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制度变迁不一定要用革命的手段,非革命的手段一样可行,英国的情况就是如此。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政治民主化大事记(1688-1928年)
              ①1688年11月,议会发动政变,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三世来到英国,并成为英国国王。历史上把这次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称为“光荣革命”。
              ②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王权,保障议会的权力和自由。
              ③1701年,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对王权做了进一步的具体限制,把包括王位继承和任命法官等重大问题的决定权都掌握在议会手里。
              ④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议会取得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国王“统而不治”,成为最高权力的象征。
              ⑤1832年议会改革修改了选举资格,使选举权从身份资格转向财产资格,并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
              ⑥19世纪后半期,英国又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
              1867年英国进行第二次议会改革,进一步降低选民财产资格,大大扩大了选举权,使选民的人数几乎增加了一倍。
              1886年,英国进行了第三次议会改革,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
              ⑦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半数,是民主化的又一里程碑。
              ⑧191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
              ⑨1928年法律赋予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
              材料二 17世纪革命没有留下很深的痕迹,相反,光荣革命却开始了一个现代的英国。光荣革命留下的最深刻遗产是: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从此后,英国历史上不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和平和渐进的改革成为英国历史发展的特色。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请回答:
              (1)依据大事年表,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发展过程(1688-1832年)中权力转移的三个阶段。
              (2)阅读大事年表,概括1832年议会改革以后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的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学是关于正义与非正义的科学,我们所适用的全部法律,或是对物的法律,或是关于诉讼的法律,都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但是这种愿望的实现,首先需要考察人,因为如果不了解作为法律对象的人,就不可能很好地了解法律。--古罗马《法学阶梯》第一卷第二篇
                  材料二  在17世纪的英国,议会战胜了国王,结束了建立在君权神授基础上的君主制,代之以建立在宪法原则上、受到议会制约的新型君主制--君主立宪制。正如马克思后来指出的:这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事件。在此之后,凡是在资本主义发展起来的地方,君主制只有向君主立宪制转变,才能延续下来。而立宪政体的不断完善,则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材料三  为了制止进攻性力量的增长,将开始严密封锁运往古巴的一切进攻性的军事装备。从任何国家或港口驶往古巴的不论什么种类的一切船只,如果发现载有进攻性武器,将迫使他们转回。这种封锁在必要时将扩及其他类型的货物和载运工具。--(美国总统)肯尼迪关于封锁古巴的演说(1962年10月22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罗马法律的基本原则。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新型制度的君主权力来源。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新型制度与经济的关系。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当时的世界格局,并指出这一事件的解决对世界的影响。
            • 3. 【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这班人(维新派)中国学问是有底子的,外国文却一字不懂。他们不能告诉人“外国学问是什么,应该怎么学法”,只会日日大声疾呼,说:“中国旧东西是不够的,外国人许多好处是要学的。”这些话虽然象是囫囵,在当时却发生很大的效力。他们的政治运动,是完全失败……
              --摘自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3年)
              (1)材料中“外国人的好处”主要指什么?“在当时发生很大的效力”具体又指什么?
              (2)你是否赞同梁启超关于“他们政治运动完全失败”的观点,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 4. 政治制度的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之一,依据材料和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
              --摘自《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中英国“全新的政体”是怎样确立的?作者为什么说它是“一种全新的政体”?和英国新制度相比,美国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有何创新?用史实说明。
              材料二: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2)材料二中“仿制品”指什么?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你怎么理解的?
              材料三:1980年8月下旬,著名的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重演?邓小平回答:只有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摘自《中国政治文明史》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化大革命”后我国是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 5. 有学者认为,“英国工业革命是一场持续了150年,并至少准备了另外150年的革命。”请用具体史实加以说明。
            • 6. 政治分权说
              材料一:洛克将国家主权分为三个部分: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立法权决定了国家的形式,是制定和公布法律的权力,它必须由民选的立法机关来掌握,立法权是不得转让的;……行政权与外交权相互联系紧密,都应交给国王或行政机关掌握。这三种权力不是平行关系,立法权居于最高的地位,行政权和对外权从属于立法权。
              ……立法机关属于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但它必须在一定范围内行使。……并且,国家在未经人民允许的情况下,不得取去任何人的任何财产。政府既然是人民通过社会契约产生的,人民也就有权解散政府重新组建新的政府。--《<政府论>读书笔记》
              材料二:孟德斯鸠在总结洛克分权理论的基础上,将国家权力一分为三,既立法权、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国家权力是不能在一个人或一个机关手中的,否则公民的权力没有保障。他说:“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同时,孟德斯鸠还主张权力的相互制约。在他看来,一个自由的健全的国家必然是一个权力受到合理、合法限制的国家,因为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限制权力。
              美国的汉密尔顿、杰佛逊等人一方面将“分权理论”具体运用到了国家机构的创建和宪法的制定实践中,从而使“三权分立”由理论变成了现实。同时他们又发展了“分权理论”。如将联邦与各州的纵向分权与制衡也纳入分权体系之中,主张设立两院制的国会以使其相互制约并与行政权、司法权分立制衡等。--《论权力制约的原则》(1)洛克和孟德斯鸠的“政治分权说”分别针对当时英法两国哪些社会现状和问题而提出?
