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FT中文网是英国 《金融时报》 唯一的非英语网站,在2016年的5月5日把 “Pax Americana”翻译成了“美国治下的和平”。其实更多的时候是翻译成“美国治世”,意思是在美国的管理下达成的世界和平,这个词一般指二战以来持续到20世纪的90年代。……在“美国治世”之前则是18-19世纪形成的“英国治世”(Pax Britannica).……20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以后,随着“中国制造”进入世界,“中国治世”(Pax Sinica)成为了一个新名词。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治世”的具体表现,并从经济的角度分析“英国治世”形成的背景。
              (2)有学者认为,“美国治世”在20世纪六七十年开始就受到挑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观点的合理性。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 “中国治世”这个新名词出现的原因。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07-1775年英国在北美东起大西洋沿岸西迄阿巴拉亚契山脉的狭长地带建立了13个殖民地。
              1687年,牛顿建立经典力学。
              1807年,罗伯特。富尔顿设计出汽轮船“克莱蒙特号”。
              1860年,工业产量英国排世界第一,美国排世界第三。
              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
              1894年,工业生产方面,美国跃居世界第一,生产量等于欧洲各国生产总量的一半。
              1898年,美国领土面积大933平方千米,相当于整个欧洲。
              1910年,殖民地面积英国排世界第一,美国排世界第四。
              1911年,美国人泰勒发表《科学管理原则》,阐述标准化方法是科学管理的方法。
              1914年,美国人亨利。福特首先采用流水线生产方法。
              1937年,英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占12.5%,美国占41.4%。
              1944年,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性地位的货币。
              1945年,联合国总部设立在纽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总部设立在华盛顿。
              1948年,英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占11.7%,美国占56.4%。
              --据廖学盛《世界历史十五讲》等整理历史解释就是了解事实的真实含义,合理地说明事实之间的因果联系,最后做出恰当的判断。以此标准对上述材料进行解释。
            • 3. 时空观念是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建构的核心素养之一。结合所学,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古代欧亚贸易路线图

              材料二: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自15世纪末开始至20世纪60年代,前后经历了西葡、英国、美国为主导的三个时期,并各自具有鲜明的特点。
              三个时期的经济全球化,都对中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材料一图示贸易路线渠道流向中,最典型商品是什么?有人认为该商路是中国开辟,也有人认为是沿线各国共同开辟。你认同哪一观点,并阐述理由。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西葡开启经济全球化的典型历史事件,并分析英国得以主导经济全球化的经济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英国主导的全球化对中国的破坏性影响。(提示:尽可能全面)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曾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国家,率先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光荣革命后,随着议会主权原则的确立,英国人在君主立宪的政体之下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英国所创建的这种新型政治制度,终究营造出一种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使英国能够有充足的精力投身于经济发展和海外扩张,为走向强盛创造了条件。英国始终走在了时代潮流的前列,成为新时代的领头羊。而英国之所以能够引领时代潮流,就在于英国在不断地进行“制度性的创新”。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霸权崛起的几个要素》
