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856年是太平军胜利与危机纷呈的一年。
              材料2:1856年发生的震撼太平天国的那场灾难。要归咎于他们自己中央领导方面的动荡不定。这种动荡性在运动最初年代中就已经孕育于太平军的制度之中。政权要继续下去,就需要一种在共同事业中形成的兄弟情谊,以刹住诸王之间的不和。但是兄弟情谊不久都被东王杨秀清的无情野心所毁。
              材料3:杨秀清是不是邪恶的阴谋家暂且不论,有一点是很清楚的,如果没有杨秀清的卓越行政才干和集权本能,太平军运动决不会取得那么大的成就。

              请回答:
              (1)材料1中的“胜利”和“危机”主要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纳材料2中“那场灾难”发生的主要原因,你认为材料2的说法是否全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2、3和所学知识,评价杨秀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求与抗争,终于使苦难的中国望见曙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天朝田亩制度》封面 



              材料2:“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3: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作元首;一旦亡了国,象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象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材料4:“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1)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天朝田亩制度》是“农业空想社会主义”,请你为这些历史学家寻找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理由。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了,试分析其失败的主客观原因。从中可以得到什么经验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2,从文明史观和社会史观的角度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3分析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材料4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以上分析,指出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 《天朝田亩制度》

              图二 《民报》第一号

              材料二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三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请回答:
              (1)阅读图一和图二,回答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准备怎样解决土地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材料三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在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过程中农业问题日益突出,农民的反抗行为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材料一:要理解农民的反抗,必须从这样的论断出发,即现代化、资本主义入侵传统的农民社会……对于农民社会来说意味着名副其实的灾难。     
              ——霍布斯包姆 

              材料二:农民的革命行为对于社会进步而言往往没有多大成效。相反,农民反抗的日常形式——即弱势群体的日常武器:偷懒、装糊涂、开小差、假装顺从、偷盗、装傻卖呆、诽谤等等,反而是最有意义和最有成效的。    
              ——根据【美】斯科特《弱者的武器》

              材料三:(70年代中国)当时农民已在相当程度上修改了制度,使得所谓“集体经济”面目全非。这种虚假的集体经济局面还有没有必要再维持下去?政府是否还有必要逼迫农民去“瞒”、去“偷”、去“借”,去“扩大自留地”,去变着法儿这样那样……这就是当时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选择。    
              ——高王凌《现代化转型中的农民反行为》

              材料四:《1500—1820年欧洲各国农业种子的收益率》(单位:倍)

                ——波斯坦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

              请回答:
              (1)请以近代中国为例说明材料一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民反抗的日常形式”在苏俄和苏联时期各有何表现?当时政府如何应对这种形式的“反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70年代的“集体经济”指的是什么?当时中国农民非暴力的日常反抗行为对制度创新有何促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工业革命成就了农业革命”,也有人认为“农业革命成就了工业革命”,材料四的数据支持哪种观点?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