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政治主张方面,智者学派提倡过激的民主政治,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公民的政治权利;而苏格拉底则主张有德行的少数人治国,并不反对有条件的寡头政治。这说明苏格拉底

              A.反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希望建立专制独裁统治
              B.反对过激的民主,认为权力应该掌握在哲学家手中
              C.希望建立一种理性的民主制度,注重道德建设
              D.希望建立一种理性的专制制度,实施仁政
            • 2.

              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下列各项是对这一观点的分析,其中比较恰当的是(  )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
              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
            • 3.

              被马克思称为“哲学的创造者”和“智慧”的化身的古希腊哲学家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泰勒斯
              D.普罗泰戈拉
            • 4.

              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做不正义的事是出于无知。这是古希腊一位哲人强调知识对人的道德的作用,这位哲人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普罗塔哥拉
            • 5.

              苏格拉底最大的哲学贡献是

              A.把智慧和感觉区别开来
              B.把哲学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
              C.开创了精神治疗术
              D.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 6.

              (24分)国民素养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义的事和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智慧。因为正义的事和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美而好的,凡认识这些事物的人绝不会愿意选择别的事情,而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

              ——苏格拉底

              “克己复礼”,“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材料二  梁启超充分强调道德和民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说:“国民之文明程度低者,虽得明主贤相以代之,及其人亡则其政息焉,譬犹严冬之际,置表于沸水中,虽其度骤升,水一冷而坠如故矣。”他从戊戌维新失败中悟出一种道理:仅凭“圣主”,光绪帝“乾纲睿断”是不能取得改革成功的,应当重视作为国家主体的国民。…… 正因为如此.梁启超强调培养资本主义化的“新民”。进行德、智、体、群等方面全方位的训练,是当务之急。最终使国民具有公德、私德、自尊、政治能力、权利、义务、尚武、毅力、合群等优良品质。

              ——赵书刚《从近代化视角看梁启超的民权思想》

              材料三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法制的推进,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举例来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

              ——温家宝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和孔子的主张各是什么?(4分)有什么共同点?(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的国民素养观。(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国民素养的滑坡对社会发展的影响。(4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加强当今国民素养建设。(2分)

               

            • 7.

              智者学派宣扬“人是万物的尺度”,过分重视个人的主观感受。针对此问题,苏格拉底主张

              A.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B.理念的世界才是真实的
              C.主观感受无助于人对世界的认识
              D.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
            • 8.

              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在其回忆录中说:“(苏格拉底)不仅没有像控告他的人所指责的那样败坏青年,还明明地诱导了他的门人中那些有犯罪倾向的人停止了罪行,劝勉他们追求那最光荣最美好的德行,正是借着这种德行,人们才能治国齐家。”在此,色诺芬肯定了苏格拉底(  )

              A.对否定神的地位而作出的贡献
              B.为挽救社会道德而付出的努力
              C.对古希腊哲学进步而作出的贡献
              D.为后世人文主义发展所起的启蒙作用
            • 9.

              苏格拉底以自知无知为自豪,提出:“知识即美德;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知道得越多,才知道得越少。”这体现出苏格拉底的思想核心是

              A.肯定人性
              B.崇尚道德
              C.民本思想
              D.强调理性
            • 10.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二 马丁路德说“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三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提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的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四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利单独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利,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利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利既调节配合,有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的原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格拉底的主要主张有哪些?这些主张体现了什么精神?(8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马丁路德的“意见”是什么?这些“意见”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3)概括材料三、材料四所体现的主要思想及其所产生的历史影响。(8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