              材料二  200多年前,北关是英国的殖民地,200多年后,英国却成了美国的小兄弟。美国的崛起有多方面的原因。很难否认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因素,美国又是一个“没有中世纪挡路”的国家,其发展无需承担过重的历史负担;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和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从世界上吸纳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优秀劳动力资源;欧洲列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衰弱赐予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的历史机遇。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成为“新时代领头羊”的表现,并说明其与制度创新的关系。((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台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与美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分析其易位的原因。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5-18世纪中期在欧洲流行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一七七六年亚当•斯密在他的著作中抨击了重商主义,他提倡自由贸易和开明的经济政策。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废弃了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
              --努松著《重商主义经济学》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
              邮政电站煤炭工业铁路运输航空运输
              英国10010010010075
              法国10010010010075
              联邦德国1007550100l00
              材料三  袁志刚在《从里根新政看中国未来的经济改革》,中指出:如果我们讨论克林顿时期的经济繁荣,则不得不提到美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里根新政。因为克林顿时期的美国新经济正是里根新政在九十年代经济政策上的延续和私人经济的继续发展。自罗斯福新政以来,美国经济已经被凯恩斯主义统治了四十余年。经过长期的需求管理,美国经济拥有一个庞大的政府,并随时遭受其看似合理的管制和调控。可是,长期的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并没有带来良好的经济表现,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美国经。济出现了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同时上升的滞胀情况。尽管如此,战后开始的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丝毫也没有减弱。
                     1981年里根总统在就职演说中强调,“在当前的危机下,政府并不是解决我们问题的办法,而正是问题本身。”其“经济复兴”计划概括地说,就是“三砍一稳”,即大砍联邦预算开支,大砍个人与企业的税率,大砍政府下达给企业的各种规章条例,以及要求制定一项稳定的货币政策。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重商主义和自由主义两种经济思想中政府作用的主要差异;概括它们对不同时期的英国发展分别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70年代欧洲国家的经济结构特点,并分析出现这种特点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归纳里根经济改革的背景;并分析里根政府与罗斯福政府在解决经济危机策略上的发展性变化。
            • 6. 阅读材料:
              材料 1776年7月4日通过的《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独立。宣言中说:我们认为这一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当中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系得被统治者的同意。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并建立新的政府。新政府应当建立在最能保障人民的安全和幸福的原则之上,并应按照符合这种原则的形式组织它的权力机关。马克思将《独立宣言》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人权宣言”。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分析,英国在北美的统治是否“合法”?具体说明理由。
              (2)文中“政府的合法权力”指什么?独立后,美国“政府的合法权力”是如何体现的?
              (3)在独立后的一个世纪中,美国政府是否保障了“人人生而平等”?为什么?《独立宣言》中所提出的基本原则,对于美国成为现代国家具有怎样的意义?
            • 7. 我国疆域辽阔,海岸线很长,但是对海洋经济、海外贸易等的关注和重视,则是在经历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之后才意识到的。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发达,投入农业经营的人口占绝大多数,政府的赋税也主要来源于农业……无论是中国国民,或是政治精英,大多认为国家的利益不在海洋。
              《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太公(姜子牙)治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到齐桓公时期,“通齐国之渔盐于东莱”,齐国成为“海之王国”。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什么思想观念?概括说明这一观念形成的经济根源。
              材料二   十七世纪是中英两国发展的分水岭。英国选择了民主,而中国选择了专制;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
              (2)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是中英两国发展的分水岭?
              材料三《南京条约》赋予英国可在通商口岸内派驻领事及享有居留权,《黄埔条约》更准许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内建立教堂、医院等设施,自此通商口岸成为在华外人集中地。“通商口岸教堂洋行货物商民所在甚多,素由中国竭力保护。”大多数通商口岸内皆设有租界,主权归中国政府所有,实际上界内管治权与税收权却属外国政府或在华外侨所管理,中国政府无权过问。
