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从专制到民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清)赵翼《檐曝杂记》

              (1)材料一反映出清朝设置军机处的原因有哪些?(2分)这一机构的设置有何影响?(3分)

              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2分)它的颁行有什么重大意义?(1分)

               

            • 2. 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中国的大国地位经历了起伏发展的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重要的启示。
              材料一

              (1)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中国古代的繁荣时期。观察材料一,说明唐朝盛世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朝对东亚国家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康乾盛世,是我国古代又一个辉煌的盛世。1793年,觐见乾隆皇帝的英国使臣马嘎尔尼却感慨地说:“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同一时期的中国和英国,从政治、经济、科技、对外关系方面说明马嘎尔尼的观点。
              材料三  我国部分工农业产品国家指令性计划产品所占比重统计表(单位%)
              工业产品产值工业消费品价格农副产品价格
              1984年100100100
              1993年11.61015
              注:以1984年为100%
              --根据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下册》改编(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4)从中国古代的强盛、近代的沉沦、当代的崛起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 3. 制度的变革和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仁宇曾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二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就世界大国英国而言,大宪章是在13世纪初成文的,过了近五个世纪,君主立宪才成为成文的宪政原则,而民主制的逐步完善还要通过19至20世纪的多次改革。真实意义的‘一人一票’的民主直到20世纪中叶才在英国实现,此刻距大宪章已有七个世纪的历史,距光荣革命也有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雅典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试用所学知识来说明这一观点。
              (3)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标志是什么?简述英国民主制度“逐步完善”的过程。
              (4)综上所有材料,你如何看待中西政治制度的多样性?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派遣矿监税使是神宗皇帝以国家的名义对全国的公开盘剥,狂征暴敛上来的矿税,基本填入了神宗的内库和少数宦官、权贵的私囊,而国家财政凋敝如常。矿税的征收不是在开采营利后抽取,而是随便地指认矿藏,随即就地征税……终于引发了明中叶后频繁出现的城市市民抗争,主要是在商业经济比较发达的城镇中,市民为保护自身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利,自发组织起来进行集体斗争。所谓市民,主要是指包括雇佣工人、小手工业者、小商人以及城市贫民在内的城市的下层民众。在全国范围内,如湖口、临清、武汉、苏州、景德镇、福州、陕西、云南、辽东等许多城市或地区发生过激烈的民变。坚持“天下为公”理想的东林党官员同情和支持市民运动,因此二者在政治上形成犄角之势。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市民抗争”兴起的时代背景,指出明代“市民抗争”的特点。
              材料二
                     据统计,从1902年到1911年,各地起伏生灭的民变多达1300余起,平均每两天半发生一次。这些民变持续时间长短不一,规模大小不等,参加者包括了除官之外的农民、工人、商人、学生、“盐枭”等城乡社会的各个阶层。他们没有统一的旗号、目标和组织,但他们以动乱的方式加速了应该淘汰的东西被淘汰,反映了这个时期中国的世相和众生相……与革命相比,民变的矛头指向官府,是下层群众自发性的反抗行为,革命则是以推翻清朝、建立民主政体为目标的自觉行动。晚清最后十年,革命既在民变之外,又与民变并存。二者既不可替代,又彼此渗透、相互影响。不少民变曾借助革命的旗号大造声势,革命亦利用民变谋求自身的发展。如保路运动。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2)据材料二指出晩清最后十年“民变”呈现出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些变化出现的社会因素。
            • 5. 古今往来,一个个法律文献搭建起人类前进的阶梯。法治社会逐步取代人治社会,是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方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3、8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11表   禁止贵族与贫民通婚。
              摘自《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材料三   朱元璋对其孙子朱允按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
              -《明史》
              材料四“民国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休”,“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发行之。”
              一《孙中山全集》
              材料五“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总统布什在国庆日的演说(2004年7月4日)
              (1)材料一中的《十二铜表法》明显地维护贵族的既得利益,但为什么仍然被视为平民的胜利?
              (2)材料二、三法治思想的核心各是什么?
              (3)材料四与材料二、三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
              (4)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是通过哪一部法律将总统“关在笼子里的”?该法律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具体规定有哪些?
            • 6.

