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认为中国社会危机是“异种残之,外邦逼之”,解决民族问题“殆不可以须臾缓”。当时孙中山解决民族问题的策略准确地说(  )

              A.异种残之——“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外邦逼之——“节制资本”、“平均地权”
              C.异种残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外邦逼之——“打到列强,除军阀”
            • 2.

              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达20余年(1887-1920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哪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   )

              ①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②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③临时大总统誓词的照片④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 3.

              五四运动带有辛亥革命不曾有的姿态,这种“不曾有的姿态”主要指的是(  )

              A.有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B.受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
              C.工人阶级是运动的主力军
              D.具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特点
            • 4.

              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义说:“我家被八国联军洗劫过。”李辛说:“我参加义和团运动。”王平说:“我见到过中华民国袁大总统。”赵洋说:“我曾在老佛爷60大寿的庆典中表演过呢。”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当时的现实?(     )

              A.张义
              B.李辛
              C.王平
              D.赵洋
            • 5.

              有人在评价辛亥革命时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打开道路”。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      (    )

              A.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
              C.推翻封建帝制
              D.结束了封建制度
            • 6.

              “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此诗句颂扬的是              (    )

              A.三元里抗英斗争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辛亥革命
            • 7.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恍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此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A.老农非常畏惧日本人
              B.辛亥革命影响有限
              C.袁世凯实行高压统治
              D.老农在调侃戴季陶
            • 8.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

              A.相较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C.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 9.

              近代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   (   )

              A.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B.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C.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
              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
            • 10.

              宋教仁在1907和1908年的笔记中说“同盟会自成立以来,会员多疑心疑德,余久厌之。”“文素日不能开诚布公,虚怀坦诚以待人,做事近乎专横跋扈,有令人难堪处故也。”“孙逸仙那样的野心家做领导人,中国革命要达目的,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的。”这段史料最能说明 (    )

              A.宋教仁与孙中山的矛盾不可调和
              B.同盟会内部对孙中山的领导地位不认可
              C.孙中山的专断作风为革命带来隐患
              D.同盟会内部分歧,组织涣散严重
            0/40

            进入组卷