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康熙)为了化解当时最突出的满汉对峙问题……一方面保留汉族文化风俗,修纂明史,开设博学鸿儒科,招抚网罗汉族文人;另一方面则大兴文字狱……他在严申法纪的同时,尤其重视德治,以儒家理学思想对天下施以教化,要人们遵行礼法。

              ——摘编自《欧洲时报·周末特刊》(2003年8月23日)

              材料二法国学者安田朴说:“尽管有传教士的入侵,中国被欧洲化的程度则远没有基督教西方的中国化程度明显。”……重农学派主张依照自然法,重视农业,破除政治干预,实现经济自由.这其实是资产阶级标榜的自由放任主义,而所谓“自然法”,魁奈认为就是中国的天理天则,即中国文化中的“道”。在重农学者看来,中国历代是按照自然法采安排农业生产的。谈到民主,波提埃在《东方圣经》中说:“即便是最先进的理论,也没有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激进。”

              ——摘编自《中国文化与欧洲启蒙运动的关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康熙帝的治国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棂据材料二,概括其核心思想,并进行简要说明。

            • 2.

              (25分)材料一  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是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748年)

              材料二  当我看到任何一个权威被授以决定一切的权利和能力时,不管人们把这个权威称做人民还是国王,或者称做民主政府还是贵族政府,或者这个权威是在君主国行使还是在共和国行使,我都要说,这是给暴政种下了种子,而且我将设法离开那里,到别的法制下生活。

              在思想上我倾向民主制度……自由、法制、尊重权利,对这些我极端热爱---但我并不热爱民主……我无比崇尚的是自由,这便是真相。

              ――摘编自【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1835年)等

              材料三  1734年,他正式发表了《哲学通信》。他把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想化了,认为最理想的是由“开明”的君主按哲学家的意见来治理国家。他感叹:“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宣称:“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孟德斯鸠与托克维尔的主要观点。(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托克维尔与孟德斯鸠不同的民主观形成的原因。(7分)


              (3)材料三中的他为什么会认为英国的制度是最理想的?又为什么会盛赞中国的“孔子时代”?(10分)

            • 3.

              材料一、社会契约思想是在经历了中世纪漫长的反专制、反宗教愚昧,提倡人性、争取个性解放的文艺复兴运动和追求信仰自由的宗教改革运动,以及反封建专制、要求建立政治自由的启蒙运动的浪潮中逐渐催生、渐次发展起来的。……从此,对人类智慧的信仰代替了对上帝的信仰,公民的概念取代了臣民的概念,自由契约观念取代了人身依附观念。这些观念重新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其实质是对人本身的关注,人的生命、安全、财富、自由与平等。

              ——杨国栋《社会契约理论的历史回溯、思想评价及宪政意蕴》

              材料二、社会契约绝不是要消除自然的平等状态,相反,它是用道德和法律上的平等代替了自然状态所加之于人类身体上的不平等;这样,不管人类在力量与智力上是如何的不平等,人类也可以凭借契约和权利来实现平等的状态。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在社会契约论看来,国家只不过是一种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契约,契约确立了作为统治者的政府和被统治者的人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这种契约的成文形式就是宪法。……现代宪法的一个核心特征就是同时强调对政府权力的限制。现代宪法对个人权利的保障体现了社会契约论的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宪法实际上是政府与人民之间订立的一项契约。因为一个合法的政治社会应基于人民的同意,这种同意应在人们为建立政府而达成的社会契约中反映出来。

              ——蒋永甫《现代国家构建:社会契约的维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社会契约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价值。



              (2)据材料二,指出社会契约论的核心思想。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对当时法国所产生的历史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社会契约精神在现代国家建构中是如何体现的?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契约精神和社会进步的关系。

            • 4. 法律的历史和文明的发展之间有着密切 的关连。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五表  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第九表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诸八议者(注:八议指亲、故、贤、能、功、责、勤、宾等),犯死罪,皆条所坐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注: 一般死罪可降为流罪);流罪以下,减一等。

                                                            ——《唐律疏议》

              材料三  “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 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

                                                            ——《人权宣言》

              材料四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 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清回答:

              (1)阅读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特点。

              (2)比较材料一、三,找出它们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并据此说明罗马法的深远影响

              (3)材料四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如何落实的?综上探究,你认为法制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 

            • 5.

