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题:(26分)

              材料一   17世纪至19世纪,欧美的主要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尽管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由于国情差异所呈现的特点各异,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中国的民主革命作出突出贡献。

              (1)材料一中英、美、法、德在近代以法律条文或宪法的形式确立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体,请用史实加以说明。(8分)

              (2)材料一中英、美、德三国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所呈现的特点各异”,请简单说明。(6分)

              (3)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具体内容?(12分)

               

            • 2.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过程就是西方代议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近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是哪个国家?(1分)这个国家议会制度的真正确立是在什么事件之后?(1分)以什么文件的颁布为标志?(1分)议会制度在这个国家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什么?(1分)

              (2)代议制在美国、法国和德国的表现形式分别是什么?(3分)

              (3)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分)它的实质是什么?(2分)

               

            • 3.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本小题13 分

              材料一 西方国家实行的代议制,其核心是经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它形式上是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由于各国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材料二 “为什么别的国家不采取这些法律(英国法律)呢?这是否在问为什么椰子在印度能成熟,而在罗马不会呢?”在英国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的。

              材料三 美国1787年宪法是迄今为止,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

              材料四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集会等自由;确立三权分立政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英、法、德、美四国的政体名称。(2分)并指出导致政体复杂局面的因素有哪些?(2分)

              (2)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二中“在英国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的”这句话的理解。(3分)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美国1787年宪法的相同点及进步之处。(3分)

              (4)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就大多数国家而言,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哪些特点。(3分)

               

            • 4.

              社会转型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个个引人瞩目的精彩片段,也是史学家研究触角的重要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说”,认为中国全部文明史可分为三个阶段,中间经过两次转型。第一次转型发生在二千多年前,……。近代的大动乱是从中华帝国到现代国家的第二次转型,“这第二次大转型是被迫的,也是死人如麻,极其痛苦的。”

              ──注:上述材料根据凤凰网及维基百科等整理

              (1)为什么说中国的“第二次转型是被迫的”? (2分)结合史实简要指出这次“惊涛骇浪”的大转型在整个中国近代政治史有哪些表现?(4分)

              材料二 吾国今日既日五族共和矣;然曰五族,固显然犹有一界限在也。欲泯此界限,以发扬光大之,……建设一大中华民族。

              ──孙中山《国民党恳亲大会纪念册》序(1921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对现代国家转型的贡献(6分)。

              (3)结合17—19世纪的史实概述英美法德四国政治上实行社会转型,走上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基本历程,(8分)并指出其社会转型得以实现的根本推动力。(2分)

               

            • 5.

              阅读材料: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得到内阁的支持。”

              请回答:

              (1)丘吉尔的一席话反映了美国政体的哪些特征?(9分)

              (2)试分析英、美政体有哪些不同之处。(9分)

               

            • 6.

              《城市之羞》是“黑幕揭发运动”中一部极有影响力的作品,其作者是被誉为“耙粪”英雄的林肯·斯蒂芬斯,1901年他受邀担任《麦克卢尔》总编辑,在1902~1903年间,实地调查了圣路易、明尼阿波利斯、匹兹堡、费城、芝加哥和纽约等地的政治状况,残酷的现实触痛了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他连续在《麦克卢尔》发表的六篇文章,这一系列文章在1904年汇总,以《城市之羞》为名结集出版。《城市之羞》把矛头直接指向政治腐败,对政党党魁和企业主勾结控制政府、行贿受贿、践踏民主、甚至有组织犯罪等现象予以曝光。文章材料丰富详实,而且“指名道姓、写出具体日期、贿赂的金额、讨价还价和最后分赃的数额等”,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呼唤公民自身,拯救道德沦丧”,“为自治而斗争”。这部作品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推动了美国城市的政治改革和市政改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城市之羞》对哪些政治腐败现象予以曝光?(9分)

              (2)《城市之羞》是“黑幕揭发运动”中一部极有影响力的作品,“黑幕揭发运动”有何影响?(9分)

               

            • 7.

