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

              17,18世纪,欧美国家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但是同一时期,我们中国依旧在传统社会踯镯徘徊,直到20世纪初武昌首义后,民主革命才在欧美影响下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站起来后的中国人更是走出了另一条不一样的民主建设之路。                                                      

              请回答:

              (1)17、18世纪,欧美国家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其核心是议会,方式是选举。请你写出英、法、美、德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文献和政体形式(8分)

              (2)20世纪初武昌首义后,民主革命才在欧美影响下成为中国近代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中国民主革命历史潮流所要扫除的各种势力(4分)。

              (3)中国共产党人在夺取全国政权以后,开始按照自己的理想建设了哪些全新的社会政治制度?(3分)

               

            • 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政治妥协是一种极高的政治智慧,东西方的传统政治文化中皆蕴涵着深刻的妥协精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治妥协这种规避暴力、超越合作、孕育民主的政治智慧在东西方政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且有效的妥协机制。美国《联邦宪法》的形成与通过较充分地折射出制宪会议中存在的政治妥协。从某种程度上看,《联邦宪法》的形成与通过也是政治妥协的产物。

              ——摘编自《美国政治发展中的妥协机制研究》

              材料二   法国不断地重新制定宪法,而不是在原有的宪法基础上进行必要的修正,这是法国方式的一大特征。这同美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于社会力量之间缺乏和解,在法国,革命与民主及其反对者的理论高度意识形态化了。这种不妥协、不断的较量和越来越强烈的意识形态的冲突,19世纪以后在法国国内开始淡化,在世界其他地方却熊熊大火般地燃烧起来,并在几乎整个20世纪的民主与世界政治史上抹上浓浓的一笔。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美国、法国在制定宪法方面表现出的不同特征。(4分)

              (2)你认为在政治制度构建和发展完善过程中应采取哪种立场?阐明你的理由。(6分)

               

            • 3.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洛克是第一个系统阐述宪政民主政治以及提倡人的“自然权利”的人。 … … 洛克提出的人所拥有的“自然权利”包括了生存的权利、享有自由的权利以及财产权。洛克还第一个倡导了权力的分配,认为行政与立法应当分开,而且立法机关应当高于行政机关,防止专政。

              ——摘自《宪政民主思想之先驱者洛克》

              材料二     美国学者阿穆尔甚至认为,美国宪法---不是单指被冠以“宪法”这一名称的文件,而是指可以被称作美国宪法活动的那个整体----中渗透着一种洛克精神。

              ——摘自《美国宪政主义的逻辑起点:从柯克到洛克》

              (l)根据材料一,概括洛克的宪政民主思想。( 6 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宪法是如何体现“洛克精神”的。( 9 分)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一个民族或一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对于相应的地域或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动有深刻的影响。“祖宗之法”是中国传统儒家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西方的“政治文化”则呈现不同的特点。

              材料一     宋太宗在即位诏书中说:“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之为制,纪律已定,物有其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宋代士大夫们在谈及国家的政治取向、制度原则时,经常与“祖宗之法”联系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祖宗之法”就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两宋对于“祖宗之法”的强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①宋代中央集权的活力与僵滞,②权力机构的分立与集中,③文武制衡关系的形成,④乃至赵宋王朝的兴与衰,处处都会遇到所谓“祖宗之法”的问题。

              ——摘编自陈苏镇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研究》

              (1)依据所学知识,在标示的①②③④中任选两点,予以说明。(8分)你如何评价宋朝这种特别重视“祖宗之法”的政治取向?(4分)

              材料二     在启蒙运动中,“人们逐渐相信,当前人类活动的各方面已非过去所能比拟,将来在各个领域注定会出现没有止境的进步”。(P.L.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由于人类是可以改善的,因此他们认为变革和进步可以逐步改良社会……当时的政治、经济和宗教制度必须进行改革”。(P.T.马修斯等《西方人文Ⅲ: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在启蒙运动的上述政治理念的影响之下,19世纪的欧洲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变革。

              19世纪欧洲政治变革大事记

              年代

                                     事件

              1830年

              法国七月革命,建立七月王朝,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1832年

                  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

              1848年

              法国二月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国

              1861年

              撒丁王朝基本统一意大利,实行君主立宪制

              1867年

              英国议会改革,城市工人获得选举权

              1871年

              德意志统一,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1875年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男性公民均获得选举权,法国共和制度最终确立

              1884年

                  英国议会改革,农村工人和矿工获得选举权

               

               

               

               

               

               

               

               

               

