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条约的影响


              ——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主要内容的变化趋势,并概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当时,在中国享有带有不平等性质的权益的国家主要是美、英、苏三家。在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策。美国是当时与新中国最为敌对的国家。中国政府对中美商约等一系列条约采取了不予承认的立场,美国此前在中国所享有的特权至此在大陆全部丧失。这种处理干脆利落。苏联是中国最重要的盟友。对于中苏友好条约,中国政府并没有断然宣布废除,而是积极地与苏联政府展开重新谈判。1950年2月,中苏订立了新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协定规定在不迟于1952年末之前,苏联将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及一切财产无偿移交中国,苏军从旅顺口撤出,大连行政完全由中国政府管辖,苏方临时代管或租用的财产,应由中国政府接收。至此,可以说中国已经完全挣脱了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裴坚章《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1979年)》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对待不平等条约及其国家的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从不同的视角,对历史现象进行分析和思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资本主义列强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和封建主义的过程。
              材料二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将表格中所列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归类。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洋务运动。
                                                                                                                                                                                
            • 3.
              阅读下列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前期大事年表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860年,洋务运动开始,开启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1895年,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维新变法运动开始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做出了制度变革的尝试
              1911年,……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1)根据上下文,将大事年表中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上述年表中存在因果关系的两组大事,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大事年表反映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具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军国主义妄图独占中国由来已久。……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发动和参加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其中大多数是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侵略者从国民党政府手中相继占领了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土地。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死伤人数3500万,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亡30万人以上。从关内骗到东北的劳工被残害致死的不下200万人。此外,还有令人发指的细菌战、化学战。按1937年的比值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日军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成为历史上最野蛮、最残酷的一页。
              ——江泽民《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抗日战争烽火的洗礼,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国要实现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必须首先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人民民主政权,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正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
              ——《胡锦涛在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谈谈对胡锦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二,抗日战争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以世界眼光观察与理解下列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注意:1.必须联系世界史内容论述。2.应突出一个方面或主题,并涉及本题提供的所有材料,不要泛泛而谈。3.观点明确,史实详略以说明观点为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19世纪中期,中国开始遭遇前所未有的“千年变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1)近代中华民族“遭遇的极大困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概括19世纪中华民族两次反思的实践及对中国历史进程的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国歌是一个国家民族气质和精神面貌的综合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大清帝国国歌——《巩金瓯》:“巩金瓯,承天恃,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雌,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注:“金瓯”在中国古代比喻疆土之完固)
              (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清政府为何采用《巩金瓯》作为国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国国歌表达了怎样的政治愿望。为实现“揖美追欧”,民国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面有何措施?(各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在讨论新中国国歌时,徐悲鸿建议采用1935年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但有代表认为,这首歌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已不可行,主张修改歌词。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背景是什么。你是否同意有关代表主张修改歌词的建议?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关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文化观念冲突说”的论述: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美国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中指出:“……当两种各有其特殊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的成熟的文化相接触时,必然会发生某种冲突(鸦片战争)。”
              (1)材料一中关于鸦片战争起因的观点分别是什么?怎样评价这两种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2010年7月25-28日,美韩在……黄海水域进行军演。由于黄海演习地点靠近中国,部分中国民众反应激烈;中国外交部和中国军方也相继表态,反对此次美韩黄海演习。
              (2)结合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分析为什么中国从官方到民间激烈反对美韩黄海军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2009年11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我的政府全面支持一个中国的政策,也就是三个联合公报所反映出的那样子……我非常高兴看到紧张局势的缓和和跨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
              (3)材料三中“三个联合公报所反映出的那样子”的主体内容是什么?奥巴马的谈话对台湾问题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2010年9月18日全国各地纪念“九一八”79周年

              勿忘“九一八”

              9月18日,沈阳市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前撞响警世钟,并在全市拉响防空警报,纪念“九一八”事变79周年,警醒人们勿忘国耻、居安思危。当天南京、重庆、哈尔滨等全国各大城市的民众纷纷举行不同形式的活动纪念。
              材料二 2010年9月25日1时12分中国被扣船长打着V字手势回国(下图),激动地表示:感谢祖国和人民,抗议日方非法抓扣。

              詹其雄登机打出胜利手势

              9月25日凌晨,被日方在钓鱼岛海域非法抓扣的中国渔船船长詹其雄搭乘中国政府派出的包机安全返抵福州。外交部部长助理胡政跃、福建省副省长洪捷序到机场迎接。
              凌晨4时,中国政府派出的包机缓缓降落在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停机坪。舱门打开,詹其雄快步走下飞机,与手捧鲜花等候在机场的亲属紧紧拥抱在一起。由外交部和农业部等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同机返回。
              历尽艰难、终于返回祖国怀抱的詹其雄激动地说:“这次能够平安回来,很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感诩祖国人民对我的关心。”
              “日方抓扣我是非法的。钓鱼岛是中国领土,我坚决支持政府的立场。”詹其雄说。日本冲绳县那霸地方检察厅24日决定以“保留处分”形式放还非法抓扣的中国渔船船长詹其雄。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24日答记者问时重申,日方对中方船长进行的任何形式的所谓“司法程序”都是非法和无效的。
              请回答:
              (1)依据所学历史知识并从材料一中获取信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怎样发生的?它给中国社会和当时的世界带来了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警钟长呜勿忘“九一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并观察当今运动的历史,日舰冲撞中国渔船是怎么一回事?钓鱼岛问题又是怎么一回事?你对中国船长詹其雄所为有怎样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到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有哪几件特别重大的历史事件当今中日两国的明智国人应该铭记?我们勿忘“九一八”的态度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