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东亚的记忆】
              在近现代的历史叙述中战争的视角成为回忆东亚近代历史的一个重要维度,下表作出了示范,东亚的历史也有着其它重要的主题,填表提供其他主题并举出相应的2个史实。(视角每一项2分,支持史实每一项2分)
              归纳主题相关史实
              近代战争视角
              (例)
              甲午战争、抗日战争、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南京大屠杀(例)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与崛起、中国改革开放
               
            • 2. 东南亚地区一直是中国与世界联系的重要通道。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出土了大量中国陶瓷(如图).特别是明代各个时期的各种类型瓷器在海外都有发现,范围广、数量大。
                  材料二  1872年,南洋华侨陈启源投资7000多两银子,在家乡广东南海县创办使用机器设备生产的“继昌隆缫丝厂”,是东南亚华侨投资中国开办近代工业的开始。……从1912-1919年间,华侨投资的工业、商业、交通运输及房地产多达1042家,投资金额达到7100万元。1920-1930年间,由于东南亚华侨经济力量的发展,以及1929-1933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华侨回国投资再次出现新的高潮。
              --李国梁《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的跨国经营与中国》
                  材料三
              表:东南亚国家(ASEAN)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变化(实际使用额)(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198419861988199219931994
              东南亚总计8.524.742.6271.61007.81871.6
              增长率(%)61.510.215.7208.9271.085.7
              占外资比例0.61.11.12.43.65.5
              --据JETRO《中国经济》1996年3月号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推动海外陶瓷贸易在明代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国内政治的发展演变是如何推动南洋华侨回国投资的。
              (3)根据材料三,结合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背景分析东南亚国家对中国投资的特点,并简析这些投资活动的意义。
            • 3. 1898年4月,针对有官员“奏请令各省自辟利源”,户部在答复中提到:“甘蔗为中国独有之利。西人试种爱尔兰之地,而不合土宜,且枯瘦无糖。故中国丝茶而外,蔗糖为西人嗜。虽法人之萝卜糖,美国之枫脂糖,不足比也。惟不用机器提制,色味不洁。若合江西、浙江、江苏、安徽素常种蔗之地,广植丰收,购机制造,则岁增之利无算。”
              结合时代背景,指出户部作此回应的目的。
            • 4. 《开罗宣言》

                  2013年12月1日是《开罗宣言》发表70周年,中国社科院等许多团体举行各种庆祝和纪念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3年12月1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之际,中、美、英三国在埃及首都共同发表《开罗宣言》,确立了对日本的侵略罪行以及战后对日本的处理。1945年7月26日,三国首脑又共同发表《波茨坦公告》,再次明确宣告《开罗宣言》所规定的条款必须实施。
                  材料二:  《宣言》原文:罗斯福总统、蒋委员长、丘吉尔首相、偕同各该国军事与外交顾问人员,在北非举行会议,业已完毕,兹发表概括之声明如下:
                 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我三大盟国决心以不松弛之压力从海陆空各方面加诸残暴之敌人,此项压力已经在增长之中。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
                  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与独立。
                 根据以上所认定之各项目标,并与其他对日作战之联合国目标相一致,我三大盟国将坚忍进行其重大而长期之战争,以获得日本之无条件投降。
                  材料三:战后的日本一直存在否定历史、否定《开罗宣言》精神的思想。近年来,其国内右翼势力更是动作频频,不断公开挑战《开罗宣言》的法律地位,政府中的右翼势力的公然纵容,使得极端民族主义势力抬头,不仅继续否定历史,还试图通过修宪等方式竭力摆脱《开罗宣言》的束缚,突破战后国际秩序。因此,  《开罗宣言》在日本各界遭受刻意冷落,甚至狡辩《开罗宣言》无非就是三个国家领导人的一个宣言,不能等同于国际法。还有日本右翼学者一再声称,日本并未在《开罗宣言》上签字,不具备法律效力。”
              阅读材料,回答:
              (1)“中国之领土,例如台湾、澎湖群岛”是怎样被日本窃取的?
              (2)结合材料,批驳日本右翼的言行。
            • 5. 梁启超笔下的甲午战争
                 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甲午战争后写了《戊戌政变记》,发表了自己对 战争的看法,以下节选了日记中相关内容。
                 “唤起吾国民四千年之大梦,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彼奴隶者苟抗颜而干预主人之家事,主人必艴然而怒,非摈斥则谴责耳。故奴隶于主人之事,罕有关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之然也。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
                 ……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昔日本当安政间,受浦贺米舰一言之挫辱,而国民蜂起,遂成维新。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圆明园之变,再经马江之变,而十八行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学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债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此亦事之无如何者也。”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昔日本当安政间,……,遂成维新。“是指哪一年发生的什么事件?
              (2)材料中的“两次圆明园之变”之那两次事件?你对作者这两次事件后国民“未学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的结论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3)你如何理解梁启超笔下的甲午战争?
            • 6. 历史上的上海变迁
              2013年中国(上海)自贸区的设置再次把上海推向改革的前沿,历史上的上海也曾出现过“特区”。
                     材料一  1846-1900年上海城区的演变
              注:①为旧城区 ②为英租界 ③为美租界 ④为法租界 ⑤为公共租界(有英美租界发展而来)
                      材料二  近代上海是在东西文化交互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在西方人眼里是东方,在中国人眼里是西方。
              --《上海城市特质及其魅力》
              问题:
              (1)依据材料一,请你叙述上海城区构成的演变过程,并概括其变化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近代上海“在西方人眼里是东方,在中国人眼里是西方”?
