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法是治国之依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阐述:“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这种法治观,表现在《十二铜表法》的条文中,主要有三点:一是自由民在“私法”范围上平等;二是“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三是“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
                  材料二  美国宪法第一条第二款……众议员人数及直接税,应按联邦所辖各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此项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在全体自由人民--包括订有契约的短期仆役,但不包括未被课税的印第安人--数目之外,再加上所有其他人口之五分之三。……
              --人教版《历史材料与解析》
                  材料三  1982年,彭真代表“宪法起草委员会”所作的修宪报告中指出,提到宪法草案在讨论普遍认为“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
              --《中国社会转型的法律基石:1982年宪法的历史地位》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十二铜表法》是如何体现了西塞罗“维护正义”的法治观的。
              (2)根据材料二,有人认为美国宪法的这一规定是宪法的局限性;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缓解矛盾的政治智慧。选择一种你认同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3)材料三所说的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五四宪法”相比,在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上有什么重大发展?请说明“82宪法”的重大意义。
              (4)上述材料体现法制在国家治理中起怎样的作用?
            • 2. 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  1787年宪法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等等。人们对美国1787年宪法有过种种评价,19世纪的一名英国著名政治家说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恩格斯则认为“它最先承认了人权,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一人教版《历史》必修①
              材料二《临时约法》尽管未能提出反帝的革命任务,也没有提出一个完整的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反封建纲领。但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其精髓在于它通过立法程序,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权的组织形式,以及人民的民主权利。其实践意义在于在中国第一次开创了以法治国的先河。其思想启蒙的意义在于促进了人民的觉醒,鼓舞人民起来为维护自己的权利而斗争。--邱远猷、张希坡《中华民国开国法制史--辛亥革命法律制度研究》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四  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毛泽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787年宪法存在的“不足之处”是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存在的局限性是指什么?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美国1787年宪法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3)材料一中毛泽东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评价是否科学?为什么?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的国旗为三色旗,它曾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象征,三色分别代表自由、平等、博爱。
              材料二 有学者说:“若就经济维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工业革命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维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则无疑是法国之欧洲。……毋庸置疑,法国人有足够多的理由为法兰西文化当年的辉煌感到自豪。……世界各国的人民在提及法兰西文化时,不仅是油然的生敬,而且还每每心存感激。”
              ──吕一民著《法国通史》
              材料三 我们认为这一真理是不言自明的:人人生而平等,并由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才在人们当中设立政府,而政府的合法权力来自于被统治者的同意。无论何种形式的政府,如若无视这个目的,则人民就有权改变它或废除它,并建立新的政府。新的政府应当建立在最能保障人民的安全与幸福的原则之上,并应按照符合这种原则的形式组织它的权力机关。
              ──《独立宣言》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8世纪的法兰西文化对欧洲和世界的贡献。
              (2)材料三中“政府的合法权力”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后,美国“政府的合法权力”是如何实现的?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的关系。
            • 4. 阅读下列两个不同时期我国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宪法的评价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上述材料,指出两个材料对美国宪法评价所用的主要史观各一个,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 5. 权力划分与制约是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洛克主张行政权与处理外事的权力虽有别,但实际上却不便于由互不隶属的人去执行。体现在国王及政府身上的行政权在立法权的控制下管理国家;在国王及其政府的行动破坏国家的法律时,立法机构有权更换国王及政府。
              (据庄锡吕《西方文化史》等)
                  材料二  孟德斯鸠认为,如果立法权与行政权掌握在一个机关手中的话,国家将落到暴政下面。如果在一个机构中同时集中司法权扣行政权,那么也将同样流于专制。如果司法权与立法权集中于一个机构,法官同样不会遵守法律,因为法律是自己制定的。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等)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洛克与孟德斯鸠政治主张的异同点。
                  材料三
              表  1787年制完会议关于立法问题的争论(节选)
              主张
              争议项目
              弗吉尼亚州代表新泽西州代表
              立法机构由两个部门组成只有一个部门
              立法权来自人民来自各州