              (2)根据材料,孟德斯鸠在理论上是如何发展洛克“分权学说”的?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政治“分权学说”的认识?
            • 7.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潮流和规律,它以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为起点,随着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扩散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自由主义的原则自然引导出政治自由主义的原则,促使原有的封建议会现代化,并代表资产阶级利益;而议会权力的壮大有助于推动英国沿着较少暴力、具有代议制民主形式的资本主义道路前进。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结合17至19世纪的英国发展史实说明上述观点。
                  材料二  所谓收回利权运动,也就是各省绅商发起的和领导的收回被帝国主义列强占据的铁路权和矿产权的运动。它不仅是“实业救国”的一次大会战,兴起了近代中国的第一次“振兴实业”的高潮,而且显示了资产阶级的理性化民族主义行为……(绅商)认为:“经营企业是收回利权的最好手段,关系国家命运的兴衰”。
              --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2)说明材料二中“理性化民族主义”的表现,你如何评价其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影响。
                  材料三  整个70年代,在外交上,颇具影响的是1978年的出国考察热潮,先是中共代表团出访南斯拉夫并承认南为社会主义国家,这在对社会主义认识上有了很大的突破,意识到社会主义实践模式的多样性;再是多个经济代表团访问日本和欧洲国家并于回国后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做了汇报、写下考察报告,分析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可能性。
              --徐子棉《新中国国际战略选择与现代化的重启》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外交关系的发展是怎样为现代化的重启创造条件的?
                  材料四  现代化与西化之间存在着一个亦是亦非的辩证关系。从肯定的角度看,现代化的源头在欧洲,西方文明是现代化的核心,因而“西化”自然成为现代化的第一导向。世界现代化的过程就是欧美现代文明在全球扩张的过程。从否定的角度看,西方现代化模式还不完满,还需要探索和改进;现代化的范围越大,卷入的国家越多,现代化的特色就越多,现代化离西化或欧化就越远。
              --杨宏雨《现代化与西化关系辩证》
              (4)评材料四中现代化与西化问题的观点。
            • 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君主专制盛行的情况下,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材料二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材料三  光荣革命前,英国的政治制度具有以下特点:1.国王掌握行政、司法权;议会掌握立法与财政权;但国王经常侵犯议会的权力。 2.由国王任命、执行国王命令的大臣只对国王负责;议会无权干涉国家行政事务。
              --马世力《世界史纲》
                  材料四  通过制宪过程中的磋商与妥协,基于1787年宪法的制度安排和政治精英的精心设计,为美国在此后的长期发展中如何解决利益冲突和政见分歧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并促成美国自立国以来二百余年的高速发展和快速繁荣。
                    --《美国1787年宪法的意义与启示》
              问题:
              (1)根据材料一结合教材知识,请你写出古代雅典步入民主道路上的三次重要改革及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罗马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有哪些?
              (3)结合材料三分析光荣革命后英国政治制度所发生的变化。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美国是如何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利益冲突的?
            • 9.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87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秘密投票法,选民能够自由表达个人的政治意愿;1884-1885年进行的第三次议会改革再次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农业工人和矿工得到了选举权;20世纪初期,妇女取得选举权;1912年,议员开始领取薪体,工人议员的生活有了保障。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规定: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十条人民对于官吏违法损害权利之行为,有陈诉于平政院之权;第十一条人民有应任官考试之权;第十二条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学者林家有谈到:辛亥革命后实行选举,老百姓从来也没有选举过什么官员,不知该怎么做,都不愿意要这个权利。在广西桂林,选举时老百姓都不来,不来怎么办?发米粉票!每人来参加投票附几张米粉票,这样老百姓才过来投票。情况到了上世纪20年代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归纳英国民主政治成就及主要原因。
              (2)结合材料二,评析辛亥革命对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影响。
            • 10. 国家的制度、政策与社会的发展需求密切相关。
              《史记•秦本纪》记载:(秦孝公)十二年,(商鞅)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为田开阡陌。
              《资治通鉴•周纪二》记载:以卫鞅(即商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约束监督)、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不告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其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通“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这些措施体现了法家思想的哪些特征?
              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
              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文化教育方面社会生活方面
              颁布《临时约法》,通令停止刑讯,保护华侨,严禁买卖人口设立实业部,鼓励和保护工商业,废除苛捐杂税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提倡“自由、平等”的公民道德,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缠足、赌博
              (2)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第一块最醒目的界碑,请结合材料说明这一观点。
              19世纪初,英国国王还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选任首相和内阁大臣。但是,到19世纪中期,议会选举不再是候选人之间的个人竞争,而变成两大政党之间的权力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
              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席位,但工人阶级仍与选举无缘,因此在1836年,掀起了一场独立争取议会改革的“宪章运动”,要求获得普选权。
              (3)依据材料,概括19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在政治领域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英国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
              政策措施与社会进步
              美国实行联邦制中国实施义务教育凯末尔建立各级各类学校唐朝设立三省六部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日本推行“殖产兴业”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穆罕默德•阿里创办近代工厂苏联实施工业化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4)阅读上表,从“政策措施与社会进步”的某个侧面,选出三项内容,提炼一个主题,并阐释该主题下每项措施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内容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