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史学界认为,15~18世纪是世界历史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欧洲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欧洲人的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而同一时期,中国社会虽也有发展,但与欧洲相比传统观念变化不大。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这个时期欧洲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巨大变化?试从经济、政治思想和自然方面加以说明。(4分)

              (2)同一时期中国社会在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各举一例说明。(3分)

              (3)概括分析说明同一时期欧洲变化巨大、中国变化较小的原因。(6分)(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分析)

               

            • 2.

              材料题:(26分)

              材料一   17世纪至19世纪,欧美的主要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尽管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由于国情差异所呈现的特点各异,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中国的民主革命作出突出贡献。

              (1)材料一中英、美、法、德在近代以法律条文或宪法的形式确立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体,请用史实加以说明。(8分)

              (2)材料一中英、美、德三国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所呈现的特点各异”,请简单说明。(6分)

              (3)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具体内容?(12分)

               

            • 3.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过程就是西方代议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近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是哪个国家?(1分)这个国家议会制度的真正确立是在什么事件之后?(1分)以什么文件的颁布为标志?(1分)议会制度在这个国家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什么?(1分)

              (2)代议制在美国、法国和德国的表现形式分别是什么?(3分)

              (3)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分)它的实质是什么?(2分)

               

            • 4.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本小题13 分

              材料一 西方国家实行的代议制,其核心是经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它形式上是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由于各国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材料二 “为什么别的国家不采取这些法律(英国法律)呢?这是否在问为什么椰子在印度能成熟,而在罗马不会呢?”在英国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的。

              材料三 美国1787年宪法是迄今为止,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

              材料四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集会等自由;确立三权分立政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英、法、德、美四国的政体名称。(2分)并指出导致政体复杂局面的因素有哪些?(2分)

              (2)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二中“在英国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的”这句话的理解。(3分)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美国1787年宪法的相同点及进步之处。(3分)

              (4)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就大多数国家而言,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哪些特点。(3分)

               

            • 5.

              阅读材料: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得到内阁的支持。”

              请回答:

              (1)丘吉尔的一席话反映了美国政体的哪些特征?(9分)

              (2)试分析英、美政体有哪些不同之处。(9分)

               

            • 6.

              《城市之羞》是“黑幕揭发运动”中一部极有影响力的作品,其作者是被誉为“耙粪”英雄的林肯·斯蒂芬斯,1901年他受邀担任《麦克卢尔》总编辑,在1902~1903年间,实地调查了圣路易、明尼阿波利斯、匹兹堡、费城、芝加哥和纽约等地的政治状况,残酷的现实触痛了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他连续在《麦克卢尔》发表的六篇文章,这一系列文章在1904年汇总,以《城市之羞》为名结集出版。《城市之羞》把矛头直接指向政治腐败,对政党党魁和企业主勾结控制政府、行贿受贿、践踏民主、甚至有组织犯罪等现象予以曝光。文章材料丰富详实,而且“指名道姓、写出具体日期、贿赂的金额、讨价还价和最后分赃的数额等”,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呼唤公民自身,拯救道德沦丧”,“为自治而斗争”。这部作品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推动了美国城市的政治改革和市政改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城市之羞》对哪些政治腐败现象予以曝光?(9分)

              (2)《城市之羞》是“黑幕揭发运动”中一部极有影响力的作品,“黑幕揭发运动”有何影响?(9分)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

              ——恩格斯《德国状况》

              材料二 他把他的法典带到被他征服的国家里,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得多。

              材料三 法国大革命的战争起初是民族战争……但是,当拿破仑建立法兰西帝国……的时候,法兰西的民族战争便成了帝国主义战争,而这种帝国主义战争又反过来引起了反对拿破仑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列宁《论尤尼乌斯的小册子》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对拿破仑评价的根据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为什么说他的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得多?

              (3)材料三中的“法兰西民族战争”是指什么战争?帝国主义战争又是指什么?

               

            •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种祸害是不同地位、不同身份的人们之间的极不平等的现象;一些人仿佛生来就只是为了残暴地统治别人,永久享受生活的一切幸福;相反的,另一些人生来就仿佛是为了做贫穷、不幸、受人鄙视的奴隶,毕生在贫困和沉重劳动的压迫下受苦。

              ……在人类当中,特别是在我们法国流行着的第二种祸害,就是对完全无用的……只起蹂躏、掠夺和压迫人民群众作用的某些类人的容忍、支持,甚至合法化。

              ……还有一种祸害……就是一些人把土地资源和财富攫取为私有财产,而这些东西本来是应当按平等权利归全体人类所有的。

              ——(法国)让·梅叶著《遗书》第2卷

              材料二 在那场决定路易十六生死的国民公会投票表决中,参加表决的721名议员有361人主张死刑并立即执行,26人主张死刑但缓期执行,334人反对死刑。1793年1月21日中午,年仅39岁的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法国大革命前的三种祸害。

              (2)针对上述祸害,1789年的《人权宣言》做出了怎样的规定?

              (3)有人说:“法国大革命是在人民群众的推动下,一步一个台阶,直至高潮。”试以史实加以说明。

               

            • 9.

              政治文明在中国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由于东西方历史和文化以及社会现状的差异使其文明各具特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有衡”。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其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第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 

              ——《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材料三 某国宪法的若干条文:

              第十五条: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王担任,并享有皇帝的尊称,是国家的元首……

              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材料四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不可替代的。

              (1)材料一中英国“全新的政体”指的是什么?指出英国有哪些政治制度“已为世人所公认”,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实现政治制度“有衡”的?

              (3)根据材料三说明该国的政体及其特点。比较该国皇帝与英国的君主在近代宪政中的权力差异。

              (4)根据材料四,分析社会主义中国有哪些政治制度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并谈谈你对政治民主建设的认识。

               

            • 10.

              材料 在维多利亚时代一些文人的笔下,克伦威尔和铁甲军的胜利被描绘为民主制度和议会制度对王权和旧时代迷梦的胜利,我们切不可轻信这个观点。这场胜利不过是两万多名坚定、残忍、纪律严明的军事狂徒战胜了英格兰一直向往的一切美好事物。要扭转这种局面,需要多年持续不断的斗争。我们无限关心的这场斗争起初建立了权力有限的君主立宪制,而最后却导致了军事独裁。一个残暴、可怕、能量很大的人成为国家的主宰,他在后来的十二年里在用心良苦而又疑惑不安地作了各种努力。他的所作所为极端错误,反映了机会主义和自私自利的倾向,在史册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摘编自温斯顿·丘吉尔《英语国家史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析,克伦威尔时期的英国政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4分)

              (2)根据材料回答丘吉尔对英国政治发展的主张。(6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