时期(1837—1901年)是英国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社会迅速发展转型,一举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出身高贵、温文尔雅、衣食无忧、教养良好等绅士理念逐渐弱化,边沁和穆勒提出的功利主义伦理道德观成为信条,形成所谓“维多利亚主义”道德风尚。

              ——据李增、龙瑞翠《英国“黄金时代”道德风尚之流变》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大黄金时代”的平民地位变化的政治原因。(6分)

              (2)概括指出材料二中天津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代”的条件。(10分)

              (3)分析材料三英国出现“黄金时代”的原因。(6分)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三的“黄金时代”中道德观念变化的相同之处。(4分)

               

            • 7.

              我国采铜的历史非常悠久。

              材料1:青铜是铜、锡等金属的合金。青铜器在三代主要作为礼器和兵器。

              材料2:《左传》记载:“国之大事,惟(祭)祀与(兵)戎。”

              材料3:夏商周三代都城屡次迁移。为发现夏商周三代都城分布的特点与迁移的原因,某学者制作了如下示意图。

                 图例   △ 都城        ●  铜矿产地         ◆  锡矿产地

              观察图,概括夏商周三代都城分布的特点。(2分)结合史实,分析其原因。(6分)

               

            • 8.

              (34分)人类文明在演进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和道路。

              古希腊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发展模式差异很大。西周时期出现的“国”是在分封制度下,由周人驻防各地,凝聚而成。诸侯之下,又有卿大夫,每一层级均从上级授民授土取得权力,而每一级的主权都不完整。完整的主权只有周天子拥有,尊王是诸侯国政权合法性的依据。而希腊的城邦则是在一个地区内,若干村落聚合而为政治与经济的共同体。城邦是自卫的单位,在经济上自给自足,城邦居民侍奉同一保护神,以建立同群的认同。共同体的领袖大抵是雄杰之士,以个人的勇略、智谋、品德取得众人的信服。他们尽管被称为君王,但仍须耕作渔猎。

              (1)结合所学,比较古代希腊城邦和西周诸侯国两种发展模式的不同。(10分)

               

              希腊城邦

              西周诸侯国

              形成途径

               

               

              主权状态

               

              不完整

              首领产生标准

              才干、品德

               

              文化认同

              侍奉同一保护神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种种严重的问题,出现了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维新派号召全国人民“合一群,同道德,同法律,同风俗,同文学美术,而组织一完全无缺之国家”,断言“世界由是而文明,欧美由是而进者也”。

              而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认为个人的人权和科学才是欧洲“优越于他族”的原因。胡适更是大声疾呼:“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2)分别概括材料中所体现出来的两种救国主张;(4分)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导致这两种主张的原因。(8分)

              巴黎公社

              《共产党宣言》发表

              中国五四运动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第一国际成立

              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3)以“19世纪后              运动的发展”为主题,从上述表格中选出三个历史事件,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历史事件,以这4个事件为材料,写一篇小短文。(12分)

              要求:主题明确;事件选择完整、准确;材料运用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 9.
              【题文】(25分)中外历史学家的历史三段论很有新颖之处,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夏禹家天下以后有记录可征之国史,凡四千余年(公元前二二〇〇~公元二〇〇〇年)。四千年中,如按我民族所特有之社会型态发展之程序而分析之,则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型态之发展.盖可综合之为三大阶段,亦即封建、帝制与民治是也。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从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吾侪及身而见之中国近现代史之阶段也。”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材料二:“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时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生在1911年的大革命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8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回答西欧崛起和美国能主导世界的主要因素,(7分)并且列举 “群雄竞起”的表现。(2分)
            • 10.
              【题文】读图:


              请回答:
              (1)据图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原因。有何积极影响?
              (2)图二所示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这一特点被后世历代王朝所继承,原因何在?
              (3)图三所反映的土地制度和后代王朝的土地制度相比有何不同特点?造成其瓦解的时代因素有哪些?
              (4)图四可以体现出军机处的什么特点?军机处的设置使清朝的中央机构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何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