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所示中央机构的作用是(  )
              ①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②提高中央机构的办事效率
              ③加强皇帝的权力
              ④提高宰相的地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 2. 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材料二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袆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鞠(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袆之,袆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乃赐死于家。
              材料三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削弱相权的举措。
              (2)材料二中刘袆之为何质疑王本立宣读的“敕书”?
              (3)材料三中体现了明初内阁大学士的哪些主要职责?与秦朝丞相相比,明初阁臣处于何种地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
            • 3. 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  )
              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B.唐朝三省相互牵制
              C.唐朝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
              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
            • 4.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 5. 唐朝元和年间,主管财政的宰相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佑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佑的意见。崔佑所属的部门应是(  )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枢密院
            • 6. 在中国古代的官职中,宰相的变化较多。君主既需要宰相帮助办理政事,又担心宰相的权位,故常让其他官员分割宰相职权,以便皇帝施政。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唐初,尚书左右仆射二人及侍中、中书令各二人是当然的宰相,在门下省政事堂办公,非三省长官不得入政事堂……(唐太宗)给他官加上 “参预朝政”、 “参议得失”、“参知政事”、“参知机务”、“同掌机务”等名目,让他们进入政事堂分任宰相事。
              --《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  “宋承唐制,以同平章事为宰相之任,无常员;有二人,则分日知印。”参知政事“仍令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宋初宰相虽有多人,但只指定二人分别轮流执掌中书之印。参知政事初设时职位较低,无权执掌中书之印,也不在政事堂议事。直到至道元年,才“诏宰相与参政轮班知印,同升政事堂”。
              --《宋代官印制度》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初“三省”的职责。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参知政事”地位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唐初和宋朝行政措施的共同点及其目的。
            • 7. 隋唐三省六部制使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保证皇权独尊,加强了中央集权,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判断对错)
            • 8.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 9. 隋唐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突出反映在(  )
              ①中央决策的民主化                  ②任人唯贤的原则得以贯彻
              ③既分工又相互制约,提高了行政效率  ④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 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一大型工程,该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如何?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上措施有何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