               

              (2)材料二反映了欧洲怎样的政治文化理念?(4分)依据上表,概括19世纪欧洲政治变革的主要方面?(6分)任选其中一个方面予以说明。(3分)

               

            • 5.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认为,一个国家最高的原则是全民的利益,并非统治者的利益。对于最高统治权的服从并不使人变成奴隶,而是使其成为一个公民——他这样具体描述:“奴隶必须服从他的主人的命令,虽然命令是完全为主人的利益。……公民服从统治权的命令,命令是为公众的利益,他自己包括在内”。可以看出,斯宾诺莎这里侧重强调的是公民“适于被统治”这一面的品德,或者说是一种服从统治的“义务观念”。当然,在他看来,对于统治权的服从实际上是对全体公民利益的遵守,他说:“凡是根据政治权利享有国家的一切好处的人们均称为公民;凡是有服从国家各项规章和法律的义务的人们均称为国民”。

              材料二     卢梭说“我从不曾看到过cives(公民)这个称号是可以赋予任何君主之下的臣民的”,他认为人们通过社会公约结合而形成的公共人格,“以前称为城邦,现在则称为共和国或政治体”, “至于结合者,他们集体地称为人民;个别地,作为主权权威的参与者,就叫做公民,作为国家法律的服从者,就叫做臣民”。这里,卢梭实际上表明了由城邦国家向现代国家的转变,并将“人民”作为一个集合名词,泛指政治体内的所有成员。

              ——摘自汤敏轩、谭君久《公民权利思想探源》

              请回答:

              (l)根据材料一,概括斯宾诺莎的观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卢梭认为公民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他的这一观念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7分)

               

            • 6.

              (14分)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材料二: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民主的惟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

              ——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

              (1)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一词与何种选官制度相关?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2分)

              (2)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包括哪些方面。(6分)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民主”概念变化的原因。(6分)

               

            • 7.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本宪法所授予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二年所选举之议员组织之……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同任副总统之任期亦然。大总统与副总统,应依照下列手续选举之……”

              材料二 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总统任期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

              材料三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四 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请回答:

              (1)上述四则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8分)

              (2)以上材料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哪两种基本类型?(4分)

              (3)对君主和议会的关系,材料三和材料四的规定有什么不同?(4分)

              (4)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就大多数国家而言,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哪些特征?(4分)

               

            • 8.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三条 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宪法确立了以“”为宗旨、以代议制为基础的共和体制;并同时建立了另外两项重要而独特的宪政原则:联邦政府内的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相互制衡;联邦与州政府权力分割,互不侵权。                             

              ——人民教育出版社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临时约法》和《1787年美国宪法》共同体现了启蒙运动时期的哪些民主思想?(6分)

              (2)以上两个文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有哪些?(9分)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颁发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1689年,英国议会制订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根据,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是美国资产阶级纲领性文件,被视为最早的《人权宣言》;1787年,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发表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和特权。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材料二: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材料三:很简单,如果没有辛亥革命,中国可能会通过渐进改良的方式实现社会的转型。在辛亥革命之前,清政府已经在进行改革。比如,那时制订的法律,在今天看也是很超前的。                                        ——李泽厚《告别辛亥革命》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3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3分)

              (3)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三观点在认识上的局限性。根据上述材料,简要阐述你对制度转型的看法。(4分)   

               

            • 10.

              【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世界民主政治的发展由于各国国情的差异也呈现出巨大的差异,中国与美国走过了不同的发展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基本法(宪法)的任务,在于保证苏维埃区域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和达到它在全中国的胜利。这个专政的目的是消灭一切封建残余,赶走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势力,统一中国,有系统地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苏维埃的经济建设,提高无产阶级的团结力与觉悟程度,团结广大贫农群众在它的周围,以转变到无产阶级的专政。

              ——摘编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1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政权性质及其时代背景。(7分)

              材料二:  第十款: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颁发捕获敌船许可状;铸造货币;发行纸币;使用金银币以外的任何物品作为偿还债务的货币……。任何一州,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口货或出口货征收任何税款,但为执行本州检查法所绝对必需者除外。任何一州对进口货或出口货所征全部税款的纯收益供合众国国库使用;所有这类法律得由国会加以修正和控制。任何一州,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征收任何船舶吨位税,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除非实际遭到入侵或遇刻不容缓的紧迫危险时不得进行战争。                 

               ——美国《联邦宪法》

              (2)美国当时制定《联邦宪法》迫切的背景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中央政府权力加强的积极影响。(6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