            • 7. 海洋既是古代文明交流的障碍,又是近现代文明交融的媒介。
              唐中期以后,海上丝绸之路日益繁忙。宋代积贫积弱,无法经营陆上丝绸之路,“南渡以后,国土日蹙,一切依办海舶”。
              据统计,当时一艘海船可载货六七十万斤,相当于2000头骆驼的运输量。
              (1)根据材料,指出唐宋时期中国对外贸易路线发生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近代以来,海洋成为财富的象征,争夺海上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学者认为,荷兰在17世纪确立海上霸权的经验是:“贸易产生财富;如果政府能够掌握财富,财富就能转化为舰队和军队;如果装备精良、号令严明,舰队和军队就能增强国力。”
              (2)结合所学,分析有利于荷兰确立海上霸权的因素。
              近代以来,中日两国均开始筹划海防。李鸿章认为:“我之造船,本无驰骋域外之意,不过以守疆土、保和局而已”。明治维新时期,日本人认为,兴办海军“用以压制强敌,扩大我国数千年悠久历史之影响,耀皇威于四海,这才是最紧急最重要的国务”;一旦战争爆发,海军将以“歼灭敌舰队,控制敌海面”为首要作战任务。
              (3)根据材料,概括中日两国关于海防的观点;结合所学,分别说明近代中日两国筹划海防的背景及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20世纪初,有人认为:地中海时代随着美洲的发现而结束了;大西洋时代正处于开发的顶峰,势必很快就要耗尽它所控制的资源;唯有太平洋时代,这个注定成为三者之中最伟大的时代,仅仅初露曙光。
              (4)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史实,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列举“太平洋时代”已经到来的具体表现。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偶然与必然
              工业革命  英国    明清时期的中国    禁烟运动
              (1)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材料一中的四个词语,以“偶然与必然”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
              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 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④字数在150字左右。
              材料二:破坏与建设
              有人说,如果没有美国打开日本的大门,日本不知道还要经历几百年、几千年才能过渡到现代文明社会。也有人说,美国对日本侵略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给日本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材料三:侵略与学习
              甲午战争之前,相对来讲,两国之间算是比较平等的。但是甲午以后这种局面就改变了,两国之间的关系发生那么大的转折,这跟两国的历史有很大的关系,有一些经验教训不能够轻易忘掉,不过,20世纪的历史已经证明,甲午以后,这两个国家都输了。
              --中山大学教授袁伟时《甲午战争:中日双输的历史教训》
              (3)甲午战争中国固然失改结合20世纪上半期有关史实说明为什么日本也输了?有人说“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里程碑”。从现代化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 9.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賠款。这等于日本4年 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 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 军和相关的項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袁伟时为何认为甲午战争中“没有贏家”?
                  材料二:华盛顿会议诸条约构成的华盛顿体系标志着美日在远东角逐均势的形成。美国 通过会议拆散了英日同盟,使“门户开放”原則在东亚再次得以遵循,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日本的扩张,改善了美国在东亚的战略地位。日本虽然吐出了一些既得利益,但也迫使美国在太平洋防御上做出了让步,同时列法也承认了日本在远东太平洋上的 一些权益。
              --马龙《论华盛頓体系下的美日和平与冲突》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日在华盛顿会议上各自获得的利益。
                  材料三:《杀鸡儆猴图》是我国杰出漫画家张乐平的漫画作品(图).该漫画刊登于1937年10月23曰《战时画刊》上。
              (3)如图漫画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请概述其历史事实,并分析该事件对 当时中国政局产生的影响。
                  材料四:二战以后,日本在战敗和被美军占领的特殊条件下,选择了一条作为“通商国 家”而生存与发展的道路,形成了以“经济立国“为核心的国家战略。在外交上,战后曰 本实施的是“典型的小国外交”。……1983年,日本首相中曾根发表了关于争当政治大国的言论,他在一次演说中说:“要在世界政治中加任日本的发言权,不仅增加日本作 为经济大国的分量,而且增加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
              --摘编自金熙德《曰本政治大国战略的背景、理念与论争》
              (4)用一句话说明材料四中“典型的小国外交”的含义,并分析日本从“小国外交”转变为“大国战略”的原因。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留美幼童返国后职业(职务)分配统计表(部分)
              职业(职务)人数
              国务总理、外交部长、公使、海关官员、铁路官员、电报局官员、陆海军军官等63人
              军医、教师、铁路工程师、律师、冶矿技师等28人
              经营商业8人
              注: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先后选派了120名10岁至16岁的幼童赴美留学,均于光绪七年(1881年)撤回。
              --摘编自高宗鲁《中国幼童留美史》材料二  1898-1905年中国留日学生人数统计表
              年份18981899190019011902190319041905
              人数9714315926672712422557约8000
              --摘编自李协京《近代中国的赴日留学生》现查各学校共有中国学生一千三百余人,其中学文科者一千一百余人,学武科者二百余人,其数不为不多。
              --摘自驻日公使杨枢《具陈兼管学务情形折》(1904年1月)本校为中国女子留学生特设速成师范学堂,教授普通学科,要使此等卒业生,担任祖国女子教育,以资其开进辅导。
              --摘自《日本东亚女子学校附属中国女子留学生速成师范学堂章程》材料三  中国国家科学院档案处保存的文件表明,1951年至1958年中国共派出留苏学生7493人,其中……69%的留学生学习工科专业,10.6%的学习理科,6.9%的学习农林,3.4%的学习医学,3.2%的学习文科,1.7%的学习文化艺术,1.6%的学习财经。
              --摘自张久春等《新中国初期向苏联派遣留学生》(1)材料一中,留美幼童返国后的职业主要集中于哪几类?由此推断清政府选派留美学生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归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学生赴日留学的状况。联系所学知识,指出促成当时留日的时代背景。
              (3)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派遣学生赴苏留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4)简评上述三个时段留学生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