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和实践
              材料
                  1938年3月1日,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了“建立民意机关”的主张。鉴于军事形势的危急和外交上的孤立,国民党决定接受共产党的主张,结束国防参议会,“组织国民参政机关,团结全国力量,集中全国之思虑与识见,J以利国策之决定与推行”。随后制定了《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遴选了第一届国民参政员。1938年7月,国民参政会在武汉正式成立。国民参政会的设立,是国民党在民主政治方面的一个重大进步,第一次为各主要抗日力量共同参与中国政治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场所,在抗战中,国民参政会成为中国共产党实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巩固国共团结的重要阵地。抗战胜利之际,国民党为了继续实行一党独裁,修改参政会《组织条例*,使国民毒政会几乎为国民党一党独占。1948年3月28日,行宪国大召开前夕,国民参政会宣布结束。--摘编自陈一容、张国镛《国民参政会性质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参政会成立的背景。
              (2)简要评价国民参政会。
            • 2. 材料一
                  吴佩孚等在致大总统徐世昌的电报中称:“有北京学生因开会宣讲被捕者数百余人,沪商全体罢市……仰恳大总统以国本为念,以民心为怀,一面释放学生,以培养士气。一面促开国民大会,宣示外交得失缘由,共维时艰,俾全国一致力争,收回青岛,以平民气,而救危亡。”
              --摘编自彭明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1923年,吴佩孚镇压京汉铁路工人罢工。1927年,在北伐军和冯玉祥国民军的夹击下,吴佩孚彻底失败。抗战爆发后,日本特务机关企图以吴佩孚为傀儡建立伪政权,为其所拒绝。吴佩孚死后,重庆国民政府追赠其为陆军一级上将。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吴佩孚发布之一电报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吴佩孚。
            • 3. 读图并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示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2)图示地区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请列举近代发生在这一地区的中国社会不同阶级反抗外来侵略或封建主义的重大斗争。
              (3)试用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哲学道理,分析我们在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时,如何正确处理引进、消化和创新的关系。
            • 4. 阅渎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7月中共一大时,党员50余人;1922年7月二大时,党员195人;1923年6月三大时,党员432人。此后至1924年5月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召开,即国民党改组前后一年时间,党员基本上没有增加,一些地方还明显减少。
              --王健英编《中国共产党组织史料汇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21到1924年中共党员人数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1927年初,中共中央通过决议声称:我们过去有一个根本错误,就是在国民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划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以为今天只能做国民革命,仿佛多做了一点便违反了革命铁律。现在知道,革命就必须超越这个限制,不仅要努力争取无产阶级的实际领导权,而且要“做到工人农民及其他被压迫阶级的民主独裁制,集中铁路、航业、矿山、大工业于国家机关支配之下,以行向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政治局对于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七次扩大全体会议关于中国问题决议案的解释》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共决议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
              材料三   莫斯科支持中共按照俄国革命的模式发动苏维埃革命,从政治方针一直到具体政策文件的制定,从决定中共领导人到选派代表亲临上海,甚至到苏区就近帮助工作和指导作战,可以说是事无巨细,几乎一包到底。但是,在经历了一系列惨重的失败之后,……土生土长的毛泽东在中共领导人中迅速崛起,或可谓一种必然。
              --沈志华《中苏关系史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理解毛泽东的崛起是“一种必然”?
            • 5.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人民有信教之自由。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材料二  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我们加入国民党,但仍旧保存我们的组织…….并须努力从各工人团体中,从国民党左派中,吸收真有阶级觉悟的革命分子,渐渐扩大我们的组织,谨严我们的纪律,以立强大的群众共产党之基础。--引自《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
              (1)结合1912年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分析约法所体现的民主精神。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共与孙中山的国民党合作的原因。材料中“仍旧保存我们的组织”的实质是什么?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西方,妥协不仅是民主政治中的常见现象,而且也获得了文化上的认同,在众多国家成为公众和社会珍视的价值和传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妥协被认为与西方社会的两个核心理念-----自由、民主有密切的联系。就它与自由的关系而言,妥协是暴力之外唯一有效解决冲突的手段,以妥协方式解决冲突时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取向,妥协因而被认为是自由不得不付出、并且也值得付出的代价。就它与民主的关系而言,妥协与人民同意等民主政治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妥协精神对保证西方民主政治的健康运行有着重要意义,是民主的重要精神条件。
              -----龙太江《西方民主政治的妥协精神》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结合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三例史实,就史实体现的妥协或妥协精神予以说明。
            • 7.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合作精神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给人类留下的宝贵财富。图1为1937年延安大礼堂悬挂的旗帜和标语,图2为1945年11月在哈尔滨建成的苏军烈士纪念碑,它们体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合作。
              据图1和图2,结合中国抗战的史实,说明合作对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性。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片中包含很多历史信息。阅读图片一、二,请从国共关系角度加以说明。
            • 9. 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示意图)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 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冶,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 光辉业迹,已成定论。 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 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 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 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 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 ……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
              (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3)书信往往带有浓厚的亲情、乡情,反映写信者的诚挚愿望。据材料三,指出作者的政治愿望。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年来,我们的党乘着革命的高潮,有突飞的发展,这自然是一件可喜的现象。但同时投机腐败分子之混入,也恐是一件难免的事,……此种分子近来各地均有发现,大会为此决议特别训令各级党部,迅速审查所属同志,如有此类行为者,务须不容情的洗刷出党,不可令留存党中,使党腐化,且败坏党在群众中的威望。
              --摘自1926年8月4日中央扩大会议通告--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共颁布《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通告的背景。
              材料二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的思想。“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他特别提醒全党,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因此他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材料三  1956年9月召开中共八大上刘少奇指出:“……在今后,我们还必须经常从思想上和组织上进行反对腐化坠落现象的斗争,经常把不可救药的腐化坠落分子清除出党。”会后选举产生了中央监察委员会。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党的地位变化说明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性。
              材料四   武汉大学法学院马克昌教授今天在第二十二届世界法律大会“反腐败的国际合作”专题研讨会上表示,为严厉打击腐败现象,中国从立法、司法、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不但修改、完善了有关腐败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立法,在中国检察机关专门设立了负责立案侦查、起诉涉嫌腐败犯罪案件的反贪污贿赂局,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还专门出台了相关司法解释,中国的反腐败斗争已取得明显成效。
              --节选自襄阳党建网(2005年9月)
              (3)依据材料四分析新时期廉政建设有什么新的特点?
              (4)结合四则材料概括党在反腐倡廉方面的主要经验。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