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黑奴贸易”不仅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而且将非洲的黑人卖到欧洲,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判断正误)
            • 2. (2016秋•黄浦区期末)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18世纪中期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并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现代社会。
              (1)有学者认为,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主要因外部刺激,进而回应和学习。请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法、德、美、俄、日)现代化不同的途径各举最典型的两例。(4分)
              现代化途径国家
              原发型    
              传导型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不仅告示电力时代的到来,而且在生产关系上也发生了变化。观察如图所示漫画,并结合恩格斯的话指出垄断组织在经济和政治上的特点。
              由单个企业家所经营的生产……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例外了……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
              --恩格斯(3)英国首相曾在1898年说:“大国的斗争已经不再--像1830年或者甚至1860那样--只限于欧洲问题,而是牵涉到遍布全球的问题”。而19世纪末苏伊士运河开通与20世纪初巴拿马运河通航使其更为便利。当时大国争斗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4)联系以上有关政治、经济、对外三方面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认识。
            • 3. 图象中的历史
              《笨拙》是一份英国的讽刺与幽默周刊。历史上其刊登了几十幅有关伦敦雾的漫画作品。1880年发表的题为《老煤王与雾魔》(如图)是其中之一。

              (1)判断对所示作品的理解。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
              ①从史料证据的性质来看,它是英国漫画史的原始史料。    
              ②从创作的历史背景来看,它反映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初期的历史。    
              ③从作品的创作意图来看,它揭示了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代价。    
              (2)以漫画为代表的文艺作品,也是历史的证据。结合上述信息,概括艺术作品的主要证史价值。
            • 4. 从英国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广泛而深远,不仅导致了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动,还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现实主义文艺思潮的兴起。    (判断对错)
            • 5.

              美洲历史上出现了新西班牙、新英格兰、新法兰西等地名。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源是

              A.美洲社会的进步                 B.美洲国家的独立

              C.工业革命的扩展                 D.欧洲的殖民扩张

               

            • 6.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可以看到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封位于汴水(汴河)两岸,汴水北通黄河,南通淮河、长江,因此开封市场上有来自江淮的粮食、沿海各地的水产、辽与西夏的牛羊,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酒、果品、茶、书籍,还有日本的扇子、高丽的磨料、大食(阿拉伯)的香料和珍珠。名闻遐迩的东京相国寺的庙会集市,各地来的商品琳琅满目,大山门内出卖飞禽走兽;第二座山门内出卖各种杂货;广场上出卖家用器物,……;近大殿处,出卖老字号名牌产品……大殿后、资圣阁前出卖书籍、古玩、……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1)根据材料分析开封商业繁荣的原因。以相国寺的庙会集市为例,分析当时集市贸易的特点。
              材料二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20%上升至51%,约克郡的城镇数量由1801年的15个增长到1891的63个。从1820年到1830年,曼彻斯特、伯明翰等主要工业城市的人口增长达40%以上,是增长最快的10年。
              --摘编自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材料三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法案正式生效,改革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重新分配议席。取消了许多已经衰败的选区(人口大量减少的选区),减少了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郡的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得到了65个议席。第二,更改选举资格,扩大选民范围。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工业资产阶级和农村中的富裕农民得到了选举权,选民人数大大增加。
              (2)推动英国城市化的原因是什么?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取得了怎样的成果?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关系。
              材料四 世博会上海馆石库门演绎“永远的新天地”石库门住宅脱胎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十九世纪后期,在上海开始出现用传统木结构加砖墙承重建造起来的住宅。由于这类民居的外门选用石料作门框,故称“石库门”。……它的出现是一种城市生活的必然。洋场风情的现代化生活,使庭院式大家庭传统生活模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适合单身移民和小家庭居住的石库门弄堂文化。石库门建筑盛行于20世纪20年代,中共“一大”、“二大”都是在这样的石库门建筑里召开的。                                      
              (3)透过石库门你能体会出近代上海的哪些特征?任选中共“一大”或“二大”一次会议,解读“石库门演绎‘永远的新天地’”的含义。
              材料五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情况表
              时  间城市化程度最高
              或城市化速度最快地区
              原   因
              解放初期东北地区    
              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深圳最快    
              1990年至2000年广东、山东、江苏、浙江、辽宁    
              2001年至2010年江苏、山东、浙江、广东、北京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上表。
            • 7. 以人为本的可纖发展之路,才是獅化的长久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西周开国之初直到春秋战国,经历了两次城市建设高潮。第一次,在西周300余年 间……其分封的诸候国由最初的71个发展到1200个之多。第二次,下及春秋战国……到战国末 期,城市分布范围更广,除主要集中于陕西关中的泾渭谷地到潼关以东的黄河中、下游地带,以及淮 河流城外,长江流域巴、蜀、吴、越、楚郢等地也有零星分布。
              --摘编自《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与分布》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岀现两次城市建设高潮的原因并归纳 我国先秦时期城市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在伦敦,拥有万人以上的贫民窟约有20个,那里的悲惨景象是英国任何其他地方都 看不见的,就说是地狱生活,也不算过分。”--马克思《资本论》
              1875年英国第二次通过《公共卫生法》,建立了为贫困无助者提供居住和工作的济贫制度。 1866年通过了《环境卫生法》;1909年,英国通过了第一部涉及住房和城市规划的法律(Housing Town Planning etc.ACT,1909);1945年的《工业分布法》;1946年的《新城法》;1947年英国颁布了《城 乡规划法》;1949年的《国家公园和乡村通道法》;1952年的《城镇发展法》。
              一一纪晓岚《英国城市化历史过程分析与启示》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麵通过立法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的哪些问题。
              (3)补充完整下列关于城市化的主题,并列出与之相关的三个关键词,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 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淸晰;史论结合 )
              主题:    与城市化
              关键词:            
              阐释:    
            • 8.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逐渐走向全球化。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说:“人们询问,所有正从秘鲁和墨西哥不断流入西班牙的黄金和白银的结果如何?它们落入法国人、英国人和荷兰人的口袋;他们在加的斯(引者注:西班牙南部海港)经商,并把自己的工业产品送到美洲作为回报。这些金钱的大部分流到东印度群岛,支付丝绸、香料、钾硝、冰糖、茶叶、纺织品、钻石和古董。”
              --摘自[英]A•赖克温《中国和欧洲:18世纪的文化、艺术交往》
              材料二

              材料三  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
              1944年以美元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签署
              1949年以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国际互联网年”
              (1)材料一中,西欧金钱财富来源于    洲,最终大部分流向    洲。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的西欧经济扩张呈现出哪些特点?这一扩张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冲击,19世纪末的先进中国人是如何应对的?
              (3)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初期世界经济体系的新变化。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4)有学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结合材料三说明这一观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