              17世纪,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把欧洲启蒙运动推向高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 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                       ——卢梭

              材料三 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指出两者的相同之处。这两者在政治、经济方面有何相似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三并结合伏尔泰所处的社会环境,分析伏尔泰高度赞赏中国儒学的原因。结合材料一指出伏尔泰的认识有何局限。


              (3)18世纪法国的进步思想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迅速爆发,而17世纪中国的进步思想却很快沉寂下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两种不同状况的根本原因。

            •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段独白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核心思想? 

              材料二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卢梭

              (2)两段材料分别反映了欧洲历史上哪两次思想解放运动 ?

              (3)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这两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或指引下,欧洲分别发生了哪两场重大的改革或革命运动 ?

            • 7. 【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

                  材料  唐前期沿用经隋文帝改革过的府兵制度。唐代府兵按均田令授田,免除租庸调,这种优惠政策是府兵制的经济基础。府兵的武器、粮食、衣服、马匹需自备,平时务农,农闲时训练,战时随军出征,故此,府兵多是出自一些有一定财产的家庭。唐代的军队由以府兵为骨干的中央禁军、边军和地方军组成,由皇帝直接掌管,除军事紧急情况外,凡发十人十马以上,都要有兵部奉皇帝敕令颁发的鱼符、木契。将帅不能长期专兵,《新唐书·兵志》云:“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折冲府,唐代统兵的军事单位),将归于朝”。……府兵待遇较好,官兵立军功者可以授官、赐予田产。

                  唐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和赋税都出现加重的趋势,不少农民失去土地、日益贫困,开始无力负担“自备甲杖衣粮”,甚至有不少人为了逃避沉重的兵役和徭役而自残手足。自高宗、武后起,边境日益吃紧,府兵不能定期轮换,甚至“壮岁应募,白首未归”(《唐大诏令集》),府兵地位急剧下降,唐玄宗时期,卫戍京师的府兵有很多沦为权贵的私人奴仆,白天干苦力,晚上住地牢,生还返乡者十之二三而已。府兵逃亡、有权势的人家逃避兵役的现象比比皆是。开元年间,已出现折冲府无兵番上(轮流战备)的局面。

                  开元十一年,走投无路的唐玄宗接受宰相张说的建议,下令实行“募上宿卫”的办法,从京兆、华等州选募13万精兵分隶诸卫,每卫万人,分六番服役,称“长从宿卫”,开元十三年改称为“骑”,免征赋役、分给土地、官给资粮。这标志着募兵制的开始。开元二十五年,又下诏征集“长征健儿”,愿常驻边疆者许其家口自随,官给田地屋宅。天宝八年,玄宗下诏停折冲府上下鱼书,府兵制至此废除。唐中后期开始,募兵制日益成为封建时代主要的兵役制度。安史之乱发生后,藩镇将领凭借节制地方军政的权力,自募军士,形成了上下一气的效忠关系,藩镇割据局面逐渐形成。

              ——摘编自谷霁光《府兵制度考释》

              回答:

              (1)根据材料比较府兵制和募兵制的主要不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中后期募兵制取代府兵制的原因及影响。

              29【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当自然状态中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种种障碍,在阻力上已超过了每个个人在那种状态中为了自存所能运用的力量。……人类集合起来形成一种力量的总和才能够克服这种阻力……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这就是社会契约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

                  与卢梭一样,黄宗羲也描述了一个“自然状态”。他说,人类社会初期,在天下的公利无人兴、公害也无人除的艰难困苦时期,一位道德高尚的人勇敢地站出来,开始领导人民兴利除害,于是君主及君主制就产生了。这个时期的君主具有高尚的道德,他们做君主是为人民,而不是为自己;是为天下,而不是为子孙;他们的治国方略是“天下之法”,实质是为民治国,因而是“无法之法”;他们倍受人们的爱戴,被“比之如父,拟之如天”。(《黄宗羲全集》第一册,第3页)这个时期就是历史上的“二帝三王”时期。在儒学史上,“二帝三王”被公认为是儒学理想人格的化身,他们是“圣”与“王”的结合,即“圣”者为“王”,“王”者为“圣”。

                  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仅一步之遥……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与他所处的时代是相吻合的。

              ——程志华《儒学民本思想的终极视域——卢梭与黄宗羲的“对话”》

              (1)据材料,概括黄宗羲和卢梭思想的异同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仅一步之遥”的内涵。

              30[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看图后回答问题(图2、图3分别是发表于1935年和1945年的政治讽刺漫画)

              问题:

