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公九卿制度在秦朝是一个概念上的事物,并没有真正完全实行,如太尉一职就没有实际授予过人。三公九卿制真正实行是在汉朝初年,只不过汉初丞相称呼由“相邦”改为“相国”。汉武帝时期,以三公九卿为主导的决策执行机构变成了实际上的执行机构即“外朝”,这与以中朝为代表的决策机构相对应。东汉时期的三公完全被排除在决策之外,东汉王朝的最高决策机构为尚书台。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省六部制逐渐形成,隋朝和唐朝初期是三省六部制完整执行的时期,客观上有利于减少行政失误和提高行政效率。虽然多数史书上说“宋承唐制”,但其实宋朝继承的是唐朝后期和五代的制度,完整的三省六部制,从唐太宗后期起就基本废除,尚书省长官必须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才可以称之为宰相,这一情况后来甚至发展为中书门下的长官也必须带相应头衔才有资格参加政事堂会议,唐朝安史之乱后开始的宰相掌管军权和财政大权等在宋代也被相应的部门,如枢密院和三司所取代。
              --摘自孙国栋《唐宋史论丛》等
              材料二  屋大维创立的罗马帝国,虽然是帝国,但继承了共和国形式和部分实际,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执政官和军事保民官仍旧存在,皇帝在决策时需执政官协助和接受元老院的监督,部分皇帝甚至本身就来自于执政官和元老。帝国中后期最高决策者如奥古斯都和凯撒(罗马帝国皇帝和副皇帝)大多由元老院或者是近卫军选举或者推举产生,这和东方专制主义王朝的宗法世袭制是完全不同的。
              --摘自杨共乐《罗马史纲要》等
              (1)根据材料一,简述秦朝到宋朝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皇帝制度”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 2.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历代统治者都重视汲取前代兴亡的经验尤其是教训,但都很难改变“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宿命。孔子说“过犹不及”,在汲取前人教训时尤其如此。
              请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革为例,举例论证。(要求:案例合理,论证有力,不少于两个案例。)
            • 3. 君权与相权的关系贯穿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班固《汉书》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作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材料三 (宋)开宝五年,太祖诏……宰相、枢密使候(等待)对殿庐,次年六月,又命参知政事升都堂与宰相同议政事,轮流知印押班奏事,以分其权。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四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请回答:
              (1)我国丞相制度设立于哪一朝代?据材料一,指出丞相的主要职能。
              (2)据材料二,指出唐朝中央制度的名称和主要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宋朝分割相权的举措。
              (4)据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变革的主要趋势。
            • 4. 在古代中国,有些称呼具有深层次的含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过去这二十年考古发现的另一个重要启示在于王畿和东部地区在体制上的不同。譬如,不管东方的诸侯在传世文献中怎样称呼,在考古发掘所得的青铜器铭文中他们均自称为“侯”……相反地,在陕西王畿地区的贵族宗族之长从未有称“侯”,而常常是被称为“伯”,有时为“仲、叔、季”。--许倬云《西周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体制角度分别指出上述两类称呼的原因。
              材料二  秦王政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已不能显示他的权势和地位,因此更改名号,把古代传说中神和人最尊贵的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号称“皇帝”。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皇帝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能体现这一地位的具体制度。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的影响何在?
              材料二  文武将吏,植自署里,贡从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摘自(旧唐书)(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反映了唐末怎样的社会状况?后来宋太祖为改变这一状况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三  自秦始王垂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垂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顿烦(编者注:互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穗当。
              -摘编自《皇明祖训》(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太祖所实施的举措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
            • 6. 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秦皇尽灭大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
              材料二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两代为实现“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各设置了什么机构?
              材料三 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
              --摘自《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历史(人民版)》(3)依据材料三概括张传玺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提出的依据。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黄仁宇《中国人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材料二 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
              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
              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
              (2)概括材料二体现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三  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令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军机处的设立并非加强了皇帝独裁,相反倒是对皇权独裁的“和平演变”,大臣们融入了皇帝的最高决策过程,实际上削弱了这种独裁。
              --摘编自雪珥《大清军机处:破解集权命题》
              (3)据材料二说明,军机处的设立是对皇权独裁的“和平演变”。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一大型工程,该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如何?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作者对此有什么看法?(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
            • 9.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是“百官之长”,为皇帝助手,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协助皇帝掌握军队……但实际上,自秦统一中国后,太尉一职并未任命任何人,只是虚设其位而已。……御史大夫掌“监察”,主要是监察“百官”,又为“副丞相”,实际作用是牵制丞相…….--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唐宋时期的国家体制可称之为中央集权的君主制……中央政府的首脑为宰相,宰相有很大的权力,和皇帝讨论军国大事、人事任免,甚至皇位继承等问题,并做出决定。--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元世祖忽必烈诏立“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所谓“中书,政本也,军国之务大小由之”,不仅总管内外百司,而且也统辖六部。--林甘泉等《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中国历史25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秦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之间形成了一种什么关系?这些措施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唐代的宰相是哪三省的长官?宋代在宰相之外又增设了哪些官职?唐宋加强君主专制的共同思路是什么?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从三省制向“一省制”转变的利弊。
            • 10.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

              中央集权与四大基本制度
              材料二  御史大夫,……掌副丞相。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监御史,……掌监郡。汉省,丞相遣史分刺州,不常置。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
              材料三   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一面高唱民主,一面痛斥旧传统,旧文化。我们试问是否民主政治可以全不与此一民族之文化传统有关联,而只经几个人的提倡,便可安装得上呢?……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
              材料四  全国人大:第一、二、三、四、五届召开的时间分别是1954年、1959年、1964年、1975年、1978年。1978年起每五年一届,至今(2015年1月1日)已召开第十二届。
              全国政协:第一、二、三、四、五届召开的时间分别是1949年、1954年、1959年、1964年、1978年。1978年起每五年一届,至今(2015年1月1日)已召开第十二届。
              --根据中国网资料整理
              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于1982年全面修改了宪法,以后又通过四个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200多件现行有效的法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中郡县制度、科举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御史大夫的职权,指出汉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3)椐据材料三,归纳钱穆先生的主要观点。
              (4)根据材料四,概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并指出该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趋势。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