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历史兴趣小组通过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的学习研讨,画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皇权地位演变趋势示意图”,与实际史实基本相符的是(  )
              A.
              B.
              C.
              D.
            • 2. 秦汉开始,县有等第之分,当时以该县户口多寡来划分。唐代开始,县的分等标准明确规定为地位、户口与地理条件的综合。明代以缴纳钱粮的数额来分等。清代则将“冲繁疲难”作为政区分等的正式依据(交通频繁曰冲,行政业务多曰繁,税粮滞纳过多曰疲,风俗不纯、犯罪事件多曰难).从县的等第划分演变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
              A.中央管理地方的程度逐渐加强
              B.国家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
              C.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D.划分依据从重经济转到重政治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司马炎(晋武帝,265‘年建立西晋,280年统一全国,290年病逝)对人口增殖,颇为重视。女子年十七,父母不给出嫁,由官吏代择配偶。一家有五个女儿(奖励养女儿,因为民间保存战国以来生女不育的恶俗),得免役。又发遣邺城官奴蜱屯田,代田兵(兵士种田)种稻,奴婢各五十人为一屯,让奴婢配成夫妇。当时户口的确很快发展起来,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户有2459840,口有16163863(其中包括复业的流亡户口).三国以来,还是最高的记录。
              --摘编自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上)
                 材料二
                 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全面展开以后,国家于1953年10月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采取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实行统购统销政策。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出现了全国粮食供销矛盾严重的问题。由于城镇和工矿区人口猛增,1953年城镇人口达7826万,比1949年增加2061万人,致使城乡粮食供应面迅速扩大,对商品粮食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但是,分散的小农经济增加生产和提高商品率的能力有限,小农余粮户又有待价惜售心理,加之东北等产粮地区受灾,造成1953年国家粮食收购量减少。当时是收购的少,完不成计划;销售的多,大幅度突破计划,情况十分严重,不少地方开始出现混乱。特别是当时的粮食市场是自由市场,粮食形势一吃紧,私商同国家争夺粮源的斗争十分尖锐,大批粮贩子活动于城乡之间。当时主持财经工作的陈云指出:粮食紊乱时间要提早到来,范围也要扩大,从乡村一直到大城市。其结果是物价必然波动起来并使国家建设受到影响,使人心不安。
              --摘编自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二版)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司马炎对人口增殖重视的原因及作用。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实施统购统销政策在当时的成效。
              (3)在今天来考量历史上的这两大政策,对我们实现中国梦有何借鉴?
            • 4. 明朝出现海瑞扶棺式的冒死硬谏,海瑞谏嘉靖,几近痛骂,嘉靖帝碍于舆论,无可奈何:官僚集团或采取车轮战术,或发动集体抗议,在君主屈尊求情下仍决不让步.这说明明朝(  )
              A.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
              B.士大夫民主意识觉醒
              C.天理纲常的礼法加强
              D.君主与士人共治天下
            • 5. 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舍人出身的蔺相如因为出使秦国“完璧归赵”而拜为上大夫,又因为在渑池会上斥责秦王、羞辱秦国文武群臣而拜为上卿。从这一记载中可以看出(  )
              A.商周盛行的官爵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B.西汉史学家对秦国仍存在偏见
              C.功勋开始成为官爵升迁的唯一依据
              D.儒生的政治地位得到大幅提高
            • 6.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
              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两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
              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隋朝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唐末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 7. 中国自古就有重视风俗的传统,“为政必先究风俗”、“观风俗,知得失”是历代君主恪守的祖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战国豫让、聂政、荆轲、侯嬴之徒,以意气相尚,一意孤行,能为人所不敢为,世竞慕之。其后贯高、田叔、朱家、郭解辈,徇人刻己,然诺不欺,以立名节。驯至东汉,其风益盛。……然举世以此相尚,故国家缓急之际,尚有可恃以搘拄倾危。
              所谓高门大族者,……为兴朝佐命,以自保其家世,虽朝市革易,而我之门第如故,以是为世家大族,迥异于庶姓而已。此江左风会习尚之极弊也。
              盖明中叶以后,士大夫趋权附势,久已相习成风,黠者献媚,次亦迫于避祸,而不敢独立崖岸,此亦可以观风会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士大夫节其饮食衣服以导下,而风俗端矣。风俗端,则四民始有序矣。四民序,而士大夫亦益尊矣。
              重廉耻之士,风俗所转移也。……然则廉耻何以重?曰士不敢慕风流而已矣。廉耻之道何以峻?曰士不敢饰中庸以欺世而已矣。……居今日而欲救风俗之弊、性情之失,则修廉耻之时也。
              --洪亮吉《卷施阁文甲集补遗•服食论》
              (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风俗的变迁并概括风俗的特点,说明风俗对社会统治的影响。
              (2)据材料二,说明士、民、风俗三者之间的关系,指出风俗改良的关键是什么?怎样端正社会风气?
              (3)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影响社会风俗变化的因素。
            • 8. 材料一  当西汉中叶初立州制时,全国仅有十三个州和一个司隶校尉部,还有一百零二个郡国。……后来到梁武帝天监十年(511),仅南朝境内就有州二十三,郡三百五十;……北朝齐周两代都经过一番并省,可是到北齐亡时,竟有州九十七,郡一百六十。……文帝开皇三年(583),遂废诸郡,直接以州统县。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隋唐卷
                  材料二  上表曰:“自秦并天下,罢侯置守,汉、魏及晋,邦邑屡改。’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敢陈管见,伏听裁处。“帝览而嘉之,于是遂罢天下诸郡。
              --《隋书》杨尚希传
              (1)据材料一概括西汉至隋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历程。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历史作用。
            • 9. 今天北京的建都历史可以追溯到约860年前,其文献依据是“贞元元年三月辛亥,上至燕京……乙卯以迁都诏中外,改燕京为中都。”材料中的“贞元”最有可能是(  )
              A.宋太祖的年号
              B.金国海陵王的年号
              C.元世祖的年号
              D.明成祖的年号
            • 10. 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必不可少的工具的重要原因是(  )
              A.它是周公摄政时制定的政治制度
              B.它将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有机结合
              C.它维护了西周时期的等级制度
              D.它使西周贵族的日常生活丰富多彩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