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22年,中共“二大”在对中国国情进行正确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后来,孙中山接受了这一政治主张,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这表明国共合作是基于(  )
              A.性质趋向一致
              B.革命任务相同
              C.政治目标一致
              D.指导思想相同
            • 2. 1924年,标志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形成的大事足(  )
              A.中共一大召开
              B.中共三大召开
              C.“八七会议”召开
              D.国民党一大召开
            • 3. 表格是摘自一部中国近代史著作的部分目录,其中第3个子标题应是(  )
              第二十二章 思潮澎湃和反帝运动中的国家统一
              22.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2.2国民党的改组
              22.3 
              22.4民族主义外交
              22.5南京国民政府
              A.同盟会的成立
              B.北伐与国共分裂
              C.日本对东北的侵略
              D.长征和遵义会议
            • 4. 阅读图。该图表可能反映的是(  )
              A.南京政府官员的构成
              B.中共党员的人数与成分
              C.民族资本家及其出身
              D.经济危机中的失业人员
            • 5. 某纪实文学写道:“7月9日,烈日灼灼,广州东校场,军旗飘飘,10万军民人头涌涌,‘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等口号声此起彼伏。”据此判断,该誓师场景是描述(  )
              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 6. 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合作的主要原因在于(  )
              A.反帝反封建成为两党的共同目标
              B.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C.三大政策使合作具备了政治基础
              D.有利于壮大革命力量
            • 7. 下列不属于1926年北伐战争主要对象的是(  )
              A.袁世凯
              B.吴佩孚
              C.孙传芳
              D.张作霖
            • 8. 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标志是(  )
              A.中共三大召开
              B.国民党一大召开
              C.北伐战争开始
              D.黄埔军校的建立
            • 9. 1925年1月,中共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至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人。这一时期中共人数快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B.国共合作大革命发展
              C.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D.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
            • 10. 民国人冯文洵创作的《丙寅天津竹枝词》结尾是“寸土休夸值寸金,盛衰消长系人合。忽然买卖声沉寂,为鉴前车汉与得(九江别称)。”其反映了天津英租界房价大跌的情景。与此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
              C.直奉战争爆发
              D.英国爆发经济危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