              材料 在维多利亚时代一些文人的笔下,克伦威尔和铁甲军的胜利被描绘为民主制度和议会制度对王权和旧时代迷梦的胜利,我们切不可轻信这个观点。这场胜利不过是两万多名坚定、残忍、纪律严明的军事狂徒战胜了英格兰一直向往的一切美好事物。要扭转这种局面,需要多年持续不断的斗争。我们无限关心的这场斗争起初建立了权力有限的君主立宪制,而最后却导致了军事独裁。一个残暴、可怕、能量很大的人成为国家的主宰,他在后来的十二年里在用心良苦而又疑惑不安地作了各种努力。他的所作所为极端错误,反映了机会主义和自私自利的倾向,在史册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摘编自温斯顿·丘吉尔《英语国家史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析,克伦威尔时期的英国政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4分)

              (2)根据材料回答丘吉尔对英国政治发展的主张。(6分)

               

            • 8.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2年6月,英国第一次议会改革法案获得通过。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调整选区和重新分配各选区议员名额;将一部分“衰败选区”的议席,转让给新兴的工业城市。

              1867年7月15 日,议会下院通过第二次议会改革法案。该法案废除了上次改革保留的“衰败选区”的议会席位,将其分配给新兴城市。空出的52个议席分给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大城市分别增加l个议席,伦敦增加4个议席,另有9个中等城市各获得l个议席。

              1884年,自由党为了在农村争夺选票,缓和农村居民要求政治权利的斗争,进行了第三次国会选举改革,颁布了“人民代表法”。该法案规定除地主及租地人外,农村中年缴房租l0英镑以上者均有选举权。

              ——摘编自《英国议会制度及其改革》

              材料二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五条修正案(1870年)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1920年)

              (此前年满二十一岁的公民才拥有选举权,现规定)年满十八岁和十八岁以上的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二十六条修正案(1971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三次议会改革发生的共同根源是什么,并综合分析三次改革的积极影响。(8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公民的选举权是如何变化的。对此,你有何认识?(7分)

               

            • 9.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19年7月,德国国民会议通过了《魏玛宪法》,宪法规定:国会是最高立法机构,另设参议院,由各邦选派的代表组成。最高法院有权裁决联邦政府与政府之间、各邦之间的争执。国家政府即内阁,由总理与各部部长组成,由总统任免,向国会负责,内阁成员必须得到国会的信任,否则需辞职。总统有统帅军队、任免总理和文、武官员以及解散国会之权。宪法第48条特别授予总统“国家强制执行”权:当德国境内公共秩序受到扰乱时,总统在必要时可以使用武力,届时公共基本权利“全部或一部停止之”。

              材料二  1949年5月,联邦德国制定了《基本法》,规定:设立“建设性不信任条款”,规定只有当联邦议院选不出新的总理,或者对总理的不信任案得不到议院法定多数票支持时,联邦总统才有权根据联邦总理的建议解散联邦议院;联邦总理只有当联邦议院在提出不信任案的48小时内以多数票选出新总理时,才得下台。联邦总统所颁布的法令必须得到联邦总理和有关部长的副署才能生效。

              ——以上材料摘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魏玛宪法》所体现的原则和存在的主要局限。(6分)

              (2)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基本法》关于“建设性不信任条款”的规定如何避免了《魏玛宪法》的消极影响。(9分)

               

            • 10.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到18世纪60年代,北美殖民地经济蒸蒸日上,呈现空前的繁荣景象。费城、波士顿和纽约发展为2—3万人口的城市,成为北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在各殖民地,以市镇为单位,年满21岁的成年男子都可以参加市镇大会,选举市镇行政委员会、其他官员、出席殖民地议会的代表。大会还提出、讨论和通过议案,处理地方重大事务。伯恩比在1759—1760年访问了北美。据他描写,弗吉尼亚人特别“高傲地珍惜自己的自由,忍受不了任何限制,几乎不能容忍任何高高在上的权力的控制,甚至有这种想法他们都受不了”。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上)

              材料二:现代民族国家起源于市民社会。所谓市民社会就是基于社会分工、私有制和商品的自由交换的基础上而组成的社会。非洲的市民社会是不发达的……部落体制根深蒂固,人们只有部落观念,只听部落长老的,政府和国家没有任何权威。……虽然非洲绝大多数国家独立后学习美国的政治体制,实行三权分立,但政治不稳定是独立后非洲国家最大的灾难。独立后的非洲出现了一条新的谚语:“在非洲,武装政变随着季节一起到来,有时是武装政变越过季节而来临。”非洲独立后政治上的一个重要副产品就是腐败。

              ——摘编自钱乘旦等编著《世界现代化进程》

              (1)根据材料,分析美国资产阶级议会民主体制得以确立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非洲独立后政治体制的选择。(9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