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当然,自16世纪起,尤其是由于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对非洲--欧亚事务和世界贸易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地区间关系发生了某种急剧的变化。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1780年,英国的铁产量还比不上法国,1848年已超过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总和。它的煤占世界总产量的
              2
              3
              ,棉布占
              1
              2
              以上。……英国迅速成为世界上 最富有的国家,它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生产总和还要多的多。……它庞大的远洋船队把数不尽的工业品运往世界各地,再把原材料运回国,加工 成工业品,然后再运出去。
                                                                                                                                  --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 (二战后)人们还必须把全球性的专门组织网,特别是“国际”金融机构,(二战后)人们还必须把全球性的专门组织网,特别是‚国际‛金融机构,看作是美国体系的一部分……而且它们的构成成分可以解释为世界性。但实际上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受美国的左右,而且它们本来就是在美国的倡议下产生的。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
              (1)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的发展源于哪一事件?据材料一,指出该事件影响下世界市场的主要特征。
              (2)据材料二,分别指出19世纪40年代英国在世界工业和贸易中的地位,试分析这一地位形成的经济根源。
              (3)材料三中美国用以“左右”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国际金融机构”有哪些?说明美国能够控制上述金融机构的根本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推动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的主要因素。
            • 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公元1500年之后的时代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时代,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全球通史》作者所指的“地区自治”到“全球统一”的含义是什么?引发这一冲突的标志性事件又是什么?
              (2)从1500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导全球统一的核心是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则在促进全球统一上独领风骚。请用史实说明二战后美国在主导全球统一中发挥的作用。
              (3)20世纪上半期,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的冲突激烈,以至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有“半球化”。导致经济“半球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0世纪末,经济“半球化”局面是如何结束的?
            • 3. 权力转变 
              “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问题:简要分析造成500年来三次权力转变的因素。
            • 4. 近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一种历史潮流和趋势。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海军《火预言:2049年的世界》
              材料二: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机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全球通史》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指出1640~1870年间英国大规模向全球殖民的政治、经济条件。
              (2)依据材料二,概括归纳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
              (3)利用材料三中克林顿和卡斯特罗的观点,以“正确看待世界经济全球化”为主题写一段短文。(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③字数在100字左右)
            • 5. 领土的测绘、领海的划分事关国家利益。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7世纪及18世纪中叶,西方国家掀起划定边界、并向近代化国家迈进的热潮。地图则作为一种证明国家领土范围的工具开始备受重视,这一时期的英、法、俄、西班牙等国都在最高统治者的支持下绘制了自己的地图。……远在东方的清王朝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已运用西方耶稣会士传入的近代制图学新方法绘制帝国地图,乃已告竣,并把测绘地图与版图的确定紧密联系在一起。
              --牛汝辰《地图测绘与中国疆域变迁》
                  材料二  利玛窦将经纬度制图法传人中国以后,未立即改变传统的画方之法绘制地图。康熙帝发现原有的地图时常出现模糊不清、测绘有误的情况,感到“疆域错纷”的问题需要解决,决定进行全国范围的实地测量,以绘制新的全国地图。这次使用西方经纬度制图法,参加人员中有杜德美等11名传教士,1717年(康熙五十六年),完成了全国性测绘,当时西藏处于战乱之中,只测量了从拉萨到恒河发源处一段距离。最后由杜德美等主持在1718年绘制成了《皇舆全览图》.康熙六十年本对西藏及蒙古极西地方绘制较详。
              ----李喜所《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1930 年海牙会议,英美等海洋强国坚持3海里的原则,以便于他们的军舰和商船在海上自由游弋;大多数国家主张有较宽的领海。1960 年第二届联合国海洋法会议,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采取长海里的领海宽度,保护近海资源、本国安全。苏联因为冷战的目的希望与发展中国家采取共同立场,建议各国有权建立 12海里的领海。美英等国认为,领海宽度的扩大将破坏海洋自由原则。1973年联合国第三次海洋会议召开,经过发展中国家的争取,美英等海洋大国不得不接受12海里的领海宽度。
              ----刘中民《领海制度形成与发展的国际关系分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及18世纪中叶西方国家掀起测绘地图热潮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时期我国地图测绘技术、成果的新发展,并从政治、文化角度分析全国性地图测绘得以完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政治角度看,美英等海洋强国在领海宽度问题上长期坚持已见的目的是什么?发展中国家在领海宽度问题上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 6. 以下是世界近代有关物价上涨的案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案例一  欧洲的物价上涨
              15世纪,运抵欧洲的东方商品比原价涨了8~10倍。16世纪,西班牙的物价上涨四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2.5倍。
              (1)你如何理解15世纪和16世纪两次物价上涨的不同,并说明两次物价上涨带来的影响。
              案例二  美国的物价上涨
              使邦联政府感到棘手的是纸币贬值。在战争期间……大陆会议发行过42批纸币,总额达19155万美元,此后各州也开始发行纸币。到1783年有11个州共发行了24636万美元的纸币……杰斐逊在当时讲到:“1000元的大陆纸币只值硬币1元。”
              --《美国通史》
