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两宋时期共有正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该做法的目的是(  )
              A.重视文教
              B.防止武将危及皇权
              C.解决武将割据地方的弊端
              D.缓解“冗兵”问题
            • 2. 王水照在《宋代文学通论》中指出:宋代士人的身份有一个与唐代不同的特点,即大都是集官僚、文士、学者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这主要是因为(  )
              A.唐代文学艺术受到政府压制
              B.宋代比唐代统治更开明宽松
              C.宋代采取重文轻武政策
              D.宋代专制集权制度有所削弱
            • 3. 宋朝大臣文彦博曾说“(皇帝)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这体现出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是(  )
              A.皇权高度加强
              B.皇权制度与官僚制度的结合
              C.皇权与神权相结合
              D.中央集权与官僚体系相结合
            • 4.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是“百官之长”,为皇帝助手,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协助皇帝掌握军队……但实际上,自秦统一中国后,太尉一职并未任命任何人,只是虚设其位而已。……御史大夫掌“监察”,主要是监察“百官”,又为“副丞相”,实际作用是牵制丞相…….--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唐宋时期的国家体制可称之为中央集权的君主制……中央政府的首脑为宰相,宰相有很大的权力,和皇帝讨论军国大事、人事任免,甚至皇位继承等问题,并做出决定。--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元世祖忽必烈诏立“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所谓“中书,政本也,军国之务大小由之”,不仅总管内外百司,而且也统辖六部。--林甘泉等《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中国历史25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秦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之间形成了一种什么关系?这些措施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唐代的宰相是哪三省的长官?宋代在宰相之外又增设了哪些官职?唐宋加强君主专制的共同思路是什么?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从三省制向“一省制”转变的利弊。
            • 5. 如图可知,北宋时期的中央政府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一局面反映出(  )
              A.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D.中央加强控制地方
            • 6. 宋朝规定“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这一规定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D.监督约束官员的行为
            • 7. 《宋史•职官志》说:“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相’。”对以上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帝权力
              B.调整中央官制,强化财政管理
              C.皇帝直管财政,以防封建割据
              D.削弱地方财权,强化中央财权
            • 8. 宋仁宗说:“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自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则易。”这说明(  )
              A.宋仁宗放弃了皇权专制
              B.北宋君臣决策类似于近代民主制度
              C.削弱皇权以强化相权
              D.君主处理国家事务需要臣僚参与
            • 9. “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据此可推断宋设枢密院(  )
              ①是沿袭唐朝和五代制度       ②与中书共同掌管文武之事
              ③分割了宰相权力             ④不利于加强皇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 10. 人教版必修一教材中有一段这样的表述:“……(宋真宗时)经济发展很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担心真宗知道了库藏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间疾苦……”下列根据此段材料得出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宋代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B.真宗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
              C.李沆是个节俭宰相
              D.李沆是个关心民间疾苦的宰相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