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根据如图及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12世纪前政治核心区位于黄河流域
              ②统一时期定都总时最长的是在洛阳
              ③南宋后都城迁移呈现南北位移趋势
              ④生态环境与经济重心决定都城选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发展于春秋,定型于秦汉,以后各朝各代历经变化。传统户籍制度是与中国王朝体制相联系的一项基本制度。这种以家庭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体现了维护社会治安、教化乡里、规定身份等级、稳定宗族组织、限制人口自由迁徙等诸项社会整合功能。科举考试也往往与户籍联系在一起,考生必须要有籍贯,这是参加科举考试的首要条件。在唐代初期,士人是由户籍所在地举送。宋朝时期,政府有明确的规定,士子只能在本籍应试。此后,科举制与户籍制度的结合渐趋加强,清朝更是按省划分科举名额,并为官籍、商籍等设立科举名额,创立宗室科举制度。为了贯彻分省取士制度,清政府还要求严查考生的户籍。
              --摘编自李文芝《明清科举冒籍研究》等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以来,户籍制度及其功能发生重大变化。清政府在参考日本和欧美等国的户籍法规的基础上,于1911年初制定了第一部现代法律意义的《户籍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世界通行的户口登记与管理方式来规范的户籍法律,其将“人籍”(注:人籍记载出生、成婚、死亡等有关人之身份的事项)与“户籍”(注:户籍记载入籍、除籍等户口变动的事项)分立。1912年《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此条文为民国时期历次宪法所承袭。1915-1927北洋政府相继颁布了《县治户口编查规则》、《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等户籍管理法规。清末民初制定的户籍法律,将表现欧关个人主义的个人身份证书和体现中国家族主义的传统户籍相结合,使户籍有了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功能,不再单纯是国家管制工具;还规定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抗告权利,民众不再只是义务载体。新的户籍法律解脱了过去的人身束缚,促进社会的流动,大批农民来到城市,成为了第一批城市化的新市民。
              --摘编自王海光《中国户籍制度现代化演进路径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并分析“科举制与户籍制度的结合渐趋加强”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早期户籍制度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 3. 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履至尊而制六合”,此时期中国历史的变化是(  )
              A.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
              B.从诸侯争霸到中央集权
              C.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D.从封邦建国到设置郡县
            • 4. 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  )
              ①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②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③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④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5. 明朝地方志记载:“正(德)、嘉(靖)以前,仕之空囊而归者,闾里相慰劳,啧啧高之;……嘉(靖)、隆(庆)以后,仕之归也,不问人品,第问怀金多寡为重轻。”该现象本质上说明(  )
              A.“吏治之坏,根于士风”
              B.“治官化民,其要在上”
              C.“习俗移志,安久移质”
              D.“圣人治吏不治民”
            • 6. 实行民主政治是传统中国向现代转型的必然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锺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设立丞相。……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材料二  
              谭嗣同十分推崇王夫之,认为其著作是“兴民权之微旨”。章炳麟改名绛(顾炎武初名绛),号太炎,明白显示他是顾炎武学说的继承者。梁启超将《明夷待访录》视为“宣传民主主义的工具”。孙中山等则抽印《明夷待访录》中的《原君》和《原臣》分发同志,鼓动反对清王朝的民主革命。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材料三

              (1)一句话概括汉、唐、宋丞相职权演变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罢丞相”之举措对君臣关系、决策机制、政体转型的影响。
              (2)结合所学二,分别列举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的主要政治观点。分析谭嗣同等人推崇这三位明末思想家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特点。
            • 7. 赵翼《廿二史劄记》写道:“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韩相之子也。”“萧何沛主吏掾,曹参狱掾”属于小吏一类,“其余陈平、王陵、陆贾、郦商、郦食其、夏侯婴等皆白徒。樊哙则屠狗者……”“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这种状况说明了(  )
              A.西汉政权代表下层民众
              B.市民阶层掌握了国家政权
              C.贵族制度的进一步解体
              D.农民阶级反抗地主的压迫
            • 8. 地图中的历史
              “典籍载祖训,舆图传乡音。”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在不断地变迁,每一张老地图就是它们的“老照片”。不同历史时期所绘制的地图,不仅具有文献和艺术价值,而且透视出文化和政治的价值。阅读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1)将图一、二、三按时间顺序排列。并说明理由。
              (2)依据图一、二、三所示,指出中央政府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的措施。
              (3)图四所示A地区留给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什么?其内涵以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又是什么?
              (4)图五所示B国家有何特征?其所建立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 9.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以下各项不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  )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
              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变
              D.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变
            • 10. 《说苑•立节篇》中记载,(战国后期)楚国白公胜作乱,申鸣为楚王率军而战,当白公胜虏其父作要挟时,申鸣说:“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吾闻之,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材料实质上说明了(  )
              A.诸侯格履行分封义务
              B.宗法制度陷于崩溃
              C.纲常伦理观念遭到摒弃
              D.君王政治地位提升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