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唐法典《仪制令》规定:“行路,贱避贵,来避去,少避老,轻避重,违者笞五十”,这表明唐朝时(  )
              A.礼让行人是法律的强制要求
              B.法律制定凸显三纲五常思想
              C.严刑峻法是立法的指导思想
              D.社会生活全面体现等级观念
            • 2. 下列史料记载的历史现象中,南北朝时期尚未出现的是(  )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B.“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
              C.“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钢”
              D.“时有七部尉,…南尉在草市北”
            • 3. 秦朝、隋朝均二世而亡,然而汉承秦制,唐袭隋规,汉唐都出现盛世.汉唐沿袭秦隋制度,主要是基于(  )
              A.吸取前朝灭亡教训
              B.恢复发展社会经济
              C.缓和尖锐阶级矛盾
              D.维护专制集权统治
            • 4. 汉代官秩仅六百石的三十州刺史,可监督秩三千石的郡守,秩仅千石的御史中丞可察官秩万石之丞相;唐代官仅七品的察院长,可察尚书省;宋代御史台的察院,上自宰相,下及郎官违法、失职皆可弹奏.材料表明古代的监察(  )
              A.地位越来越高可弹奏宰相
              B.是朝廷的耳目对朝廷负责
              C.解决相权威胁的主要途径
              D.位卑权重以小制大的范式
            • 5. 汉初,“将相皆旧功臣,少文多质”,自汉武帝后,汉朝政权非贵族政府、非军人政府、非商人政府,逐渐由代表农民政府转为士人政府.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重文轻武政策实施
              B.宗法礼制的强化
              C.社会治理思想变化
              D.“世官制”的废除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除西周礼制影响外,汉代朝野格外践行“长幼有序、事亲至孝、敬老崇文”的理念。汉朝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70岁以上的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唐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南北朝的“孤独园”到了宋代发展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明洪武十三年下诏:“文武官年六十者听致仕(告老还乡),给以全俸诰敕。”六十岁退休遂成官场惯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日本政府1954年制定了《国民养老金法》,规定养老金国家负担33.3%,余下的由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20世纪70年代,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日本积极发展劳动强度较低的第三产业。日本厚生省、大藏省、文部省、劳动省、建设省分别主管老人福利、税收优惠、辅导就业和住宅规划,有效保护老年人权益。通过舆论宣传,使得社会各界都关注老龄问题。
              --摘编自刘清芝《美国、日本、韩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及其启示》
                 材料三
                 1991年5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预计我国199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10%,将迈进老年型国家的行列。1991年中国劳动部组团专项考察日本等国的养老制度。1992年1月,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改善民生工程建设吹响号角。1996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摘编自《中国社会保障》1996第8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汉至明朝养老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日本养老制度的成功经验。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制定《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背景。
            • 7. 御史制度发源于秦汉,定型于隋唐,完善于明清,影响至现代。下列关于隋唐时期完善御史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
              A.确立中尉一职主管京畿地区的治安
              B.创设刺史定期到郡县和诸侯国巡查
              C.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
              D.设立提点刑狱司专职监察刑狱情况
            • 8. 据史书记载,“汉武帝时初分十三州,假刺史印绶,有常治所。常以秋分行部,御史为驾四封乘传。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所察六条。……刺史‘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刺史的地位在郡国之上          
              ②刺史是中央设在地方政府的监察官员
              ③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④刺史起到澄清吏治,维护皇权的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9. 地方制度
              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周代“三圣(文王、武王、周公)制法,立爵五等,封国八百,同姓五十有余。……所以亲亲贤贤,褒表功德,关诸盛衰,深根固本,为不可拔者也。”秦朝“姗(讪)笑三代,荡灭古法,窃自号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无)骨肉本根之辅,外亡(无)尺土藩翼之卫。陈、吴奋其白梃(大杖),刘项随而毙之。”“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王、侯).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分封了九个同姓王)。”
              --《汉书•诸侯王表》
              问题:
              (1)秦始皇为什么不实行分封制?
              (2)西汉统治者实行分封制出于怎样的考虑?
              (3)根据以上材料,你怎样看待秦汉时期分封制的废立?
            • 10. 历史学家王思治认为:皇权专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体制,但它有一个发展过程。在宋以前,皇权是强大的,但又受到牵制。……宋代以后,特别是明清,这些牵制皇权的因素逐渐消失,绝对君权才达到最完备的形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郡守,秦官,掌治其郡。……(汉)景帝中二年(公元前148年)更名太守。……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诸侯王,(汉)高帝初置,金玺整绶,掌治其国,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景帝中五年(公元前145年)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
              一一[东汉]班固《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材料二  (唐长庆元年正月)以前检校大理少卿、驸马都尉刘士泾为太仆卿。给事中(门下省官职)韦弘景、薛存庆封还诏书(指皇帝诏书不当而被大臣举驳封还),上谕之曰:“士泾父昌有边功,久为少列十余年,又以尚云安公主,朕欲加恩,制官敕下”。制命始行,……(唐元和十三年,户部侍郎判度支皇甫鏄)以巧媚自固,奏减内外官津钱以赡国用。敕下,给事中崔祐封还诏书。其事方罢。
              一一[五代后晋]刘昫《旧唐书》材料三  (清朝时)每日清晨,军机大臣依次入值,等待皇帝召见,……事先已将奏折贮一黄匣,待“起叫”时,捧入请旨。“见面”后退出,即召军机章京面授旨意。……上谕有“明发”和“廷寄”之别。明发上谕,指交内阁发抄、宣示天下的谕旨;廷寄上谕,是由臣工有所奏请而降,且以事属机密,不由内阁发抄,令军机大臣直接密寄具奏人的谕旨。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说明诸侯王权力演变的过程。
              (2)封驳制度是唐代三省制的亮点之一。依据材料二,概括封驳制度的特点。
              (3)运用上述材料,论证王思治先生提出的观点。
              (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