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柏拉图主张让国家政权掌握在少数明智、富有才干、具有道德的人手中,这实际上是(   )
              A.对雅典的民主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B.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失败的必然结果
              C.坚定地支持雅典的民主制
              D.为自己进入仕途制造舆论
            • 2.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设想的理想统治者是(    )
              A.君主
              B.贵族
              C.平民
              D.哲学家王
            • 3. 《理想国》一书是柏拉图的一篇重要对话录,对话录里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书中的人物对话层层推进,给人以智慧的启发,下列最有可能是他们的讨论议题的是(   )
              A.“让我们永远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
              B.“法治忧于人治”
              C.“人们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自由、民主、平等”
            • 4. 柏拉图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在雅典创立了阿卡德米学园。以下他最有可能赞许的培养目标是(   )
              A.教育家
              B.数学家
              C.哲学家
              D.合法公民
            • 5. 柏拉图曾说:“奴隶不会成为主人的朋友,小人也不会成为君子的朋友,即使他们拥有了平等的地位也不会如此;因为如果对不平等的东西给以平等,其结果正是不平等。”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古代希腊不平等的现象比较普遍
              B.雅典民主共和国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专政
              C.古代雅典没有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每一个人都可以追求平等的政治地位
            • 6.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设想的理想国家是一个(    )
              A.高度集权的专制国家
              B.高度民主的国家
              C.典型的法治国家
              D.哲学家王统治的和谐社会
            • 7. 柏拉图学院门口写着“不懂几何学者不得入内。”这句话,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咀嚼、玩味。对于柏拉图的唯心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是由理性世界和感觉世界两部分组成
              B.感觉世界真实、完美而永恒
              C.物质先于理念存在
              D.人们学习过程并不是回忆的过程
            • 8. 右图为柏拉图的一部名著,在里面讨论的中心议题是  (    )
              A.一个国家如何才能达到正义
              B.法治与人治的关系
              C.理想国中的居民分为三部分,各自恪守职责
              D.统治者成为哲学家才能治国
            • 9. 柏拉图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下列对柏拉图的思想主张说法错误的是(    )
              A.哲学上提出了唯心主义的理念论
              B.强调自然科学,师不必强于弟子
              C.要实现理想国,必须由懂哲学的人做国王
              D.国家的目的是民主与自由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柏拉图认为各个阶层对待财富的态度应该不同。在理想国中,统治阶级即国王和护卫者“除了绝对的必需品之外”不得有任何财产,而对被统治阶级来说,却并不要求其放弃私人财产。他的理由是“统治阶级如果嗜好金钱与财产,他们必将腐败。而生产阶级成员就其本性而言必然有此嗜好,将不会急于篡夺统治者的位置,因为这会妨碍他们积累财富”。被统治阶级的责任和价值就在于供应统治阶级以生活资料,使这些人专心治国,这样才能达致城邦的最大善。
              与柏拉图类似,孔子对各个阶层财富观的具体要求是不同的。就国君而言,孔子认为应该只“言义而不言利,为人君,止于仁。”国君乃天下财富的最高所有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以“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国君的利就是义。就各级官吏而言,孔子主张不仅言义,而且言利。因为,“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官吏需要依靠俸禄来养家糊口。然而,官吏求“利”必须合乎道义,即君子“仕则不稼”、“不尽利以遗民。”就一般的平民而言,孔子主张求利、致富,但同时又要为他人着想,“富而好礼,富而好仁。”
              依据材料概括柏拉图和孔子的财富分配观异同。依据所学说明其成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