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所示为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该朝代是(  )
              A.秦
              B.汉
              C.宋
              D.明
            • 2. 宋神宗时期,朝廷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作为主持变法的机构,由王安石和枢密使陈升之共同主持,筹划和制定新的法规。宋神宗还任命了与王安石政见不同的苏辙负责条例司文件的起草工作。主要体现了宋神宗
              (  )
              A.重用高官加强变法领导
              B.继承祖宗之法注意集权
              C.强调集体决策减少失误
              D.用人不当导致变法失败
            • 3.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
              A.丞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
              C.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D.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 4. 宋仁宗说:“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自朕出,有一不然,难以遽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则易。”材料中的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
              A.提升谏官地位强化集权
              B.权力相互牵制巩固皇权
              C.注重行政分工提高效率
              D.降低决策失误维护统治
            • 5. 《通考》载:“太祖受命,以宰相专主文事,参知政事佐之,枢密使专主武事,副使佐之。”文中所述内容发生在(  )
              A.汉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 6. “宋朝设官之制……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由此可见,宋朝(  )
              A.宰相权力遭到削弱
              B.开始形成内、外朝制度
              C.沿袭唐代三省制度
              D.内阁与枢密院分掌实权
            • 7. 《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笞,裁决机宜,悉由票拟”。据此,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宋朝时已有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
              B.明太祖时六部分掌行政权
              C.明成祖时内阁开始参与国是
              D.明仁宗时大学士拥有票拟权
            • 8. 宋太宗时,大将曹彬虽位居枢密使,行事仍谨小慎微,“遇士大夫于途,必引车避之”。 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宋代(  )
              A.实行“崇文抑武”的政策
              B.实行科举取士的制度
              C.实行严密的监察制度
              D.三省六部分权制衡
            • 9. 《宋史•欧阳修传》言“修在兵府,与曾公亮考天下兵数及三路屯戍多少、地理远近……”。文中“兵府”指的是(  )
              A.枢密院
              B.政事堂
              C.军机处
              D.提点刑狱司
            • 10. 如图是南京名胜半山园,历史上曾是王安石的宅邸。王安石担任过北宋参知政事一职,该职位的设立是为了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判断对错)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