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科,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人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将主权划分得既能使组成联邦的各州继续一切与本州的繁荣有关的事物上管理自己,又能使联邦所代表的全国政府仍然是一个整体和满足全国性的需要。这是一个复杂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
              --摘自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材料二   下列是美国的大事年表(节选):
              1776 年诞生
              1787 年制定第一部宪法
              1879 年该国人爱迪生发明了碳丝灯泡,结束了人类的“黑暗时代”
              1898 年与老牌殖民帝国西班牙交战
              1900 年伙同他国发动了侵华战争
              1922 年伙同他国重新瓜分了中国
              1929 年席卷世界的 济危机从该国爆发
              1933 年罗斯福新政避免了资本主义世界范围内的一场大危机
              1945 年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解决“难题”的措施,并说明该措施的积极影响。
              (2)据大事年表概括美国崛起为世界大国主要因素。
            • 2. 现代政治学说具有清晰的传承性。观察如表,其中的“?”应是(  )
              A.《人权宣言》
              B.《合众国宪法》
              C.《法国民法典》
              D.《大日本帝国宪法》
            • 3. 爱德华•多明克在《机械宇宙:艾萨克•牛顿、皇家学会与现代世界的诞生》中写道“这些开国元勋们在阐释美国的政治机构设计时,坚持依照平顺运行、自我调节的宇宙模型……确保政治稳定的平衡状态可直接模拟太阳系平衡的自然引力。伍德罗•威尔逊也认为:“美国宪法臣服于牛顿的理论”。这在本质上表明(  )
              A.美国的开国元勋们崇尚科学理性
              B.华盛顿等人认同牛顿的科学成就
              C.经典力学理论有利于规划民主政治体制
              D.美国政治机构的设计应与宇宙运行规律一致
            • 4. 材料一  刚诞生的共和国组建了一个反映启蒙思想原则的政权。1787年,国民议会起草了新的政治体系蓝图--《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其中强调了个人权利。美国领导人将联邦政府建立在人民主权基础上,同意遵从这部宪法,保障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以及宗教信仰等个人自由。他们并没有将政治和法律权利平等地赋予这片刚刚独立的土地上的所有居民。……那些被剥夺了公民权利的群体强烈要求获得自己的政治和法律权利,并为此不断抗争。而已经拥有权利的人不愿意把权利分享给他人,于是引发了矛盾和斗争,有时还会导致暴力冲突,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随着公民权利的扩大,美国社会拓宽了启蒙思想中关于自由、平等、人民主权的含义。
              --摘自[美]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材料二  1912年中国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大事
              1月1日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
              1月28日临时参议院在南京成立
              1月30日中华民国实业协会在南京成立,该年成立的实业团体达40多个
              2月1日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军国民主义、实利主义、公民道德、世界观、美感五项教育方针,以培养共和国民
              2月12日清帝溥仪宣布退位,授袁世凯全权组织临时政府
              2月13日袁世凯宣布拥护共和,孙中山辞临时大总统职
              3月政府颁布剪辫令、禁止缠足令,倡导变革礼仪等社会风俗
              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前朝文武各官照旧供职
              3月11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临时大总统职,政府、参议院等不久迁往北京
              7月10日教育部重订学制,规定初小4年、高小3年、中学4年、本科4年
              8月25日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等4个政团,合并为国民党
              10月22日北京政府公布:报纸报部立案者89种,各党、会报部立案者共85个
              9月初袁世凯发布《尊崇伦常文》
              12月15日袁世凯颁布《戒严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宪政历史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并分析中华民国建立的影响。
            • 5. 克伦威尔、华盛顿在欧美国政治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就这样,“将近四百年来,英国第一次出现了既没有国王、又没有议会的奇异景况”。……在回顾这段历史时,英国一位著名的宪政学家写道:“英国历史的特色是,专制主义仅存在于共和政体这一短暂的时期中。”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然而,以华盛顿为主席的制宪会议还是坚持了共和原则。并且“在创设这一总统职位的时候,他们曾用尽各种预防的办法,以防止个人的色彩影响到政府的体制上面去”。
              --余志森《华盛顿与美国宪法》
              材料三 集权是国家的本质、国家的生命基础。而集权不无道理正在于此。每个国家必要力求实现集权,每个国家从专制君主政体到共和政体止,都是集权的。……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不要集权……只要存在着国家,每个国家就会有自己的中央。
              --恩格斯《集权与自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历史上“既没有国王、又没有议会的奇异景况”是怎样出现的?“宪政学家”对于此“景况”的评价说明了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等是如何维护共和政体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恩格斯的主要观点。结合美国建国初期的史实,说明你对其观点的理解。
            • 6. “人生最终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这是源自希腊先哲对人生的体味。依据材料,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忧心于“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的“人”的危机。在他去世10年之后,苏格拉底诞生。
              (1)以苏格拉底的思想为例,简述面对“人”的危机,东西方两位哲人的主张中有哪些相似之处?
