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唐朝元和年间(806~820年),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傅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祜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祐的意见。崔祐所属的部门应是(  )
              A.参知政事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尚书省
            • 2. 唐朝中期,唐政府都要在每年的春天举行一次恩科(即春季考试)来选拔人才,按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礼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礼部
            • 3.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唐宋时期的国家体制可称之为中央集权的君主制……中央政府的首脑为宰相,宰相有很大的权力,和皇帝讨论军国大事,人事任免,甚至皇位继承等问题,并做出决定。”由此判断在唐宋时期最有可能的是(  )
              A.虚君实相,实行君主立宪制
              B.宰相成为国家的实际决策者
              C.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尤为突出
              D.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缺一不可
            • 4. 687年,武则天派人向刘祎之宣读太后的诏书,刘神之说:“没有经过中书省起草,门下的文书能叫诏令吗?”武则天大怒,认为他藐视自己的权威,于是将其赐死。对该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
              A.诏敕经门下省审核方合规制
              B.三省机制目的在于抑制皇权
              C.三省运行机制受到干扰破坏
              D.皇帝权威遭到挑战并被破坏
            • 5. 钱穆说:“唐代宰相采用委员制。……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他说的“各部门之会议”是指(  )
              A.政事堂会议
              B.六部联席会议
              C.内朝朝议
              D.中书省会议
            • 6. “贞观年间,在三省六部制中,政权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个人,皇帝实际上成为政府的最高负责人。”对此评论理解正确的是(  )
              A.皇权专制得到加强
              B.政府拥有了最终政务决策权
              C.皇权受到政府制约
              D.政府独立于皇权之外
            • 7. 政治制度文明之魂为“有衡”。“有衡”首先表现为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下列史实体现上述思想的是(  )
              A.汉代分封同姓王
              B.唐朝三省并立
              C.元代推行行省制
              D.清朝设军机处
            • 8. 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写《唐律疏义》三十卷,详细解释了律令条。它颁布前审批时需要通过:
              ①中书省  ②尚书省  ③门下省  ④皇帝(  )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9. 史书载:皇帝要破格提拔大理少卿刘士泾为太仆卿,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驳回诏书。皇帝向韦弘景、薛存庆解释提拔刘士泾的理由,任命诏书最终才得以颁布执行。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
              A.唐朝的门下省
              B.宋朝的枢密院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 10. 唐朝的中央机构为三省六部。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中书省--草诏
              B.门下省--执行
              C.尚书省--审议
              D.枢密院--军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