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5分)材料一  明中叶以来,吏治败坏,考察官吏的制度流于形式。张居正在维护明朝统治的基础上推行了“考成法”,内容:其一是六部和都察院要把所属官员应办之事,规定出完成期限,然后分别登记在三个帐薄上,一本由部、院留做底薄,一本送六科,一本送内阁。其二是六部和都察院分别按照底簿登记,逐月检查。六科根据帐薄登记,稽查六部的执行情况,内阁亦根据帐簿登记,稽查六科,并对欺隐事例进行惩处。这样,月有考,岁有稽,内阁总其成。“致理之要,无逾于此”。

              ——摘编白张海瀛《论张居正的考成法》

              材料二  “江陵立考成法,以为制治之本。向者因循玩憩,至是中外淬砺,莫敢有偷心焉。江陵志在富强,当积弛之后,钱谷阴耗不可问,力振其弊,务责实效,中外凛凛,毋敢以虚文支塞。行之十年,太仓之积,足备数载”。

              ——摘编自炎迁《国榷》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张居正推行“考成法”的目的和特点。(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考成法”实施的历史作用。(6分)

               

            • 2.

              明永乐九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象,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明代

              A.文化专制走向全面反动
              B.市民文化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
              C.中央集权制发展到顶峰
              D.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
            • 3.

              下列制度体现了中央对地方加强控制的措施有

              ①推行郡县制       ②汉设置十三州   

              ③宋设参知政事     ④清设密折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4.

              秦始皇、唐太宗、明太祖、雍正帝穿越到2014 年畅谈政治。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 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唐太宗说:“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我的独尊地位。”明太祖站起来说:“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雍正帝说:“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皇位世袭、权力至上的梦想。”你认为他们的言论与史实相符的有几位?

              A.1
              B.2
              C.3
              D.4
            • 5.

              (10分)中国作为多民族统一国家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都重视民族关系,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

              ——《新唐书》

              材料二  圣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锡。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圣学高深,崇儒重道。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觏。而久道化成,风移俗易,天下和乐,克致太平。其雍熙景象,使后世想望流连,至于今不能已。

              ——《清史稿》

              材料三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时期在突厥地区实行什么制度?结合所学指出这一做法有何积极作用。(3分)

              (2) 《清史稿》认为(康熙年间)“天下和乐,克致太平”。结合所学指出,与唐太宗相比,康熙帝在治理多民族国家方面有哪些突出贡献?结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你怎样理解此时的“天下太平”?(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3分)

               

            • 6.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世,但社会生活中也出现了新气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古徽州,即今安徽黄山市),江北则推山右(今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钱)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明)谢肇淛《五杂俎》卷四《地部二》

              材料三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请回答:

              (1)结合明清具体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3分)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据材料二分析其特点。(5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在思想领域“革新与发展”的表现是什么?这一表现与材料一、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4分)

               

            • 7.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一场  史论五篇:一、“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五、“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攻蔡论”。

              第二场  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一、“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三者孰为最急策”。二、“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三、“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四、“周礼言农政最详,诸子有农家之学。近时各国研究农务,多以人事转移气候,其要曰土地,曰资本,曰劳力,而能善用此三者,实资智识。方今修明学制,列为专科,冀存要术之遗。试陈教农之策”。五、“美国禁止华工,久成苛例,今届十年期满,亟宜援引公法,驳正原约,以期保护侨民策”。

              第三场  《四书》《五经》义:首题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次题为:“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义”。三题为:“致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义”。

              ——摘编自1904年清朝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试题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三项有关清末科举考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2分)

               

            • 8.

              《板垣记略》载:“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材料不能说明清初

              A.皇权空前强化
              B.皇权受到牵制
              C.部分制度承袭前朝
              D.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 9. 【题文】清朝诗人龚自珍(1792—1841)曾经发出“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感叹,同时发出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吁。造成“万马齐喑”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科举制度的实施
              B.“文字狱”的不断出现
              C.文化专制主义的推行
              D.君主专制制度的推行
            • 10. 【题文】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军机大臣由皇帝挑选的亲信充任
              B.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要
              C.标志着我国君主专制统治发展到顶峰
              D.军机处是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