              (15分)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通过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而各个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政治文明呈现多样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二:(雅典)不借助中介或代表,自己对自己的事物进行直接管理,即人民不间断地直接参与行使权力,所遵循的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乔·萨托利《民主新论》

              材料三:众议院……有弹劾(违法失职的总统,副总统和高级文官)的全权。……参议院有审讯一切弹劾案的全权。……凡必须经参议院及众议院一致同意的命令、决议……应经总统批准……。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并得该院出席议员三分之二赞成时,总统有权缔结条约;总统提出大使、公使、领事、最高法院法官及合众国政府其他官吏,经参议员的协议及同意时,任命之……——摘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材料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请回答:

              (1)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中的特点。(4分)

              (2)材料二反映雅典政治的特点是什么?你如何看待此特点?(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1787年宪法对美国社会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2分)

              (4)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4分)

              (5)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2分)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费正清在《中国的世界秩序:一种初步的设想》中探究中国“中央之国”心理的形成时说:“中国的世界最初是以农为本的文化孤岛……在中国世界的边缘创造了一个不同于中国又较中国贫穷的社会。在战争中,它有时比中国强,但在艺术文明方面却远逊于中国。中国的世界从未丧失其一统的意义和文化传统……加之地理因素上存在的实际阻隔,在这样一种世界秩序的观念的笼罩下,庞大的中华帝国即已沉醉于‘唯我独尊’的幻想中。
              材科二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从14世纪中叶到19世纪欧洲人开始侵入中国为止,这个时代是有史以来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伟大时代之一……但是,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在一个发生全球规模的革命性变化的时代里,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晴地注视着过去。”
              材料三  世贸组织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在参加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世界贸易组织荣誉日”庆祝活动时不无幽默地说,中国一词的含义是“中央之国”,而正是加入世贸组织将中国从世界的边缘拉到了世界中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舞台上的新角色和新力量。
              材料四  国力的提高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崛起的基本条件。国家力量的核心是军事力量。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暴力本身就是一种经济。”
              (1)依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形成“中央之国”心理的因素有哪些?材料中中华帝国“沉醉于‘唯我独尊’的幻想中”的说法你认为是否正确?请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2)结合才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稳定性和全球规模的革命性变化各体现在哪些方面。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重新回到世界中心的原因有哪些。
              (4)如果将材料四中的“社会”替换为“国际秩序”,请结合史实和所学知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其是否合理。
            • 8.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通过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而各个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政治文明呈现多样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二:(雅典)不借助中介或代表,自己对自己的事物进行直接管理,即人民不间断地直接参与行使权力,所遵循的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 --乔•萨托利《民主新论》材料三:众议院……有弹劾(违法失职的总统,副总统和高级文官)的全权。……参议院有审讯一切弹劾案的全权。……凡必须经参议院及众议院一致同意的命令、决议……应经总统批准…….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并得该院出席议员三分之二赞成时,总统有权缔结条约;总统提出大使、公使、领事、最高法院法官及合众国政府其他官吏,经参议员的协议及同意时,任命之……--摘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材料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请回答:
              (1)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中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雅典政治的特点是什么?你如何看待此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1787年宪法对美国社会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4)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5)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 9. 观察如图并阅读简介:明永乐十八年建大祀殿,后改为祈谷坛。清乾隆十六年改名为祈年殿。该建筑上层用蓝色、中层用黄色、下层用绿色琉璃瓦,代表上天、中君、下臣民,是皇帝祈祷五谷丰登的所在。联系所学和相关信息,可以研究明清时期的(  )
              ①重农政策  ②君权强化  ③市场繁荣  ④建筑风格。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0.

              《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