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2分)21世纪是被世界各国公认的海洋世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雷莱爵士曾直截了当地指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可以控制世界财富,最后也就控制了世界。”

              ——摘自《太平洋上的较量》

              马克思曾指出:“对于一种地域性的侵略体制来说,陆地是足够的,对于一种世界性的侵略体制来说,水域就成为不可缺少的了。”

              ——摘自萨拉等主编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    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

              ——摘自《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

              材料三    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

              ——摘自《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4年)

              材料四    英国对外推行“炮舰政策”,以海军力量控制海洋,强制推行自由贸易,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其他民族国家闭关自守的大门,建立了“日不落帝国”,迫使全世界为英国商品打开门户。

              ——摘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二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扼要概括海洋有哪些可以利用的价值?(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我国海防存在哪些主要问题?结合所学史实说明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4分)

              (3)比较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近代中英在发展海军方面的差异。综合上述材料,从中你得到那些认识?(6分)

               

            • 2.

              (20分)社会转型往往伴随(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与变化。反过来,适应变革的经济政策也会有力的促进社会的进步。在全球化的当今世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是社会前进和文明进化的应有之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重农抑商政策,就是代表土地资本的统治阶级,用以维持封建势力的唯一方法。中国历史……朝代只管更迭,却依旧不曾脱离封建社会,而走入到另一个阶段上面去。但是,为什么不能脱离封建社会呢?最简单的答案,就是:因为中国的产业没有发达。产业没有发达,所以即令有势力雄厚的商业资本,其力量也不足以摇动封建社会的秩序,却不能代替土地资本,而使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走到另一个阶段上面去。一部二十四史的政权推移,翻来覆去,都不能跳出封建社会的圈子外面,其根本原因,即在于此。

              ——杨东莼:《中国文化史大纲》

              (1)依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社会未能实现社会转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二:大量贵金属经过西班牙、葡萄牙、英国、荷兰被源源不断地输入欧洲。16世纪的政治经济学家们针对这个时期提出了一套“国富”理论。……他们认为,只有黄金和白银才是最实际的财富……重商主义将财富的价值无限扩大,而对于普通人来讲,成为“有钱人”则成为其毕生的追求。经济制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像外科手术和时尚潮流一样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改变。就我所知,到了19世纪,迎来了开放与竞争并重的自由经济体系。

              ——(美)房龙:《人类的故事》

              (2)依据材料二指出16世纪西方推行的商业政策和主要内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经济政策变化的原因。(4分)

              材料三:文明的借鉴与发展

              (3)阅读下表,以“文明的借鉴与发展”为题,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任选2例)(8分)

              国家

              事件

              日本

              明治政府“文明开化”

              法国

              拿破仑的《民法典》

              苏俄

              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美国

              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经济干预

               

               

               

               

               

               

               

              示例:程朱理学:理学家借鉴道教佛教有益成分,从宇宙起源探讨伦理纲常,创立了理学,使儒家思想发展到新阶段(又称新儒学)。

               

            • 3.

              (24分)“向海则兴,背海则衰”。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发展海洋事业已成为全世界的 —种广泛共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无论是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的地中海文明,还是15世纪开始的大西洋文明,都是伴随着航海和海洋商贸的繁荣而产生的。长期与海洋这样的自然环境抗争,使西方人具有很强的冒险精神和探险精神,渴求知识、乐于探究,追求天生自由,无拘无束。

              材料二   从中华民族的发展本源一路探寻,我们的祖先曾一度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海洋文化。但中华民族对海洋的价值取向是“兴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对海洋的认识始终离 不开“民以食为天”的祖训,锁定在“以海为田”的层次上。当航海活动走出了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秩序所能容忍的限度时,给予取缔就成为必然了。西方国家对海洋的价值取向,则是为争夺丰厚的海洋国家利益,进行海外贸易、掠夺资源和殖民拓土。东西方在海洋文化价值取向上的差异,决定了近代中西方截然不同的历史命运。

              ——王诗成《建设海洋强国需要先进海洋文化支撑》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在地中海世界各领风骚、交相辉映的地中海文明的典型代表,(2分)并简述其政治方面的主要成就。(2分)

              (2)    17至18世纪因重视海洋而崛起的国家主要有哪些? (2分) 最早开始罪恶的奴隶贸易国家是哪国?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4分)

              (3)    有学者认为“汉代是古代中国走向海洋的一个重要标志,15世纪初是中国人称雄海上的时代”,其主要历史依据分别是什么?(4分)

              (4)    据材料二,指出传统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海洋文化价值取向方面存在的差异及其经济根源。(8分)你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2分)

               

            • 4.

