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律·名例律》中指出:“在律,‘正赃’唯有六色:强盗、窃盗、枉法、不枉法、受所监临及坐赃。自外诸条,皆约此六赃为罪。”第138条规定:“诸监临官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不枉法者,一尺杖九十,二匹加一等,三十匹加役流。”第33条规定:“诸以赃入罪,正赃见在者,还官、主;已费用者,死及流配勿征,余皆征之。”《断狱律》总第493条规定:“诸应输备、赎、没、入之物,及欠负应征,违限不送者,一日笞(chi,古代用竹板或荆条打人脊背或臀腿的刑罚)十,五日加一等,罪止杖一百。” 第18条规定:“即监临主守,于所监守内犯奸、盗、略人、若受财而枉法者,亦除名;狱成会赦者,免所居官。”第136条规定:“诸受人财而为请求者,坐赃论加二等;监临势要,准枉法论。”

              —— 选编自《唐律》

              材料二    一般来说,在西方绝大多数国家不存在制度性的系统腐败,虽然那儿腐败丑闻也屡有披露。早在1776年瑞典就开放了政府记录,供民众查询;美国1976年通过的“阳光下政府法”规定,联邦政府的50个机构和委员会的会议必须公开举行,应律师的请求根据法律许可而举行的秘密会议除外;美国的媒体也可几乎无限度地报道所有的人物和事件,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通过自主的新闻报道、转播、调查、评论等,发达国家的各级官员都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尼克松抱怨,即使换一把椅子,也得小心翼翼,以免被新闻界抓住了口实;1971年《纽约时报》连载美国卷入越战的文件,尼克松总统以涉及国家机密为由要求停止连载,但《纽约时报》拒绝,官司一直打到最高法院,最后法院裁决,总统败诉,报纸继续连载。

              现代国家主要有预防性的廉政规范立法与惩治性的反腐立法,前者如美国有“从政道德法”,英国有“荣誉法典”、“防腐败法”等;后者如美国有“1977年涉外贿赂法”,德国有“利益法”、“回扣法”等。

              现代国家反腐败无禁区,通过落实弹劾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即使像贵为总统的尼克松、克林顿,也免不了尴尬甚至下台的命运。

              西方国家克服了早年的恩赐官职制、政党分肥制的弊端,逐步发展为如今的占职位少数的政务官由党派轮流充任、占职位多数的事务官由考试录用的制度。美国规定,政务官官职不得作为竞选的许诺;事务官不受政务官更迭的影响,其升迁实行考绩制,不犯过失即不得被解职。

              ——选编自《西方国家的反腐败机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律》对官吏经济犯罪类型的规定,归纳其对官吏经济犯罪的处理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西方国家实行的反腐败措施。谈谈其对我国现在的廉政建设的启示。(10分)

               

            • 2.

              (17分)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指出英国确立了何种政体?该政体有哪些基本特点?(6分)

              材料二   美国人在制宪会议上心里很纠结:一方面,心理上对政府权力不信任;另一方面,现实中又有集权的需要。如何加强政府的权力、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同时又不至于侵犯到个人的权利自由呢?也就是怎样做到有限集权。通过长达100多天的争论,他们采取的办法还是“制约权力.平衡利益”。

              —《如何正确理解西方代议制中“权利的制约和平衡’原则》

              (2)材料中的“制宪会议’具体指的是什么会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制约权力,平衡利益”在美国近代政治中的具体体现。(8分)

              材料三  《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规定:1、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帅.军官均由皇帝任命。

              2,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首相是帝国唯一的大臣,首相之下不设立各部。

              3、议会实行两院制。联邦议会,权力巨大.议长为帝国宰相.议员由君主任命.负责法律的审批。帝国议会,权力较小.具有立法权,但任何法案必须经过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按普遍、平等的选举法选举产生。无行政监督权。

              (3)有学者认为德意志帝国是一个“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国家”。结合材料分析其理由。(3分)

               