              (3)与中国传统城市相比,近代通商口岸有哪些突出特点?试从文明演进的视角来评价通商口岸。
              材料四 1987年邓小平吹响了进军海洋的号角,中国人坚定地打开了大门。现在,中国已经置身于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从开普敦到巴芬岛,到处都是忙碌着的中国人的身影。在上海的街头,你仿佛身处曼哈顿广场,中国拥抱海洋的时代已经到来。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中国拥抱海洋的时代已经到来”的内外因素。
            • 8. 棉纺织业是具有重要地位的经济部门。棉花种植和棉纺织业发展对近现代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材料一“人们看到一些上流人士穿着印度棉织物……,那个时候,王后本人也喜欢穿着中国丝绸和日本花棉布(做的衣服)出来见客。还不止此,因为我们的家里、书斋里、卧室里都充满了这些织物:窗帘、垫子、椅子乃至卧铺本身都是白棉布和印花棉布。”(概括流行)
              同时在各方面响起了责难和抱怨的大合唱。(反对)如果人们继续宽容这种外来的竞争,那么英国的民族工业、享有特权的毛纺工业将会怎样呢?我们知道,毛纺工业是不惯于耐心忍受任何竞争的。(反对理由)英国议会赶快使它得到满意,1700年颁布了一道法令绝对禁止印度、波斯和中国的印花棉织物输入英国:凡因违法而被扣押的货物,应予没收、拍卖或再输出。--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1)英国议会为什么要颁布1700年的禁令?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推论,该禁令的颁布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棉花如果没有取代亚麻、羊毛,成为欧洲最主要的布料来源,很难想象工业革命会取得成功。当初,欧洲人如果不是依赖殖民地的棉田取得棉花,而是在自己土地上种植棉花,那么它对欧洲土地、水、人力的需求势必增加,进而很可能使工业革命受挫。棉花没有大规模移植到欧洲。对欧洲而言,这或许是万幸之事。亚洲很多地区,为了提高棉花产量,严重的损害了当地的生态系统。棉花是用水量大的作物,产棉区地下水位下降的问题非常严重。英格兰的新纺织厂机器隆隆作响,预示着新经济时代的来临。而那些在自家附近生产棉花的人,则在和环境退化、土地与水不足等问题斗争。英国人的目标要锁定印度。殖民当局在印度征服适合种植棉花的土地。--摘自彭慕兰等著《贸易打造的世界》
              (2)依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的工业化与殖民地的关系及其对殖民地的影响。
                  材料三  187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对英国的打击特别沉重,它的萧条达22年之久。在这种情况下,降低了生产费用和运输费用的洋货(包括棉纱和棉布),便拼命地向中国推销。自1873年以后洋纱几乎每年都在跌价,和1872年相比,下跌最低的1883年,曾跌价三分之一以上。在跌价的同时,棉纱进口数量不断增加,从1872至1890年,棉纱进口量指数由100增加到2164,棉布进口量指数由100增加到127.洋纱进口增加的数量远远比洋布增加数量多得多……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一文中指出:“不列颠侵略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就使这个棉织品的祖国充满了英国的棉织品。”……中国手工纺织业被破坏的过程也基本如此。--于素云等著《中国近代经济史》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英国棉纱大量倾销中国的原因。你如何评价这一倾销过程的影响?
              材料四  棉花产量直接关系棉纺织业的生产,更关系到人民的生活水平。从中华民国时期到建国以后我国的棉花和棉纺织品产量变化如下表:
              产品名称解放前最高年指数(以解放前最高年为100)
              年份产量1949年1952年1983年
              棉花193684.9万吨52.4153.6546.2
              棉纱193344.5万吨73.5147.4734.8
              棉布193627.9亿米67.7137.3533.3
              --依据马宇平等编《中国昨天与今天:1840-1987国情手册》
              (4)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棉花和棉纺织品产量升降的原因。
              时间原因
              30年代-1949年
              1952年
              1983年
            • 9. 近代以来,“国家财富的增长与国家海权……是同步上升的。这是因为,海洋是地球体的‘血脉’,因而也是将国家力量投送到世界各地并将世界财富送返资本母国的最快捷的载体。于是,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
              结合16~19世纪英国的相关史实,说明上述观点。
            • 10. 英国崛起
              英国崛起的进程是从16世纪开始的,直到19世纪,每个世纪都有其突出特征,使近代英国的历史节奏好像是以世纪为单位:16世纪社会和经济的变动首先迈步,推动着17世纪政治和思想改造,反过来又促进18世纪的经济“起飞”,带来社会的深刻变革,19世纪英国进入最辉煌时代。近代英国崛起的历程,似乎在验证着某种历史规律性。
              --《大国衰落之鉴》262问题
              (1)推动16世纪英国社会和经济变动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2)17世纪英国的政治和思想改造主要表现在哪里?
              (3)19世纪英国主要创造了哪些辉煌的成就?
              (4)近代英国崛起的历程,你认为验证着怎样的历史规律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