              (2)分析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源,并运用所学说明美国为此采取的对策。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央电视台播放了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该片点燃了国人对中国强国之梦的美好憧憬。《大国崛起》通过电视政论片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了十五世纪以来相继走向强盛之路的九个世界性大国的崛起过程,其主旨强调的是以地理大发现为开端的商业经济的崛起和以工业革命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带来的资本主义的兴盛。客观地说,该片似乎在刻意地回避了一个重要的国家--意大利的崛起,从而也就有意回避了中世纪末期欧洲发生的两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而文艺复兴正是发轫于意大利,而后传播于欧洲各国的。而正是因为有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地理大发现这三大运动的“火车头”促进作用,才会产生后来的启蒙运动、工业革命和宪政革命,也才会有包括意大利在内的十个大国的连续不断地崛起为世界强国。而《大国崛起》只强调地理大发现和工业革命的作用很显然是一种片面之论,因为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过程首先必须产生思想观念的大变革,如果没有思想者的先行,也就根本不会发生改革者的跟进了。
              --李保华《中国文艺复兴汲取人类文明智慧火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作者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明晰,逻辑严谨。)
            • 8. 随着现代化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和深入,许多原来局部的地区性问题,现在都变得普遍化、全球化了。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从1500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是前几个时代中的地区孤立主义与19世纪的欧洲世界霸权之间的一个中间阶段。在经济上,这一时期中,欧洲人将他们的贸易活动实际上扩展到世界各地,不过,他们还不能开发那些巨大的本陆块的内地。虽然洲际贸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但贸易量仍远远低于以后世纪中所达到的数量。
              --(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一位英国人在1906年8月的一封信中说道:我以为东方必将发生一场变革。日本的胜利似乎已对整个东方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此外,俄国革命也在这里产生了极为惊人的影响。俄国的事态已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人们似乎已开始被一种新的精神支配:他们厌恶统治者,并以俄国为例,开始认为有可能建立另一种更好的政府形式。
              --(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20世纪以来)这些事件以不同方式阻扼并打乱了经济全球化的正常进程和秩序,破坏了各国、各地区的经济交往。但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并未因此而停止,恰恰相反,正是这些事件的发生使人们认识到战争(不论热战还是冷战)和对峙只能损害全人类的经济发展,损害人类社会的进步。……因此,这一阶段既是经济全球化受阻的时期,同时也是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的孕育时期。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现实特征及研究基础》(1)依据材料一指出所述“近代初期”起止的标志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欧洲的世界霸权……远远低于以后世纪”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新的精神”和“更好的政府形式”分别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谈谈欧洲扩张与“俄国的事态”的关系。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以来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和秩序的因素。具体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孕育着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 9. 随着现代化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和深人,许多原来局部的地区性问题,现在都变得普遍化、全球化了。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从1500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是前几个时代中的地区孤立主义与19世纪的欧洲世界霸权之间的一个中间阶段。在经济上,这一时期中,欧洲人将他们的贸易活动实际上扩展到世界各地,不过,他们还不能开发那些巨大的本陆块的内地。虽然洲际贸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但贸易量仍远远低于以后世纪中所达到的数量。
              --(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一位英国人在1906年8月的一封信中说道:我以为东方必将发生一场变革。日本的胜利似乎已对整个东方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此外,俄国革命也在这里产生了极为惊人的影响。俄国的事态已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人们似乎已开始被一种新的精神支配:他们厌恶统治者,并以俄国为例,开始认为有可能建立另一种更好的政府形式。
              --(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20世纪以来)这些事件以不同方式阻扼并打乱了经济全球化的正常进程和秩序,破坏了各国、各地区的经济交往。但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并未因此而停止,恰恰相反,正是这些事件的发生使人们认识到战争(不论热战还是冷战)和对峙只能损害全人类的经济发展,损害人类社会的进步。……因此,这一阶段既是经济全球化受阻的时期,同时也是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的孕育时期。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现实特征及研究基础》
              (1)依据材料一指出所述“近代初期”起、止的标志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欧洲的世界霸权……远远低于以后世纪”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新的精神”和“更好的政府形式”分别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俄国的事态”形成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以来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和秩序的因素。具体分析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孕育着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时,欧洲前往东方的通路为控制整个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势力所封锁,对欧洲人来说,地中海是一所牢狱,而不是一条大道……意大利商人继续在地中海东部诸国的各个港口与阿拉伯商人相会,收取欧洲公众所需要的种种商品……在中世纪后期出现许许多多为突破或绕过将欧洲人限制在地中海地区的穆斯林屏障而制订的计划。那时的欧洲正如一位作家所描绘的那样,象一个靠他人“通过墙上的裂缝喂养的巨人”。但是,这位巨人的力量和知识正在增长,牢狱的围墙已不能长久地禁锢住他。--摘自[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行商总称公行,作为一个团体说来,是1720 年成立的,从那时起,除了1725年前的一个短时期外,行商都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垄断者……行商是中国政府承认的唯一机构,从中国散商贩买的货物只有经过行商才能运出中国,由行商抽一笔手续费,并以行商名义报关……他们享有统治州港对外贸易的独占权。--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
              材料三: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了的现代化。为什么一个前现代世界长期发展领先地位的悠久文明,在向现代化世界转变的过程中如此步履艰难,险阻迭起,前路漫漫呢? 对这一问题,学术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基本观点。一种观点可称之为外因论……“侵略--反侵略”是这一研究取向的基本分析框架;另一种观点可称为内因论……“传统--现代性”的对立是这种解释的分析框架。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出现许多突破或绕过地中海地区计划的原因。请从世界史的角度,用一句话概括这些计划的深远影响。
              (2)说出材料二所反映的经济政策及其主要内容。简析这一政策对当时经济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指出学术界是怎样分析中国现代化被延误的原因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