              立法原则立法有多数同意即可通过少数票数反对即可阻止立法
              立法权力范围立法机构可以为全国性的事务立法立法机构只能为有限的事务立法
              立法机构可以否定所有州的法律立法机构可授权行政机构强制服从法律
              注:弗吉尼亚州占美国总人口的20%,斯泽西州占美国总人口的5%
              (据威廉•J•本内特《美国通史》)
              (2)依据材料三,分析上述争论反映了美国社会的哪两大矛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争论在1787年宪法中是如何达成妥协的。
                  材料四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摘录:
              第一条  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
              第五条  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
              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二十条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3)依据材料四指出德国宪法中的民主因素。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1年大陆会议批准施行的《邦联条例》规定,由当时13个独立州组成邦联制国家。邦联政府的权限很小,不能有效地行使国家职权。鉴此,邦联国会于1787年 2月邀请各州代表到费城修改《邦联条例》.5月召开会议,出席的有12个州(罗得岛州除外)的55名代表,华盛顿任主席。由于主张废除《邦联条例》、重新制定新宪法的代表占优势,这次会议即成了全国制宪会议。出席会议的大都是资产阶级和种植园奴隶主的代表,由于利益不同,南方和北方、大州与小州之间又存在着矛盾。经过长时间的秘密讨论,最终还是达成了妥协,至1787年9月17日才通过新的宪法草案,交由各州批准。全国围绕新宪法的批准问题展开广泛的激烈讨论。1789年3月4日召开的美国第1届联邦国会宣布《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正式生效。1789年9月25日国会通过10条修正案,交由各州批准。从1791年12月15日这些修正案得到批准起,开始生效。这10条修正案通称《人权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能够体现各方的利益和要求,制定之后各方都能认真遵守,虽200多年依然如此。
              --摘编自大卫•埃默里•施《美国史》等
                  材料二  1911年12月,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简称各省代表会)通过和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大纲内容多不完备,局限于对国家机关的规定。1912年1月25日,在各省代表会上,景耀月等5人提出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草案》,其主要内容除继续援用《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中关于资产阶级国家制度、政府机关采取三权分立原则、实行总统制的规定外,同时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1月28日,参议院成立,制定审议《临时约法》的参议员人数为49人,其中同盟会员38人,有留学日本和欧美经历的为40人。2月7日,参议院开始审议《临时约法》草案。随着孙中山辞职,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临时约法》的制定刻不容缓。3月8日仓促完成审议,决定将原案内的总统制,增改为责任内阁制。3月11日,即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的第二天,孙中山正式公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自袁世凯就任总统后,中央权力的运行严重违背临时约法精神,至1914年被袁氏《中华民国约法》取代,《临时约法》的存续期仅两年。此后,孙中山先生虽发动了维护约法的护法运动,也告失败。
              --摘编自《中国档案报》总第2204期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和过程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的背景和过程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部宪法的不同结果和启示。
            • 7.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通过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而各个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政治文明呈现多样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二:(雅典)不借助中介或代表,自己对自己的事物进行直接管理,即人民不间断地直接参与行使权力,所遵循的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 --乔•萨托利《民主新论》材料三:众议院……有弹劾(违法失职的总统,副总统和高级文官)的全权。……参议院有审讯一切弹劾案的全权。……凡必须经参议院及众议院一致同意的命令、决议……应经总统批准…….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并得该院出席议员三分之二赞成时,总统有权缔结条约;总统提出大使、公使、领事、最高法院法官及合众国政府其他官吏,经参议员的协议及同意时,任命之……--摘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材料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请回答:
              (1)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中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雅典政治的特点是什么?你如何看待此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1787年宪法对美国社会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4)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5)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麦迪逊草拟的“弗吉尼亚方案”成为会议上制定的新宪法的理论依据,他起草了大部分宪法条文。他主张加强中央的权力,在联邦政府中实行分权制衡原则,建立具有民意基础的两院制国会体系。                
               --《美国“宪法之父”詹姆斯•麦迪逊》材料二 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代议机构依然存在,然而作为特殊制度的议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在这里是不存在的。                                                    
               --列宁:《国家与革命》材料三 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  
               --(美国)约翰•奈斯比特:《中国大趋势》请回答:
              (1)材料一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的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
              (2)依据材料二,概括归纳列宁心目中的无产阶级政权的特点。这一思想指导下的苏俄(联)出现了什么政治体制?
