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一个民族的未来取决于年轻一代综合素质的提高,而综合素质的提高则取决于教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是私学教育的鼻祖,但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创办私学的重大贡献,分析当时“矮化”孔子的原因。
                 材料二  北宋私人讲学的书院兴盛,书院作为教育的特殊组织形式,在宋朝非常兴盛。究其原因,既有社会环境的推动作用,又有文人群体的不懈努力和开拓。在这两方面力量的共同作用之下,宋代书院呈现出了一个辉煌发展的局面。
              (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
                 材料三  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
              --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
              (3)依据材料三,归纳康有为有关教育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思想根源。
                 材料四  16世纪以前,德国教育相当落后,学校大都掌握在天主教会手中。17世纪初,各封建公国把初等教育由教会控制变为国家管理,并开始颁布自己的强迫义务教育。……从18世纪初开始,德国出现了适应工商业资产阶级活动需要的实科中学,这是一种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最早的一所是1708年新教的虔敬派牧师C.泽姆勒创办的“数学和机械实科学校”。……这一时期,德国的大学也增加了人文学科(历史、哲学、法律等),人文主义精神开始占据重要地位,改变了以神学宗教为主要学科的状况。
              --刘新科《近现代德国教育发展概述》
              (4)依据材料四概括德国教育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