              近现代以来,棉花种植和棉纺织业发展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28分)

              材料一  那时的纺织业可以说是技术最密集、最“先进”的产业,而英国在这方面明显地不具有比较优势。直到18世纪初,印度、伊朗和中国产的棉织品在价廉、美观和牢固上都还超过英国产品。但是英国绝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制造纺织品的努力,而是变本加厉地以各种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来加快本国纺织业的发展。1688年的“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完全停止进口法国和荷兰的毛织品。1700年,英国议会禁止从印度、伊朗和中国进口棉织品。这个禁令是绝对的,毫无伸缩的余地,哪怕是印度制造的一根棉线,英国人也不准动用。一直到1812年,英国还对从印度进口的花标布征收高达71.7%的进口税。英国的产业革命就是在这样的贸易保护主义环境下发生的。

              —— 摘自左大培《对自由贸易的迷信》

              (1)(原创)根据材料一说明18—19世纪初英国推行什么经济政策,其目的是什么;(4分)指出该经济政策对英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材料二  棉花如果没有取代亚麻、羊毛,成为欧洲最主要的布料来源,很难想象工业革命会取得成功。当初,欧洲人如果不是依赖殖民地的棉田取得棉花,而是在自己土地上种植棉花,那么它对欧洲土地、水、人力的需求势必增加,进而很可能使工业革命受挫。棉花没有大规模移植到欧洲,对欧洲而言,这或许是万幸之事。亚洲很多地区,为了提高棉花产量,严重的损害了当地的生态系统。棉花是用水量大的作物,产棉区地下水位下降的问题非常严重。英格兰的新纺织厂机器隆隆作响,预示着新经济时代的来临。而那些在自家附近生产棉花的人,则在和环境退化、土地与水不足等问题斗争。

              ——摘自彭慕兰等著《贸易打造的世界》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洲殖民地与欧洲的工业化之间的关系。(6分)

              材料三  187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对英国的打击特别沉重,它的萧条达22年之久。在这种情况下,降低了生产费用和运输费用的洋货(包括棉纱和棉布),便拼命地向中国推销。……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一文中指出:“不列颠侵略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就使这个棉织品的祖国充满了英国的棉织品。”……中国手工纺织业被破坏的过程也基本如此。

              ——摘编自于素云等著《中国近代经济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70年代英国棉织品大量倾销中国的原因以及对近代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10分)

              材料四  棉花产量直接关系棉纺织业的生产,更关系到人民的生活水平。从解放前到建国以后我国的棉花和棉纺织品产量变化如下表:

              产品名称

              解放前最高年

              指数(以解放前最高年为100)

              年份

              产量

              1949年

              1952年

              1983年

              棉花

              1936

              84.9万吨

              52.4

              153.6

              546.2

              棉纱

              1933

              44.5万吨

              73.5

              147.4

              734.8

              棉布

              1936

              27.9亿米

              67.7

              137.3

              533.3

              ——依据马宇平等编《中国昨天与今天:1840—1987国情手册》

              (4)依据所学知识,分析1952年和1983年我国棉花和棉纺织品产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

              时间

              主要原因

              1952年

              1983年

               

               

            • 5.

              (12分)材料一 :克伦威尔的主要活动

              军事

              领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击溃王军;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

              政治

              处死国王,建共和国;任护国主,实行军事独裁统治

              改善法律,有序行政

              外交

              颁布《航海条例》;进行英荷战争;

              文化

              扶持文教;宗教信仰自由

              经济

              积极发展工商业

              材料二:凡外国商品输入英国,或英国商品输出到外国,只许用英国船装载或用输入国或输出国的船只装运,否则一律禁止输入英国。    

              ——《航海条例》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克伦威尔提出《航海条例》的主要目的。针对该条例哪一国家作出的反应最为强烈?两国斗争的最终结果如何?(3分)

              (2)克伦威尔就任护国公后,其政权性质是什么?克伦威尔采取的统治形式从本质上说明了什么?(3分)

              材料三:“在我们的时代,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他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纳萨尔尼·克鲁奇的《克伦威尔的历史》

              (3)材料一中的哪些史实可以说明材料三的观点?(3分)

              材料四: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论非常人,乌见其可?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语日:“盖棺论定。”吾见有盖棺后数十年、数百年而论犹未定者矣。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论人者将乌从而鉴之?

              ————梁启超《李鸿章传》

              (4)材料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1分)并说明影响人们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因素有哪些?(2分)

               

            • 6.

