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 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 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共和国;第三次发生在1949 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历代政区与地方政府的层级表
              时期高层政区统县政区县级政区
               县、道
               郡、王国县、道、邑、侯国
              魏晋南北朝郡、王国县、侯国
              隋、唐前期 府、州(郡)
              唐后期五代道(方镇)府、州
              府、节度州
              府、州、军、监县、军、监
              布政使司(省)府、直隶州
              府、直隶州、直隶厅县、州、厅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三通过纵观历代地方政权层级变化的过程,地方政府层级的结构,其创设和变迁,首先要服从于政治目的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古人曾用内外轻重之说来进行分析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分权偏重的时候,就被称为“外重内轻”,反之则为“内重外轻”。
              --摘编自周振鹤《中央地方关系史的一个侧面(上)》(1)材料一中所说的“三次大革命”分别指什么?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第一次大革命”在地方行政体制上进行了什么改革?并简要说明这次改革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从秦朝到清朝历代政区与地方政府层级变化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历代统治者对地方行政区划调整的共同目的。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秦帝国都是一个奇迹。正面,它留下了中国最长久最实用的管理遗产:郡县制。朝代像走马灯一样换,共和制取代君主制,但郡县制牢牢地树立在我们的管理制度里,丝毫不动。反面,它留下了中国最深远的管理悲剧:短短15年,就被推进了历史的焚化炉,化成一缕并不光彩的黑烟,消逝。不像汉唐这些王朝,会在历史的地平线上留下“夕阳无限好”的惋惜和感叹。
              --《秦朝亡于管理制度质疑》       材料二  中书省和门下省都是决策机构,通过审查的法令交给尚书省执行,当然,尚书省觉得不合适的政策,也可退回,不予执行。从三省间的这种制约和平衡,我们似乎看到了三权分立的雏形,此外唐太宗还任用了一大批的谏臣,比如魏征……封建专制下,从唐代三省六部制里我们看到了民主闪烁的光,但受时代的制约,民主思想很快就泯灭了,即使出现过,也只能称其为民主闪烁的光。
              --杨春莉《封建制度下民主闪落的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建立的政治管理制度对中国政治发展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唐朝政治制度中的闪光之处。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主要特征。
            • 3. 读图分析

              (1)根据图一,说明秦朝实行什么制度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这个制度有什么特点?
              (2)根据图二,回答西汉初年对地方管理实行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存在什么弊端?
              (3)根据图三,回答元代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对地方管理实行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何意义?
              (4)结合图一、二、三,扼要归纳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 4. 政治是反映历史的一面明镜。下列材料均摘编自历史学家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材料二  宋代制度,一面是相权衰落,另一面则是中央集权。讲到中国的地方行政,只能说是汉代好,唐代比较还好,宋代就太差了。
              材料三  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这种行省设施,实际上并不是为了行政方便,而是为了军事控制。
              材料四  政府实际重要政令,都在军机处,不再在内阁。顾名思义,内阁还像是文治,而军机处则明明是一种军事统治的名称。因为政府最高出命权属于皇帝,军机处不过是皇帝御用的秘书。清代政治,完全是一种军事统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你“领袖制”、“委员制”的理解。
              (2)分析材料二,据所学知识谈谈宋代地方行政“就太差了”。
              (3)依据材料三说明,元朝行省“不是地方政府”,这一制度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4)对比材料三、四,元、清两代政治制度有何共同特点?上述材料体现出了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唐、宋时期,在鄂西民族地区推行和完备的羁縻政策,到宋、元交替时期,逐步发展为土司制度。土司制度既是集历代王朝治理经验之大成,也是在宋代羁縻政策的基础上直接发展而来的。土司制度其意义在于羁縻勿绝,承认各个少数民族世袭首领的地位,给予官衔,以实行间接统治。 元代土司制度弊病甚多,对内残暴属民,对中央不服,骚扰接壤汉民,土司之间也不断发生战争,为此明清统治者大多主张改土归流,即在条件成熟的地方,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尤其是康乾盛世时候,国力强大,中央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加强对少数民族管理。--《中国羁縻政策的演变》
              (1)根据材料,归纳土司制度的特点,并分析该制度有何弊端?
              (2)根据材料,分析指出明清改土归流有何意义?
            • 6. 社会发展和形势变化是推动制度变革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注: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指出秦朝解决这一困局的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为什么说“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的理由。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在全国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与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有何突出特点和进步意义?
              材料二汉制每年八月,举行饮酎(醇酒)大典,诸侯王和列侯献“酎金”助祭。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武帝以列侯酎金斤两成色不足为名,削夺106个列侯的爵位。还有一些列侯因其他各种原因而陆续失爵。
              --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侯”“王”的由来及汉武帝削夺其爵位的目的。
              材料三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
            • 8.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职 位基  本  职  权
              明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军机大臣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材料四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
              (4)你怎么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
            • 9. 中国历代王朝都重视通过户籍或其它制度实施对民众的管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居延是中国汉唐以来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在此出土的汉筒残卷记录了这样的
              内容:
              三坞燧长居延西道里公乘徐宗,年五十……宅一区,直三千;田五十亩,直五千;用牛二,直五千。
              --《居延汉简甲乙编》(二四•一B)
              (注:①燧:最基层的哨所。②公乘:爵位。③直:值。)
              (1)据材料一,归纳汉简记录的主要信息。该材料可作为研究汉代历史哪些领域的史料?
              材料二  明代手工业者一律编入匠籍,隶属于官府,世代相袭,实行轮班或住坐为国家服役。明初规定:轮班匠须一年或五年一班轮流到官手工作坊服役,每班平均三个月。住坐匠则是每月赴官手工作坊中服役十天,若不赴班,则须月出银一钱由官府另雇他人。(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清政府决定废除这一制度,“各省俱除匠籍为民”。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2)据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工匠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材料三  清代八旗制度在努尔哈赤创立时既管理军国大政又有监督和任免大汗的权力。
              顺治、康熙、雍正几代帝王采取措施逐步对八旗制度进行了调整和改革。
              顺治 上三旗与下五旗的分治。上三旗有皇帝自律,实力不断扩充,下五旗驻防各地。
               康熙 不启用与各旗有关涉的宗室诸王、贝勒重操旗务,而是任命亲贵皇子主持同色三旗旗务。
               雍正专派监察八旗御史,各旗互查,鼓励官员及旗下人大胆地祸发评告
                      摘编自徐凯《清代八旗制度的变革与皇权集中》
              (3)据材料三,概括清代前期强化八旗管理的主要方式,这体现了该时期政治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 10. 阅读下列材料:
              阅读秦朝、西汉、元朝三代相关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秦朝疆域及主要建设示意图
              (1)据图一,说明秦朝实行什么制度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这一管理制度有何特点?
              (2)据图二,回答西汉初年对地方管理实行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存在什么弊端?后来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对地方管理?
              (3)据图三,回答元代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对地方管理实行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何意义?
              (4)结合图一、二、三,扼要归纳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