            • 3.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和英国革命比较起来,法国革命显得更经典一些,因为它对封建因素的革除最为彻底——实际上惟有法国革命才真正实现了对封建社会的革命性改造,因而惟有法国革命才能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革命”。由于法国革命具有这种特殊的经典性,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方面的贡献自然也非同一般。事实上它历来被认为是世界政治发展史上的一块划时代的里程碑,是全球性的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当法国大革命开始之时,此前的15年中已经发生了很多动荡,他们动摇了美洲和欧洲的社会秩序。其中最重要的风暴发生在北美,那里的英国移民反叛伦敦,并在1776年宣布独立。在欧洲,1770——1780年间的骚动呈现出两种面目,这与欧洲大陆两部分之间既存的反差有关:在它的“东方部分”,社会主要由被奴役的农民构成,而其西方部分则更为发达、更为自由。……(19世纪初)法兰西共和国已经死亡,而在整个旧大陆,这个共和国的继承者和旧制度力量之间产生了对抗,前者就是拿破仑体制,它捍卫了共和国统一化和理想化的建设成果,但放弃了政治和宗教方面再生的抱负;而后者在法国军队尚未渗入的地方看起来仍然是安然无恙。从逻辑上说,法国大革命的身影掩盖了它此前或随后的各次运动。但这些运动同样在现代世界的诞生中扮演了重要作用。

              ——雅克•索雷《18世纪美洲和欧洲的革命》

              评述材料中关于法国大革命对民主制度发展的影响的论点(10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任意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4.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专制君主本来可以成为危险较小的改革家……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                       

              ——托克维尔(法国)《旧制度与大革命》

              “假若十八世纪的君主们能够致力于渐进性的改革环境,为了进步性的提高而做有益的进步性的调节,那他们的臣民就不会被迫通过流血和暴力去寻找轻率和破坏性的革新。”

              ——杰斐逊(美国)

              材料二  第三章,“着火的房子”:1787年春天……第五章 领头羊弗吉尼亚:5月25日~6月1日……第七章,人类的五分之三:6月11日……第十章,小州的胜利:7月11日~17日……第十九章,瑕不掩瑜:9月8日~17日。  

              ——斯图沃特(美国)《1787年之夏:缔造美国宪法的人们》目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托克维尔和杰斐逊共同的观点,以英、法两国历史为例分析这种观点出现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第三章、第十章、第十九章目录的核心含义。(7分)

               

            • 5.
              【题文】(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专制君主本来可以成为危险较小的改革家……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                       
              ——托克维尔(法国)《旧制度与大革命》
              “假若十八世纪的君主们能够致力于渐进性的改革环境,为了进步性的提高而做有益的进步性的调节,那他们的臣民就不会被迫通过流血和暴力去寻找轻率和破坏性的革新。”
              ——杰斐逊(美国)
              材料二 第三章,“着火的房子”:1787年春天……第五章 领头羊弗吉尼亚:5月25日~6月1日……第七章,人类的五分之三:6月11日……第十章,小州的胜利:7月11日~17日……第十九章,瑕不掩瑜:9月8日~17日。  
              ——斯图沃特(美国)《1787年之夏:缔造美国宪法的人们》目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托克维尔和杰斐逊共同的观点,以英、法两国历史为例分析这种观点出现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第三章、第十章、第十九章目录的核心含义。(7分)
            • 6.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1620年,一百多名逃避宗教迫害的英国清教徒,乘坐一艘叫“五月花号”的船只,开始了前往美洲新大陆的航程。他们漂洋过海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自由的宗教圣地。……在“五月花号”即将登上北美大陆之前,船上41名成年男子在甲板上签订了一份契约,这就是《五月花号公约》。公约规定,船上的人到达北美新大陆后,自愿结为一个民众自治团体,并制定和实施有益于团体利益的公正法律、法规、条例和宪章。全体成员保证遵守和服从。《五月花号公约》,被历史学家确认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份政治性契约文件。

              ——《大国崛起》

              材料二:在华盛顿的主持下,(1789年)制宪会议一共开了116天,这是美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次会议。来自各州的代表们对如何建立一个有权威的联邦政府、同时又能充分保障个人自由这一难题进行了激烈的争执和辩论。

              面对代表们的唇枪舌剑,制宪会议主席华盛顿却几乎一言不发,因为他不希望由于自己的权威而影响到任何一方表达观点。但是,只要他的身影还继续在会场上出现,谈判就不会轻易终止。华盛顿的沉默和坚持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

              ——《大国崛起》

              ⑴根据材料一指出《五月花号公约》所体现的主要思想。(6分)

              ⑵面对制宪会议上的争吵,华盛顿的现身和沉默各有什么作用?(9分)

               

            • 7.
              【题文】2006 年3 月20 日是伊拉克战争爆发三周年纪念日。在伊拉克战争前后,布莱尔的思路很明白,在“日不落”帝国已成历史之后,跟胜者总是英国唯一选择。2003 年春天,虽然与法德所代表的欧洲大陆反战派只隔着一条窄窄的海峡,但他毅然站在了大西洋的另外一边。英国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你认为:
              (1)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
              (2)女王伊丽莎白如果反对,布莱尔会不会因此撤兵?为什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