                  康德的自由概念是纯然内省的①,是以自由作为道德的最高根据②,康德的“自我立法作为自由③”这个思想直接来自卢梭。对卢梭来说,既然人生而自由④,符合人性的唯一解决办法就是人自己统治自己,使每个人服从自己参与共同制定的法律,这就是“公意”;服从公意、服从自己为自己制定的法律,就是自由⑤.从卢梭到康德是把自由是服从集体自我立法的公意⑥改成自由是来自个人自我立法的自律⑦的过程。
              摘引自张盾《“道德政治”谱系中的卢梭、康德、马克思》
              (2)理解材料中的划线句子,其中涉及到卢梭对自由的论述的是    (写出序号,要求完整准确。)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卢梭、康德为代表的启蒙思想的进步性。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共同设立政府,政府之正当权力,来自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任何形式的政府,一旦有损于此目的,人民就有权予以变更或废除,并建立新政府。新政府所依据的原则和用以组织其权利的方式,必须使人民认为只有如此才最能臻于安全和幸福”。
              (3)为了建立和巩固人们共同的政府,18世纪的北美人民做出了怎样的努力?
            • 7. 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皇帝(秦始皇)……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此外,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代议制的产生、发展、反映了社会分工日益专门化和国家事务日益复杂化的客观需要,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阶级占统治地位,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
              --《人民版历史教材必修第一册》
              材料三  美国的开国者们因为长久的自治传统,……使他们对一个坐拥大权的政治领袖患有极大的忧虑,……因此他们想方设法地约束总统的权力。不仅是司法、立法制度上的约束,甚至在宪法中加上了弹劾权,对犯有“叛国罪、贿赂罪或其他重罪轻罪”的总统和其他行政官员进行弹劾,并予罢免。
              --《大国崛起•美国部分》
              (1)材料一代表了中国古代哪种政治制度?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代议制”的主要特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是怎样“约束总统权力”的? 
              (4)下表反映了古今中外政治建设的部分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完善表中所缺部分。
              史  实结 果 或 意 义
              元朝加强中央集权,调整好中央与地方关系
              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
              1689年《权利法案》通过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新中国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
            • 8. 按照美国《宪法》第2条第1款规定,美国总统就职时必须宣誓如下:“我谨庄严宣誓,我必忠实执行合众国总统职务,竭尽全力,恪守、维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对美国“总统职务”理解正确的是(  )
              A.掌握最高立法权,对立法有否决权
              B.掌握最高行政权,兼武装部队总司令
              C.掌握最高司法权,任命最高法院大法官
              D.由选举产生,每届总统任期为五年
            • 9. 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讨论过多种政治制度,最后获得通过的是(  )
              ①君主制    ②联邦制    ③邦联制    ④共和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 10. 阅读下列两个案例,结合所学从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进行分析。
                  案例一  2012年12月1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现身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打破惯例出席了内阁会议。根据英国惯例,女王作为国家元首一般不插手政务。这次女王受邀前来出席自然引起多方争议,英国立党委员会的专家就持反对态度,认为这一打破惯例的做法混淆了政府和君主的应有界限。
              (1)以17、18世纪的史实概括“惯例”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立宪委员会的专家认为这一做法”混淆了政府和君主的应有界限”。
                  案例二  公元前415年,雅典公民大会商讨是否远征西西里,尽管多数公民不了解西西里的情况,但苏格拉底的学生亚西比德富有煽动性的演说激动了许多人,最后公民大会批准了远征计划。亚西比德出征后,反对派在公民大会上宣扬亚西比德毁坏神像,在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利用公众对神灵的敬畏之情,让公民大会通过决议,追查亚西比德的渎神和阴谋反对人民罪,结果导致了亚西比德的叛逃和雅典远征军的全军覆没,雅典由此走向衰落。
              (2)依据材料归纳雅典民主制存在哪些弊端?结合所学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克服这些弊端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