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军机处的设立,推动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关于这一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A.始于清朝雍正年间,初名军需房
              B.地处内廷,有官无吏,决策高效封闭
              C.是当时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D.军机大臣由科举考试选拔,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 2.

              刘泽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研究专家)在某著作的序言中写道:“在这种政权结构中,各级大大小小的封建官僚,就是这部大机器上的无数小螺丝钉;而最高的君主,便是这部巨大机器的总操纵者。……官僚们永远只能是君主的工具,官僚机构只能是君主的办事机构。”对上述表述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一政权机构”是指古代中国的官僚机构
              B.“这部大机器”是指古代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C.著作研究的突破口有可能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
              D.著作有可能从官僚政治的工具性彻底否定官僚政治的历史作用
            • 3.

              15世纪中国出现的内阁制和18世纪英国形成的内阁制的相同之处是

              A.都制约了君主的权力
              B.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成长
              C.都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D.都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
            • 4.

              长春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越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

              A.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
              B.唐太宗:“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
              C.明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D.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
            • 5.

              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这些规定 (   )

              A.表明君主专制的继续强化
              B.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
              C.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 6.

              军机处的设置,加强了皇权,其表现是:①皇帝可以直接指挥中央各部门    ②皇帝可以直接指挥地方大臣   ③皇帝可以自行裁决军国大事    ④皇帝可以避免决策失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③
            • 7.

              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有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浅议西周分封制》                  B.《谈北宋“重文轻武”的特点与影响》

              B.《简议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 8.

              朱元璋废除宰相制,由六部分理朝政的举措是为解决                          

              A.地方割据问题
              B.丞相与六部尚书的矛盾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D.挽救封建制衰落的问题
            • 9.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学者对18世纪中国评价的分歧有两种观点影响最大:一种观点以黄宗智为代表,他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以江南最为典型)由于人口压力而导致资源紧张,只能依靠不断地增加生产要素来提高产量,由此而得出了“没有发展的增长”的著名论断。另一种观点以彭慕兰为代表,他认为在18世纪(含18世纪)以前,东西方处在同样的发展水平上,西方不仅没有任何明显的内生优势,而且在许多方面要落后于中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东西方之间才开始“大分流”,此后差距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美洲新大陆的开发使土地的制约解除和英国煤矿优越的地理位置使蒸气为动力的大规模使用成为可能。

              ——摘编自仲伟民《学术界对前近代中国研究的分歧——以彭慕兰、黄宗智的观点为中心》

              评论材料中关于前近代中国研究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10.

              乾隆三十八年,将秘密立储制度化。为防止意外,“又另书密封一匣,常以随身”。并称:“建储册立。非国家之福,召乱起衅,多由于此”,“不可不立储,而尤不可显立储”。该制度

              A.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B.避免了皇族内部权力倾轧,有利于政局稳定
              C.摆脱了宗法观念的束缚,有助予选贤任能
              D.排除了其他势力对皇位继承的干扰,加强了皇权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