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图是《明代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图》,图中阴影部分是湖广布政使司的管辖范围。当时“湖广”指的是今天的

              [     ]

              A.湖南、广东    
              B.湖南、湖北     
              C.湖南、江西     
              D.广东、广西
            • 2. 中国古代一机构具有“专主察听在京大小衙门官吏不公不法,及风闻之事,无不奏闻”职能的是
              [     ]

              A.刑部
              B.内阁
              C.厂卫
              D.军机处
            • 3. 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 
              [     ]

              A.限制君权             
              B.削弱相权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废除三省六郡制 
            • 4. 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     ]

              A.罢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各机构相互制约,强化君主专制         
              D.各部权力分明,提高效率
            • 5. 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室,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的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里真正的领袖”是因为 
              [     ]

              A.唐朝设政事堂                      
              B.元朝设中书省
              C.明朝废除丞相制                    
              D.清朝设军机处
            • 6. “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     ]

              A.内阁制度  
              B.宰相制度
              C.宦官集团  
              D.胡惟庸集团
            • 7. 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     ]

              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
              C.这一做法使军政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 8.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谈道:“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原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下列各项制度的发展演变能够体现上述观点的有
              ①中国的丞相制度 ②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 
              ③新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 ④雅典的公民大会制度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史记》卷五十七《周勃世家》:周亚夫为丞相,窦太后欲封王信为侯,景帝犹疑不决说:“请得与丞相议之。”《史记》卷一百零七《武安侯列传》:田蚡于武帝时为丞相,“入奏坐语移日,所言皆听”。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 自洪武十三年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请回答:
              (1)秦朝丞相的职能是什么?材料一反映出的丞相的政治地位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唐太宗是怎样看待丞相的作用的?他又是怎样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推知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材料中的“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帝”指的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三则材料反映出的皇帝对宰相(丞相)态度的变化中,你能看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四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丞相的主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分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