              (3)材料三所说的“独特的纵向民主”在建国初期是如何体现的?
            • 9. 西方民主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关于政治权力运行的经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些公民,不论全体公民中的多数或少数团结在一起,被某种共同情感或利益所驱使,反对其他公民的权利,或者反对社会的永久和集体的利益,造成多数人的暴政。
              苏格拉底就曾指出:“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雇佣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吹笛子的人……而在这些事上,如果作错了的话其危害要比在管理国家方面发生错误要轻得多。”
                                                                                                      --摘自付百平《论雅典民主法制的局限性》
              材料二  第三章 “着火的房子”:1787年春天……第四章 半人半神和花花公子们的集会:1787年5月。……第五章 领头羊弗吉尼亚:5月25日~6月1日……第七章 人类的五分之三:6月11日……第十章 小州的胜利:7月11日~17日……第十三章 总统制的迷局:7月17日~26日……第十九章 瑕不掩瑜:9月8日~17日。
                                                          --引自[美国]戴维•O•斯图沃特《1787年之夏:缔造美国宪法的人们》一书的目录
              材料三  学者马克垚认为:“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造成雅典民主政治衰落的制度缺陷。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第十章、第十九章中目录内容的核心含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是如何警惕“专制政治”的?
              (4)依据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原则,若美国总统与国会之间就某一法案出现严重分歧,他们将如何依照宪法行使权利?
            • 10. 某班同学在历史课上开展“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主题学习和探究活动。
              探究问题一:中国古代的邮驿制度
              从汉唐以来,一直是“邮”负责传递公文,它是一种通信组织,而“驿”实际上是只负责提供各种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并兼有招待所性质的组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规定:“非军国重事不许给驿”。“驿传所以传命而达四方之政,故虽殊方绝域不可无也。”清代在西藏也设立了邮驿机构,称作“塘”。可见东北和西北地方邮驿的开拓也受到重视,邮驿网几近通达全国。
              (1)根据材料指出古代邮驿的主要职能。并结合所学说明其积极作用。
              探究问题二:西方近代的法律文献

              (2)请结合所学任选其中一幅图片概述此文献颁布的背景与影响。
              探究问题三:中国近代的交通运输
              近代中国交通大事件简表
              时  间大 事 记备  注
              19世纪30、40年代出现海上运输蒸汽汽船      英国人经营
              1872年轮船招商局购置蒸汽机船,且开始航行于海上和内河航线李鸿章主办
              1876年淞沪铁路开通不久拆毁英国商人经办
              1881年唐胥铁路修建通车李鸿章主办
              1895-1911年西方列强在在中国修筑铁路九千多里, 并控制94%
              1902年汽车初见于上海国外购进
              1908年广西省龙州到那堪的公路修筑清政府出资
              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通车詹天佑主持完成
              20世纪20年代初北京和天津之间载运旅客的航空北洋政府出资
              (3)阅读上表划分近代中国交通事业发展的历史阶段。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的原因。
              探究问题四:现代中国的发展建设
              新中国从1949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60多年。在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历史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上,有这样一种观点:在肯定改革开放30年以来历史性进步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贬低甚至否定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成就和经验。
              (4)请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评论。(要求史论结合,推理严谨,表达准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