              (26分)公元13世纪以前,丝绸之路一直是全球最重要的贸易通道。后来,商人们转而将目光投向欧洲和美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

              丝绸是古代中国沿商路输出的代表性商品,而作为交换的主要回头商品,也被用作丝路的别称,如“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香料之路”。

              因此,多少年来,有不少研究者想给这条道路起另外一个名字,如“玉之路”、“宝石之路”、“佛教之路”、“陶瓷之路”等等, 但是,都只能反映丝绸之路的某个局部,而终究不能取代“丝绸之路”这个名字。

              ――摘自《百度百科·丝绸之路》

              材料二      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简表

              阶段

              时期

              欧美西方资本主义扩张的特点

              雏形出现

              新航路开辟到十八世纪中期

              开辟从欧洲到东方的新航线,以积累原始资本为主要目标,进行殖民掠夺,扩张殖民地

              初步形成

              十八世纪中期到十九世纪晚期

              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大机器生产和蒸汽时代,以争夺商品销售市场与原料产地为主要目标的阶段

              最终形成

              十九世纪晚期到二十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以寻求投资场所为目的,积极开展对外资本输出为目标

              当今全球化

              二战后

              组织经济贸易集团控制世界市场、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开拓新市场,使市场多元化等等

              ――根据《百度百科·世界市场》整理而成

              材料三    (2013年9月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其中提出:)

              “ 要以更宽的胸襟、更广的视野拓展区域合作,共创新的辉煌。通过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同欧亚经济共同体合作,我们可以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摘自新华网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唐宋以来用于外销的最重要的商品名称。根据材料一信息指出当时中国的经济特色并说明你的理由。(6分)

              (2)与材料一的丝绸之路形成过程相比,材料二所反映的世界市场在形成中具有哪些新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初期西方资本主义是如何通过“组织经济贸易集团控制世界市场”的?与表中之前的三个阶段相比,该阶段又发生了哪些明显的变化。(14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所希望的“创新的合作模式”的特点。(6分)

               

            • 7.

              (19分)比较是研究历史、学习历史的主要方法,它能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的前因后果。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管辖世俗界,教权是精神权力。……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15世纪左右中国和西方政治状况的区别。(3分)

              材料二 (15、16世纪)西欧的封建专制王权是在市民——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相互斗争中充当“表面上的调停人”而确立起来的,为了取得市民——资产阶级的支持以加强自己的实力,一般都采取……扶植资产阶级的势力,打击或削弱封建地主贵族的措施。

              ——郝侠君《中西500年比较》

              (2)试以英国为例,说说15、16世纪封建专制王权采取的哪些政策起到了扶植资产阶级的作用?在英国国家的政治走向上产生了什么结果?(6分)

              材料三 中国明代的封建专制制度却起着完全不同的历史作用。它主要是建立在宗法性的自然经济基础和封建阶级结构之上的。因此,他就把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当作自己的根本任务。

              ——郝侠君《中西500年比较》

              (3)明代的封建专制统治者采取了哪些维护封建统治的措施?对中国国家社会形态的走向上产生了什么影响?通过以上中西对比,分析什么样的政治状况有利于先进因素的成长?(7分)  

              (4)当这两种不同走向的文明遭遇后,中国受到了巨大冲击。试概括其表现。(3分)

               

            • 8.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世纪欧洲人对遥远国度的想象     通过十字标尺测量,航海者可以确定维度

                 图1                                           图2

              美洲一些植物,被欧洲人所熟悉   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图3                                 图4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以上图片所反映史实间的内在联系。(12分)(要求:逻辑严密,语言流畅、表达清晰。)

               

            • 9.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是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示意图。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根据人口迁移的去向概括人口流动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 10.

              (26分)古今中外,对海洋的重视和利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也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兴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在世界海权兴衰交替500余年的历史进程中,控制和利用海洋一直是世界大国追求的目标,然而其追求海权的历史命运则截然不同。有的国家通过发展海权实现了国家长久的强盛;有的国家则惨遭失败乃至国运衰落;有的国家的海权保持了长久的存在,有的则很快完成了从崛起到衰落的蜕变;还有的国家的海权追求一方面促进了国家崛起,但过度追求又埋下了国家衰落的根。同样的海权追求导致了国运盛衰久暂的天壤之别,其根无疑值得进行深刻反思。

              ——刘中民《海权与大国兴衰的历史反思》

              (1)控制和利用海洋是世界大国追求的目标,17世纪前后东西方国家是如何追求海权的?(4分)由此造成的历史命运有何不同?(4分)

              (2)鸦片战争后,中国海权逐步丧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中国政府为改变这种命运曾做出过怎样的努力?(2分)

              (3)新时期以,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海权及海洋的和平利用与开发,请简要分析其国内外背景。(6分)

              (4)综合上述资料,谈谈各国对海权不同追求给我们带的深刻反思。(4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