              (1)据材料指出两个不同时期美欧关系的变化及其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美欧关系变化的原因。

              31【中外历史人物】

                  材料  司徒雷登,美国传教士,燕京大学无可争议的创办者和灵魂人物,在中美两国的外交史和教育史上都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被日本人关押在北平三年有余。一九四五年九月三日,蒋介石特地派专机把司徒雷登从北平接来重庆,让这位曾经与中国同患难共命运的人,也与他关系良好的人,见证这一历史时刻。正在谈判的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也向司徒雷登伸出热情之手。当年,司徒雷登被马歇尔任命为美国驻华大使,成为马歇尔系统中的风云人物。毛泽东在1949年写了著名的《别了,司徒雷卺》一文,对他做了无情而又辛辣的讽刺。

              ——摘编自李辉《司徒雷登与毛泽东的见面》、陈远《难于评价的司徒雷登》

              问题: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年前后毛泽东对司徒雷登态度的变化并简析原因。

              (2)你认为影响历史人物评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 8.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格是江苏第一师范学校在1913年和1919年分别对三百名中学生所做的题为“现在你最崇拜的人物是谁?”的问卷调查结果。

              1913年调查结果

              1919年调查结果

              序号

              被崇拜者

              人数

              序号

              被崇拜者

              人数

              1

              孔子

              157人

              1

              孙中山

              87人

              2

              孟子

              61人

              2

              梁启超

              51人

              3

              孙中山

              17人

              3

              孔子、孟子

              各20人

              4

              颜渊(孔子弟子)

              11人

              4

              苏格拉底、华盛顿

              各18人

              5

              诸葛亮、范仲淹

              各8人

              5

              培根、牛顿、卢梭

              各12人

              6

              岳飞

              7人

              6

              王守仁(王阳明)

              10人

              7

              王守仁(王阳明)

              6人

              7

              蔡元培

              8人

              8

              大禹、朱熹、华盛顿等

              各4人

              8

              袁世凯

              7人

              9

              程德全(时任江苏都督)

              3人

              9

              李大钊

              3人

              10

              秦始皇、司马迁、韩愈、二程、梁启超、苏格拉底、牛顿、培根、卢梭等

              各1人

              10

              马克思、列宁

              各2人

              11

              无崇拜者

              23人

              11

              无崇拜者

              17人

              阅读上面表格,从中提取变化的两项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9. (10分)法,治国安邦之利器;实现法治是实现民主的前提。十八大报告中发出“不照搬西方”的政改信号,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法治思想。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⑴、材料一中国王的哪些权力受到了法律限制?(2分)该法案的实质是对什么旧制度的否定?(1分)

              ⑵、材料二中的法律内容体现了哪些原则?(2分)从这些原则来看,该法受到西方什么思想和哪国政治制度的影响?(2分)谈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1分)

              ⑶、材料三确立的人民代表人会制度对民主政治建设有何意义?(1分)综台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法治和民主关系的认识。(1分)

            • 10. 材料一  随着罗马帝国在地中海地区的霸主地位,贸易也随着地中海沿岸殖民的建立而得以扩展。罗马的商品货币经济已经突破了古代社会所能容纳的限度,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远非公民法所能概括。而公民法的形式主义以及法律主体的排他的原则,都已成了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无论是为了罗马的利益或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把外国人完全剥夺法律的保护”。——摘自《罗马法与现代西方商法的起源》

              材料二  ……这些选区(乡村地区)选民极少,通常由地主或国王控制,已失去原有的经济作用。这些地方很快就获得了“腐烂选区”的绰号。根据1832年改革法案,大多数腐烂选区被剥夺了选举议会议员的权力。适当的代表数被分配给城市,并且因为减少了对财产的限制,选民从50人增加到了80万人。——摘自《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成败》

              材料三  美国的建国者还把分权制衡的理念和机制植入了共和政体。……英国宪政中的分权与制衡,指的是不同的等级应掌握不同的权力,而且不同等级的权力应当相互牵制和平衡,以防止某一等级垄断权力,谋求排他性的利益。……在美国宪法中,分权与制衡的意义,从保障不同等级的权力均势转化为防范部门专权和滥用权力。这可以说是美国建国者对共和政体所做的“制度创新”。

              (1)    根据材料一,说明罗马统治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罗马的法律产生了什么影响?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1832年改革的主要原因与意义。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与英国的政治体制在分权与制衡方面的不同,并说明美国建国者对政体做了怎样的“制度创新”。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